左思

- 姓名:左思
- 别名:字太冲
- 性别:男
- 朝代:西晋
- 出生地: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
- 出生日期:约250年
- 逝世日期:305年
- 民族族群:
左思(约250年—305年),西晋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他家世业儒学。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泰始八年(272)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冏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太安二年(303),河间王颙部将张方纵暴洛阳,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
左思是太康时期最杰出的作家,诗赋都很有名。他的诗以《咏史》8首为代表,风格在当时独树一帜。《咏史》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托古讽今,概括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抒发了自己内心的不平。表现了诗人对门阀制度的极端蔑视和强烈抗议。《咏史》语言朴实,感情充沛,气势雄健,虽然抒发了内心的郁闷苦恼,但没有流露出沮丧颓废的情调,一气贯注的诗篇中回荡着壮志不已的悲凉,很近于建安文学的慷慨任气。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给后来的诗人以很大影响。
左思的赋,今存《三都赋》和《齐都赋》、《七讽》(残文》,以及抒情小赋《白发赋》。其中《三都赋》最著名。此赋一出,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三都赋》的突出特点是其写实精神。左思以为,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作品固然可观,然“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于辞则易为藻饰;又义则虚而无征”。他认为这样的作品“虽宝非用”,“虽丽非经”,因而他写作《三都赋》的原则是“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这种创作原则贯彻到他的写作中,于是“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抒情小赋《白发赋》,语言朴实,行文幽默,感情含蓄,与《三都赋》完全不同。它采用头发与人对话的寓言体,尖锐地抨击“靡不追荣,贵华贱枯”的社会现实。
猜你喜欢的书
天边灯塔
《天边灯塔》(Le Phare du bout du mond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全书共15章。位于南美洲大陆南端、大西洋与太平洋交界处的埃斯塔多斯岛因其偏僻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变化多端的气候条件而成为了那一带海难事故的多发地带,同时也是不法之徒掠夺沉船货物发财的不二之选。19世纪的阿根廷政府决定在岛上的埃尔格海湾尽头建造一座天边灯塔,定期派驻看守以避免频发的海难事故。谁知在小岛另一端还藏匿着以孔格尔为首的海盗团伙,他们无恶不作,残害了两名看守,强占了灯塔,计划在大捞一笔之后逍遥法外。幸免于难的看守巴斯克斯和世纪号大副约翰·戴维斯为了阻止海盗们的阴谋得逞,冒险与歹徒斗智斗勇,想出各种办法推迟他们离岛的时间。他们终于盼来了圣菲号护卫舰,海盗团伙的梦想破灭了,巴斯克斯和戴维斯等人伸张了正义,天边灯塔又被点亮了。
人生的智慧
亦译《生活的智慧》,19世纪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重要伦理学著作之一。1890年出版。书中认为:人的命运自生开始就不能改变,只能在注定的生命线上展开自己,生命在什么位置就在什么位置,人唯一能做的是借助意志努力发挥生命中固有的能力。“命运就是指人拥有什么”。由此把人的命运分为三类。其一,拥有人格之命运。人格是人身固有的健康与精力、美与才性、道德品性、智慧和教等特性。它是自然界赐予的,个人不能加以扭曲。人格中具有的特质是人幸福和快乐的直接源泉,具有绝对价值。但人无法摆脱痛苦与厌倦,人生仍在二者之间摆动;其二,拥有财富和其他占有物之命运。这种命运不断地追求财富,又不断地使希望落空。好比海水,喝得愈多,愈是口渴,得来的快乐随之消失,到头难免痛苦一场;其三,拥有地位之命运。对地位的追求就是对官位、名声、荣誉的追求,这如同对财富追求一样不能带给人幸福和快乐,反而更加危险,使人陷入绝望之境。无论哪种命运,我们都集忧患困厄于一身,可怜兮兮地活到死——虽然各人展开的命运类型不同。一个有智慧的人对此应有充分认识。该书所述内容是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一个缩影。
骑省集
宋代诗文别集。30卷。徐铉著;吴淑编。徐铉早年仕于南唐,后归宋,官至散骑常侍,故世称“徐骑省”。此书是徐铉生平著述的合集。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均称《徐铉集》30卷。陈彭年在《序》中说,徐铉曾自编生平文稿20卷,“制、诏、表章多不留草,其余存者,子婿吴君淑编为十卷,通为三十卷”。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都官员外郎胡克顺得其本于陈彭年处,始刊刻行世。此书前20卷收南唐时期著述,卷1为赋,卷2至5为各体诗,卷6至9为制,卷10至12为碑铭,卷13为记,卷14为赞,卷15至17为墓志,卷18、19为序,卷20为表、状、书、祭文。自卷21起的后10卷收入宋以后的诗文,卷21、22为各体诗,卷23为序,卷24为赞,卷25至27为碑铭,卷28为记,卷29、30为墓志铭。徐铉为诗学白居易,平易浅近,真率自然,如《寄高邮陈郎中》、《贬官秦州出城作》等,皆如自肺腑流出,自然真挚,毫不造作。其为文承晚唐骈俪之风,文思敏捷,体格孤秀。有《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本,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
女功正法
此书原名《金华直指女功正法》,题为青霞灵阳道人撰述。俾传于世,为女修专书之一。盖世有出家及好道之妇女,将得此而参验其清修也。惟因历时最久,被一般盲修瞎炼之徒,多所窜乱,如总说一篇,虽有千二百字之多,皆杂辏成章,腐词滥调,故不重录。又有道教、儒教、释教、邪教四篇,既无关女丹之事,且所论三教大旨与其历史,颇多挂漏,而邪教一篇文字尤不雅训,故皆删去。从第一起,至第六节,皆言女丹功法,虽是勉强造作,非法于自然,但其法由来已久,学者不可不知;第七节嫌太简;第八节第九节,论及阳神,掺入许多外教名辞,颇异于仙家专门术语,今依杨一羽咸丰八年刻本改正,庶免鱼目之混珠也;第十节,无关重要;第十一节,仅是作者之理想,皆不足论;附录二则,聊供参考而已。原本卷后尚有七言绝句十六首,名为女功正法捷诀,其运用皆与以前各节相同,不过重说一遍耳,故从省略。
唐诗选
唐诗选注本。今人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初版,后曾重印。茂元祖父为桐城派古文家马其昶,有《韩昌黎文集校注》。茂元承家学,精熟唐诗文,曾有论文多篇,结为《晚照楼论文集》。此书虽为选本,实凝聚数十年读诗心得,贯穿以对唐诗史的系统认识,具有相当学术性。全书选唐诗人一百十五家,诗五百馀首,大抵承初盛中晚四唐说,推重盛唐诗,强调气格、音调、韵致、神采,但能兼顾初唐、元和、晚唐诸派乃至二三流作者,故选目颇具特色。作者小传与注释常有发明与新见,尤为精粹。以其出版较早,曾一度风靡。重印本对选目、传、注均有所修订。
己酉避乱录
一卷。宋胡舜申(详见《乙巳泗州录》)撰。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平江,宣抚周望出走。时胡舜申之兄舜陟举家避难。本书即记此事。书中颇有对韩世忠不满之词。近人陈懋恒为本书作《校勘记》一卷。有《京口掌故丛编初集》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