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

吴文英
  • 姓名:吴文英
  • 别名:字君特,号梦窗
  • 性别:
  • 朝代:南宋
  • 出生地: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
  • 出生日期:1212
  • 逝世日期:1272
  • 民族族群:

吴文英(1212-1272),南宋词人。本姓翁,出继吴姓改,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与翁元龙、逢龙为亲伯仲。少好文词,不攻举子业。20岁至苏州,为仓台幕僚。淳祐六年(1246)后,往来江、浙间。九年为绍兴浙东安抚使吴潜幕客,次年随吴潜离越至杭州。景定元年(1260)后,又为度宗生父嗣荣王赵与芮的门客。一生未做官,以布衣出入侯门。所与交游,如史宅之、吴潜为宰相,赵与芮为亲王,皆过从甚密。与其他显贵,如贾似道等亦有酬唱。曾在苏、杭闲居,晚年为荣王赵与芮邸中幕客,常居绍兴。晚年困顿,以布衣终。一生潜心填词,流传至今346首,仅次于辛弃疾。其词或表现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情绪,重炼字炼句炼意,风格典雅温丽,喜用典故,用意晦涩,张炎《词源》贬之,晚清词人多褒之,至今仍评说不一。词集为《梦窗集》。又知音律,能度曲,所创词牌有《霜花腴》、《古香慢》等。


吴文英词远承温庭筠,近师周邦彦,在辛弃疾、姜夔词之外自成一格。尹焕推重他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花庵词选》)。吴文英作词主张“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沈义文《乐府指迷》)。吴文英在自己的创作中是努力实践这种主张的。他的词题材较窄。传世的340首词中,按题目所标的内容,大体分为4类:即咏物的有64首,节令的40首,酬应的140首,另有一些感慨时事,殷念国运的作品。总之,那种莺啼燕啭缠绵悱恻的作品,在文英词中占主导地位,较少反映社会现实而多个人身世之感。他对词的贡献主要在艺术技巧方面。梦窗词是以讲究字面、烹炼词句、措意深雅、守律精严为基本特征的。他用笔幽邃而绵密,脉络井然,章法多变,情思婉转曲折,写出了众多的优秀之作。但有些词因过分研炼,不免流于晦涩。张炎《词源》就认为吴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集有《梦窗词》。

吴文英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水魅雷普利

水魅雷普利

《水魅雷普利》发表于1991年,是“雷普利系列”的最后一本。 金盆洗手的雷普利和妻子海洛丝在法国的自家别墅中,过着优越安逸的半隐居生活,没想到一对美国夫妇的到来打乱了雷普利的生活。他们不仅知道雷普利的过往,更企图找到曾遭雷普利杀害的艺术家沉于附近河中的尸体。他们正在一步步挖掘雷普利不可告人的过去…… 法网恢恢,真的疏而不漏吗?雷普利每一次杀人,最后都能够幸运地继续逍遥法外,难道真的没有人可以制裁他吗? 在最终部的《水魅雷普利》中,海史密斯塑造出一对讨人厌又神经质的美国夫妻,来扰乱汤姆宁静的生活,来揭发汤姆自以为万事皆息的秘密。本书精彩程度不逊色于“犯罪小说天后——海史密斯”以往的水平,为雷普利系列写下完美的句点。

古庙集

古庙集

散文集。章衣萍著。上海北新书局1927年出版。有作者《小序》。收散文29篇,大多为文艺随笔。其中有关于诗词的漫评,如《记濮永昶的词》、《记石鹤舫的词》、《感叹符号与新诗》等;有关于作家的印象记,如《鲁彦走了》、《高尔基及其他》等;有为诗歌、小说、散文集写的序跋,如《〈平民诗选〉序》、《〈深誓〉自序》、《跋〈情书一束〉》、《〈断片的回忆〉小序》和秋野社刊物《秋野》的发刊词等。

间书

间书

《间书》堪称中国古代的间谍史话,清代朱逢甲编著。成书于咸丰五年(1855)。当时正值爆发大规模的苗族和各族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大起义,作者本人也在贵州普安等地参与镇压起义,面对着声势浩大的起义大军,鉴于“城屡陷,官屡殉,饷则匮矣,兵则恇矣,练则不教之民矣”,遂撰此书,旨在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该书原稿由曾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钤保存,发表于日伪时期的《中和杂志》,1979年群众出版社据《中和杂志》转载标点、校注并加译白话。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太上洞玄灵宝太玄普慈劝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太玄普慈劝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太玄普慈劝世经,撰人不详。约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乃寻声救苦天尊与普慈真人问答,劝导世人修道结缘。内称世间众生迷恋世法,如厕中蛆虫,以粪秽为乐。不知人身本为因缘会合,是假非真,「一朝气断空归去,百骸烂坏总成尘」。唯有勤心修持,行五戒十善,敬事三宝,方能免入恶道。修行之道有持斋、断谷、求仙、学道、得道、离苦。欲脱离苦难则须断恶修善,忏悔结缘,广种福田,广为布施。

离骚草木疏

离骚草木疏

楚辞音义。宋吴仁杰撰。四卷。仁杰,字斗南,一字南英,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淳熙进士。历任罗田令、国子学录。一生致力经籍,著述甚丰。有《洪范图》、《乐舞新书《古周易论》、《两汉刊误补遗》等。是书成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四库提要》曰:“是编大旨谓《离骚》之文,多本《山海经》,故书中引用,每以《山海经》为断。若辨‘夕揽洲之宿莽’句,引朝歌之山有莽草焉为据,驳王逸旧注之非,其说甚辨。以其征引宏富,考辨典核,实能补王逸训诂所未及,以视陆玑之疏《毛诗》,罗愿之翼《尔雅》,可以方轨并驾,争骛后先,故博物者恒资焉。迹其赅洽,固亦考证之林也。”论之甚详。全书共四卷,释《楚辞》中草木五十五种,故名。每种皆先引原文,次引王逸《章句》、洪兴祖《补注》之说。后以“仁杰按”以明己见,说中杂引《尔雅》、《神农》以详释之。多结合文意而推及草木性情,以发明屈赋借喻之微言大义。然文中也有穿凿附会处。此书版本颇多,重要者有:宋庆元六年(1195)罗田方式原刊本,明人影宋钞本,《四库全书》本,同治中仪征张炳炎辑《榕园丛书》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山神庙裴度还带

山神庙裴度还带

简名《裴度还带》。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一楔子,末本。演述唐代宰相裴度的故事 结构:此剧在情节结构上主要由两条线索组成,一条是裴度个人的遭遇,这是主线。一条是韩琼英一家的遭遇,这是副线。这两条线被一条玉带连系在一起。韩琼英一家三口的性命系于一条玉带,玉带被裴度所拾,从而使四条人命系于一条玉带之上。裴度如果贪财不还玉带,四命皆亡,裴度还了玉带,四命皆存,这是对裴度品德的大考验。裴度毕竟是一个有古朴之风的君子,他在别人眇视他时“胸次高傲”,蔑视世情;拾到玉带时,惊恐万状,夜不能寐,手捧达旦,归还原主。韩琼英一家得救了,裴度个人命运也因其不欺心而发生了根本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