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凫西

贾凫西
  • 姓名:贾凫西
  • 别名:名应宠,字思退
  • 性别:
  • 朝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曲阜(今属山东)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贾凫西,明末清初文学家。名应宠,字思退,一字晋蕃,号凫西、澹圃、木皮散客。曲阜(今属山东)人。明贡生。崇祯十二年(1639)任固安县令,擢部曹、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辞官归里后不久,明亡。清顺治八年(1651)以旧职录用,数月后,即引病乞归。贾凫西天性豪放,长于著述,为文敏捷,不加点窜。尤“喜说稗官鼓词”,不仅“说于市肆”,而且“说于诸生塾中,说于宰官堂上,说于郎曹之署”(孔尚任《木皮散客传》)其愤世嫉俗之情,常借鼓词以发泄。晚年悲愤愈深,佯狂愈甚,竟不容于乡里,于是移家滋阳,闭门著书数十卷以终。贾凫西最著名的著作是《木皮散人鼓词》,其中的《历代史略词鼓》演说从盘古开天辟地到明朝末年的历史,作者通过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直抒愤懑不平的胸怀,他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不平等的现象:“忠臣孝子是冤家,杀人放火享荣华;太仓里的老鼠吃的撑撑饱,老牛耕地倒把皮来剥!”揭露了统治者争名夺利的丑恶本质:“从古来争名夺利的不干净,教俺这老子江湖白眼看!”他认为就是尧、舜这几位历来被称为仁德爱民的圣王其实也都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才转让天下的。他还揭露了封建道德观念的虚伪性。这些方面,均反映出作者的叛逆思想和批判精神。在艺术上,其鼓词表现出剪裁精当,善于讽刺,语言诙谐泼辣,富于生活气息等等特点,但也存在着故事情节不够完整,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等等不足。然而瑕不掩瑜,正因为其鼓词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成就,因此才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有人称它是“神工鬼斧之笔”(卢氏慎始基斋精刻本《木皮鼓词》中醉溪道人识语)有人甚至说它堪与屈原、杜甫作品比美(见潍县和记印刷局铅印本《木皮子传》中统九骚人序)。应该说,贾凫西的鼓词对我国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应占有适当的地位、除鼓词外,贾凫西还著有《诗纲》和《澹圃恒言》4卷,前者是关于《诗经》的简单论纲,学术价值不大。后者前3卷为随笔杂著,文学价值也不高,第4卷是《澹圃诗草》,收诗158首,思想艺术成就也无法同其鼓词相比。

贾凫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我为什么要写作

我为什么要写作

《我为什么要写作》收录了奥威尔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政治与文学随笔共19篇,集中描绘了作者不同时期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着重回顾了写作生涯中的种种感想和体会。正如《星期日泰晤士报》书评作家赛里尔•康诺利说:“他所说的和他所写的每一个字都闪耀着个性的光芒。” 《我为什么要写作》随笔集收录了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政治与文学随笔共十九篇,集中描绘了作者不同时期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如此欢乐童年》),着重回顾了写作生涯中的种种感想和体会(《我为什么要写作》)。不论是描写政治家的谎言、分析英国人的性格,还是揭露战争丑陋的真相,奥威尔的随笔一如他的小说般犀利而有趣。 乔治·奥威尔(1903—1950) 曾担任驻缅英国皇家警察,为支持共和政府而参加西班牙内战,在二战期间参与地方志愿军,并为英国广播公司撰写文章。他著有大量小说和散文作品,代表作有《动物农庄》、《一九八四》、《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缅甸岁月》等。

白发鬼

白发鬼

日本富翁痴爱妻瑙璃子,妻却与风流画师川村媾和,有孕后以染花柳为名,隐居别所,处理胎儿。事后,二人为双飞,将富翁推下绝地致其昏迷,救起后活埋于家族墓穴。苏醒后的富翁,在绝望的孤独和黑暗的恐惧中度过数日。成功脱险后,富翁逃到美洲,靠家族墓室中的宝藏致富,途中经历海盗,最后回国,化名里见重之。里见计邀结识仇人,取得联系,先以瓶装胎儿尸骸吓唬他们,后将胎儿尸骸铸入金佛像,诱其前来骗取。那二人执迷贪念,再次欺骗老富翁,里见巧妙离间了瑙璃子和川村,令瑙璃子排挤川村,逼其自尽。成功诛杀川村后,里见将瑙璃子诱入地窖,扬言要把她活埋,为了求生,瑙璃子脱下婚纱,与富翁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肉搏,然后色诱他,失败后,被和婴儿的尸骸一同活埋,绝望的瑙璃子抱着婴儿尸骸数着珠宝唱起歌来,然后富翁去自首了。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

亦名《雷霆玉枢宝经》。道教书。雷声普化天尊总司五雷,普化群生,为赏善罚恶之神。一卷,分上下两节。上节言“至道”,下节言“气数”。此经出于宋代。收入《道藏》第25册。另有白玉蟾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二卷,收入《道藏》第50册。《道藏辑要》有《玉枢宝经赞解》。清代李涵虚《太上十三经注释》中有《玉枢经约解》,只收本经上节“至道”部分。

楞伽经集注

楞伽经集注

亦称《楞伽宝经集注》。佛典注疏。南宋庆元二年(1196)正受撰。四卷。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的注释书。作者在《阁笔记》中称,本书经文以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求那跋陀罗译本为底本,并以北魏延昌年间(512—515)菩提流支译本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附于其下,以便于阅读。注释则采集唐遗名尊宿注文,宋沙门宝臣、居士杨彦国之说,《宗镜录》及经论中有关之精华,并加上作者自注,附于经文下。本书撰成后即刊刻流通。明洪武四年(1371)旧板毁于火,又有重刊本问世。此本较旧本有增补删改。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的是重刊本。

慈悲道场水忏法随闻录

慈悲道场水忏法随闻录

慈悲道场水忏法随闻录,三卷,清智证录并序,大贞序、彦淨序、瑞斌序,又云水忏随闻录。

胜军王所问经

胜军王所问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说佛陀为憍萨罗国国王胜军(即波斯匿王)宣说十二因缘法,谓世间诸法之体性虚空,刹那坏灭,故宜求出世之法。又本经与沮渠京声译之谏王经、玄奘译之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义净译之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等,内容大同小异,皆系阐论世间法之无常,而劝修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