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潜

- 姓名:道潜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杭州於潜(今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1043
- 逝世日期:1106
- 民族族群:
道潜(1043—1106),本名昙潜,字参寥,俗姓何,杭州於潜(今浙江杭州)人。幼试《法华》经得度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为方外友。苏轼谪居齐安,道潜不远千里相访,留住期年。绍圣间,苏轼贬南海,道潜亦因诗获谴,责令还俗。建中靖国初,曾肇在翰苑,辨解其非辜,诏复为僧,赐号妙总大师。崇宁末年,归老於潜山。道潜为著名诗僧,尤长于绝句,苏轼甚称重之,谓“其诗句清绝,可与林逋相上下,而通了大义,见之令人肃然”(《与文与可》),又谓其诗酷似唐诗人储光羲(《风月堂诗话》卷下)。其近体诗大多清丽真率,深有唐人韵致,如“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临平道中》),“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秋江》),“隔林仿佛闻机杼,知有人家住翠微”(《南园》),均为时人极口称诵(《冷斋夜话》卷四、六)。著《参寥集》十二卷行世(《郡斋读书志》卷一九),今存宋刊本(《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刊本、《四库全书》本、清徐绍乾校抄本等。《全宋诗》卷九一一至九二二录其诗十二卷。事迹见《补续高僧传》卷二三、《宋诗纪事》卷九一。
道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颜神镇志
清叶先登修,张联翼纂,清顺治十八年(1661)修, 康熙九年(1670)刻本。五卷。卷一星野舆图,山川古迹;卷二城市关梁、风俗物产;卷三建置祠祀、灾祥兵燹;卷四职官升代、地方人才;卷五纶言褒锡、著咏遗文。颜神镇,明及清初属益都县辖。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颜神镇为博山县。该书编次简明条理,记叙详略得体。卷二部分,记该地矿产开采、陶瓷制造、风俗习尚及城乡物品交流等内容尤具地方特色。
周易注
易学著作。魏王弼、晋韩康伯撰。是一部带有“统合儒道”思想观点的《周易》注本。全书十卷。王弼撰《略例》一卷、《上下经》注以及《文言传》、《彖传》、《象传》注六卷,韩康伯补撰《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注三卷,使之成为一个体系齐全的注本。魏晋时代,玄学盛兴,谈玄成为一种时尚。当时玄学家分为两派:一派崇尚老庄思想,完全鄙弃儒学;一派则援道入儒,企图使儒道合流。王弼是后一派玄学家的代表人物,《周易注》就是他儒道结合的玄学思想的产物。《周易》本为古人卜筮所用之书,原只有六十四卦(每卦由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纯粹为一个符号系统;先秦儒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撰成《易传》十篇(称为《十翼》),与六十四卦合为一书,使之成为专谈儒家哲理的书,以后便成为儒家经典。西汉时,大多数易学家吸取了《易经》卜筮方法,融入方士术数,说以象数灾异,到了东汉便流于谶纬迷信。王弼对此不满,于是摒弃汉儒灾异、谶纬之说,以《传》解《经》,将解释卦、爻辞内容的《彖传》、《象传》分别附在诸卦之后,将论述乾、坤二卦基本思想的《文言传》分附二卦后面,恢复先秦儒家说《易》之本来面貌。然后援道入儒,以儒道结合的玄学思想体系,对六十四卦作了思辩哲理的精致解说,开了后世以义理说《易》的先河。此书颇为后世推重,魏晋以后说《易》者多从之。版本很多,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以及《十三经注疏》本。
去国集
去国集,胡适选录其1910-1916年所作旧体诗词15首编辑而成。附于1920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尝试集》之后。1920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1922年10月第4版为增订版。
静居集
又称《静庵集》。诗集。四卷。明张羽撰。张羽,字来仪,以字行,更字附凤。本浔阳 (今江西九江)人,侨居浙江吴兴。元末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再徙于吴。洪武六年 (1373),征起,廷对称者,授太常寺司丞,后又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洪武十八年(1385),被遣戍两广,中途召回,自知不免,投龙江死。《明史文苑传》附载高启传中。著有《静居集》。史称其文章精洁有法,尤长于诗。明太祖重其文,洪武十六年(1383),尝自述滁阳王事,令张羽撰朝碑。何乔《远名山藏》亦称其文词典雅,纪载行事,详而有体。然其诗名尤著,故编集者亦仅录其诗,而未及其文。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五言微嫌郁,近体亦非所长,”颇不免于微词。今观其集,律诗意取俊逸,诚多失之平熟;五言古体,低昂婉转,殊有浏亮之作,亦不尽如朱彝尊所说。至于歌行,笔力雄放,音节谐畅,足为一时之豪。与高启、杨基、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他创作的五古、七古,较有特色,文笔洒脱,文气奔逸,颇有神理。其文、学习欧阳修,写得缜密宛转,还善画山水,笔力苍秀。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另有弘治年间张习刻本。
中庸分章
一卷 宋黎立武著。其书将《中庸》分为十五章:“以天命之谓性”以下为第一章;“仲尼曰”以下为第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以下为第三章;“道不远人”以下为第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以下为第五章;“君子之道辟如行远”以下为第六章;“鬼神之为德”以下为第七章;“哀公问政”以下为第八章;“诚者天之道也”以下为第九章;“惟天下至诚”以下为第十章;“诚者自成”以下为第十一章;“大哉! 圣人之道”以下为第十二章;“仲尼祖述尧舜”以下为第十三章;“惟天下至圣”以下为第十四章;“《诗》曰:‘衣锦尚絅’”以下为第十五章。
大楼炭经
略称楼炭经。今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载须弥四洲之相状、世界之成立及其破坏时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