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琦

周之琦
  • 姓名:周之琦
  • 别名:字稚圭,号退庵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河南祥符(今属开封市)人
  • 出生日期:1782
  • 逝世日期:1862
  • 民族族群:

周之琦(1782~1862)中国清代词人。字稚圭,号退庵,一号耕樵。河南祥符(今属开封市)人,祖籍浙江会稽(今属绍兴市)。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六年(1826)由四川盐茶道迁浙江按察使,道光九年任广西布政使,道光十二年擢江西巡抚,越四年调湖北。后丁忧归,服阕除刑部右侍郎,道光二十一年官广西巡抚,道光二十六年因病去职。卒于同治元年(1862),年八十一。


周之琦是晚清词坛名家,毕生嗜词。他与南唐后主李煜生日相同,早期填词也瓣香后主,语多怨抑;中岁悼亡,又引纳兰性德为同调。此后间关南北,颇多羁旅行述之作,晚年遭逢乱世,感慨渐深,不乏悯世之音。终其一生,其词始终保有两大特色:一是造语本色而中正,既不刻意雕琢求精,也无浅俗之病;二是情思深细,以思运语。因此许多作品初读似乎无甚妙处,需反复品味方知其用心。如《相见欢》云:“炉香冷了金猊。镜台携。不信生来长见、翠眉低。”《风蝶令》云:“唾碧凝痕重,流黄照影迟。姮娥依旧弄清辉。我自不曾真见、月圆时。”前者写女子一生寂寞,但初心不改,执着追寻;后者写自我心境,一见一不见,俱极有见地。悼亡词如〔浣溪沙〕《七月十二日移沈淑人遗榇于苏公祠,却归,过宝祐桥,回望孤山,黯然久之》:“路近西陵易怆神。一袈裟地许平分。玉棺好伴魏城君。风月有缘成错莫,湖山如梦断知闻。烛灰香冷自温存。”周之琦妻子沈氏于道光九年去世,本年周之琦自浙江调任广西,据词题,当是他临行前将妻子葬于苏轼祠旁。词作上阕所谓“一袈裟地”,用佛教故事,发语新颖,意指西湖风月无边,亡妻安眠于此,得与苏小小、王弗为邻,而自身与苏轼同有骑省之戚。下阕三句,每句均用句中对比,至结语“烛灰香冷自温存”,指己将离去,此后唯有温柔湖山与亡者相伴,余韵萦回。正如前人所评,周氏词作语语藏锋,功力实有大过人处。


周之琦活跃于词坛时期,正值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迭相更替,两派影响都很大。在他的词作中,既能看到浙派所师南宋名家词的勾勒转折等技法,也能读出常派推崇的遥深寄意,但他能不为牢笼,在二派之外自成一大家。如《思佳客》:“帕上新题间旧题。苦无佳句比红儿。生怜桃萼初开日,那信杨花有定时。人悄悄,昼迟迟。殷勤好梦托蛛丝。绣帏金鸭熏香坐,说与春寒总不知。”写出两心阻隔情状,颇有《离骚》求女不得通之况味,故而能留给读者极大的阐释空间,谭献将此词选入《箧中词》,认为这是一首寄托之作,不过客观来看,周氏本人未必就有自觉寄托意识,这种艺术效果的形成,更有赖于其笔力。总体而言,周之琦词浑融深厚,托体极高,奄有南北宋之长,而精于声律。程恩泽曾誉为词家第一,晚近大词人王鹏运则以之与蒋春霖、项鸿祚并举,拟为嘉道间三鼎足。


著有《金梁梦月词》2卷、《怀梦词》1卷、《鸿雪词》2卷、《退庵词》1卷,总名《心日斋词集》,清刻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26册收入;又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录》2卷,道光刻本;《晩香室词录》8卷,抄本。

周之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两兄弟

两兄弟

《两兄弟》是法国作家居伊·德·莫泊桑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87年。《两兄弟》是内容严肃的心理小说,讲述皮埃尔和若望是两兄弟,一天,若望忽然得到了一笔遗产,一夜暴富。嫉妒的皮埃尔却发现,自己的弟弟原来是母亲与遗产赠与人的私生子。从此,家庭风波越演越烈,原来似乎很幸福的家庭也变得不幸福了。作品中用了较多的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老子注

