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琦

周之琦
  • 姓名:周之琦
  • 别名:字稚圭,号退庵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河南祥符(今属开封市)人
  • 出生日期:1782
  • 逝世日期:1862
  • 民族族群:

周之琦(1782~1862)中国清代词人。字稚圭,号退庵,一号耕樵。河南祥符(今属开封市)人,祖籍浙江会稽(今属绍兴市)。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六年(1826)由四川盐茶道迁浙江按察使,道光九年任广西布政使,道光十二年擢江西巡抚,越四年调湖北。后丁忧归,服阕除刑部右侍郎,道光二十一年官广西巡抚,道光二十六年因病去职。卒于同治元年(1862),年八十一。


周之琦是晚清词坛名家,毕生嗜词。他与南唐后主李煜生日相同,早期填词也瓣香后主,语多怨抑;中岁悼亡,又引纳兰性德为同调。此后间关南北,颇多羁旅行述之作,晚年遭逢乱世,感慨渐深,不乏悯世之音。终其一生,其词始终保有两大特色:一是造语本色而中正,既不刻意雕琢求精,也无浅俗之病;二是情思深细,以思运语。因此许多作品初读似乎无甚妙处,需反复品味方知其用心。如《相见欢》云:“炉香冷了金猊。镜台携。不信生来长见、翠眉低。”《风蝶令》云:“唾碧凝痕重,流黄照影迟。姮娥依旧弄清辉。我自不曾真见、月圆时。”前者写女子一生寂寞,但初心不改,执着追寻;后者写自我心境,一见一不见,俱极有见地。悼亡词如〔浣溪沙〕《七月十二日移沈淑人遗榇于苏公祠,却归,过宝祐桥,回望孤山,黯然久之》:“路近西陵易怆神。一袈裟地许平分。玉棺好伴魏城君。风月有缘成错莫,湖山如梦断知闻。烛灰香冷自温存。”周之琦妻子沈氏于道光九年去世,本年周之琦自浙江调任广西,据词题,当是他临行前将妻子葬于苏轼祠旁。词作上阕所谓“一袈裟地”,用佛教故事,发语新颖,意指西湖风月无边,亡妻安眠于此,得与苏小小、王弗为邻,而自身与苏轼同有骑省之戚。下阕三句,每句均用句中对比,至结语“烛灰香冷自温存”,指己将离去,此后唯有温柔湖山与亡者相伴,余韵萦回。正如前人所评,周氏词作语语藏锋,功力实有大过人处。


周之琦活跃于词坛时期,正值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迭相更替,两派影响都很大。在他的词作中,既能看到浙派所师南宋名家词的勾勒转折等技法,也能读出常派推崇的遥深寄意,但他能不为牢笼,在二派之外自成一大家。如《思佳客》:“帕上新题间旧题。苦无佳句比红儿。生怜桃萼初开日,那信杨花有定时。人悄悄,昼迟迟。殷勤好梦托蛛丝。绣帏金鸭熏香坐,说与春寒总不知。”写出两心阻隔情状,颇有《离骚》求女不得通之况味,故而能留给读者极大的阐释空间,谭献将此词选入《箧中词》,认为这是一首寄托之作,不过客观来看,周氏本人未必就有自觉寄托意识,这种艺术效果的形成,更有赖于其笔力。总体而言,周之琦词浑融深厚,托体极高,奄有南北宋之长,而精于声律。程恩泽曾誉为词家第一,晚近大词人王鹏运则以之与蒋春霖、项鸿祚并举,拟为嘉道间三鼎足。


著有《金梁梦月词》2卷、《怀梦词》1卷、《鸿雪词》2卷、《退庵词》1卷,总名《心日斋词集》,清刻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26册收入;又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录》2卷,道光刻本;《晩香室词录》8卷,抄本。

周之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诗艺

诗艺

演讲集。一九六七年秋,博尔赫斯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邀,就诗的地位、隐喻模式、小说与诗、音韵与翻译等展开六讲。讲座录音带在图书馆尘封三十多年后,由时任西安大略大学现代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的凯林–安德·米海列司库整理出版。全集广征博引,涉及从古至今诸多文学现象,又有着口语化文本的不拘形式感,娓娓道来,收放自如,“《诗艺》是一本介绍文学、介绍品位,也介绍博尔赫斯本人的书……博尔赫斯跟历代的作家与文本展开对话,而这些题材即使是一再反复引述讨论也总还是显得津津有味。”

太清金阙玉华仙书八极神章三皇内秘文

太清金阙玉华仙书八极神章三皇内秘文

经名:太清金阙玉华仙书八极神章三皇内秘文。撰人不详。内言及陈搏,当出於北宋。言符咒法术。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述三皇派神鬼世界、符印、醮仪及服饵、修持等。书中提到唐臣李靖、五代陈抟等,并称北方真武真君,盖撰于宋。

律戒本疏

律戒本疏

律戒本疏两种各一卷,一,首缺,北周玄觉题记,编号二七八九。二,首缺,西魏昙远题记,编号二七八八。

宗范

宗范

凡二卷。清代钱伊庵编,道光十五年(1835)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伊庵以禅源、彻参、调习、入圣、利人、显喻、机用、纲宗、示辩、贯教等十章,说别传之妙心。援引各宗先圣之参悟机缘,依参究之先后次序,层层阐示教禅合一、禅净双修之义;吁学人发‘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之宏愿。

一切功德庄严王经

一切功德庄严王经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佛在竹林,入能断惑离垢三昧,大地震动,大众云集,执金刚请说此经,三止之后,乃说二种四法,观世音菩萨赞此法门,法师,及供养者,当生极乐。次说胜妙陀罗尼,及说坛仪。

大威德陀罗尼经

大威德陀罗尼经

二十卷,隋阇那崛多译。佛为阿难说陀罗尼之法本。一一法中示多种之名,多种之义,亦广说末世恶比丘之事,及说菩萨住于母胎中之楼阁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