老子注

又名《老子道德经注》、《玄言新纪道德》。二卷。魏王弼撰。王弼之注《老子》,原“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熊克跋语)。今本二卷八十一章的体例系受河上公本影响,其定型亦当在唐以后。此书在当时已为何晏激赏,西晋之末何劭作《王弼传》,称其注《老子》“致有理统”,南朝时期更居于独尊的地位(其时《河上公章句》主要流行于北方)。唐代帝王崇奉道教,玄宗亲为《老子》作注解疏说,王弼注遂不行,至宋已属“希有”(熊克跋语)。清修《四库全书》,广搜民间书册,始得明万历中张之象刻本。此注侧重于从哲学思辩角度阐发《老子》思想。王弼在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的基础上提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认为“无”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称“天地虽广,以无为心;圣王虽大,以虚为主”(三十八章注),从而奠定了正始玄学的基调。王弼《老子注》在思想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望,唐陆德明云:自《河上公章句》“言治身治国之要,其后谈论者莫不宗尚玄言,唯王辅嗣(王弼字辅嗣)妙得虚无之旨。”现代学者更誉之为经典式的著作。有《道藏》本、《合刻周秦经书十种》本、《四库全书》本、《古逸丛书》本、《子书百家》本、《四部备要》本、《百子全书》本、《诸子集成》本。

牛马走

牛马走

长篇小说。张恨水著。重庆新民报社1944年出版。1957年改为《魍魉世界》出版。小说以抗战时期重庆为背景,广泛地描述了“大后方”经济混乱、投机成风、醉生梦死和由人际关系颠倒而出现种种社会灾难。作品主要写西门德和区庄正两个人物。大学教授西门德博士不安于清苦日子,当上“高等跑街”,投入疯狂的商业投机。通过他的活动,揭露了重庆社会官商勾结大发国难财,社会风气被铜臭毒化,诱使部分知识分子弃教从商,成为金钱的“牛马”,卷入投机买卖等社会现实。以区庄正校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是为民族出力的“牛马”。从这一人物身上,作者呼唤着传统文化中不淫、不屈、不移的民族精魂。围绕这两个主角,其他人物如卑琐庸俗的西门太太、中年孀富温二奶奶、女拆白党黄青萍、鱼肉人民的宫保长及目不识丁的暴发户李狗子等人,均写得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牛马走》是一部大型的形象化的社会史和经济生活史。作者基本态度是为弱者鸣不平,给损人者以谴责,是非爱憎分明,是作者国难小说的一部力作。

东史纲目

东史纲目

朝鲜语:동사강목,朝鲜1778年(正祖2年)安鼎福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述从箕子到王氏高丽末期的历史。广泛参照中国及本国史书,仿朱熹《通鉴纲目》体例写成。共二十卷,包括首卷一卷、正文十七卷、附录二卷。首卷中有凡例和图,凡例包括统系、岁年、名号、褒贬。将箕子朝鲜-马韩-新罗-高丽视为正统。本编第1卷是箕子朝鲜和马韩,第1卷至第4卷是三国时期,第5卷是统一新罗和后三国,第6卷至第17卷是高丽王朝。附卷包括考异、怪说辨证、补遗、杂说、地理考。在国内私人所撰史书中最享盛名。收入《朝鲜群书大系》。原书藏奎章阁,1915年有新印本刊行。

江式近思录集注

江式近思录集注

清江永撰。共十四卷,六百二十二条。记录了朱熹“义理根源,圣学体用”之说,并对朱熹及其门人的日常讲论作了考证。在注解过程中或解释分析文意,或阐发其中奥理,或辨别其中异同,或指明其中瑕疵。各卷以朱熹所定篇名为准,第一卷《道体》篇;第二卷《为学大要》篇;第三卷《格物穷理》篇;第四卷《存养》篇;第五卷《改过迁善、克己复礼》篇;第六卷《齐家之说》篇;第七卷《出处进退辞受之意》篇;第八卷《治国平天下之道》篇;第九卷《制度》篇;第十卷《处事之方》篇;第十一卷《教学之道》篇;第十二卷《改过及人心疵病》篇;第十三卷《异端之学》篇;第十四卷《圣贤气象》篇。广征博引,体例别具一格,与其他空谈尊朱的学者不同,所引证据较为真实可靠。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共有二种 分别是: 其一:大明太祖高皇帝御制般若心经序 其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唐释慧忠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