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那跋摩

- 姓名:求那跋摩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北印度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367
- 逝世日期:431
- 民族族群:
求那跋摩(367~431)梵名Gun!avarman 。意译作功德铠。为刘宋译经僧。北印度罽宾国(迦湿弥罗或犍陀罗地方)人。刹帝利(武士族)出身。二十岁出家,并受具足戒,精通经律论三藏,故时人称其为三藏法师。三十岁时,罽宾王薨,众请师还俗嗣位,师辞而不纳,遂隐遁远走师子国弘扬佛教,后又至阇婆国(爪哇)传道。刘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师经由海路至广州,见虎市山之形势颇似耆阇崛山,故将其改称为灵鹫山,并在山中建立禅室以习禅。山中本多虎患,及至师居于此地之后,则无有其害。元嘉八年至建康,文帝礼遇之,敕住祇洹寺,未久,即于寺中宣讲法华经及十地经,法席甚盛。此外,师亦从事译经工作,译有菩萨善戒经、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优婆塞五戒相经、沙弥威仪等,共计十部十八卷。除上述外,师复继伊叶波罗之后,翻译杂阿毗昙心论,以补足伊叶波罗未译完之部分。元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示寂,享年六十五。[梁高僧传卷三、历代三宝纪卷十、神僧传卷三、出三藏记集卷十四、开元释教录卷五]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开原县志
地方志书。清康熙十七年(1678)刘超凡修纂,有刘自序。二卷。超凡以开原知县与县耆老傍搜广采史料传闻, 仅就地理、山川、古迹、人物入志。上卷:县志图叙、疆域图叙、建置沿革志、星野志(附祥异)、疆域志(附形势景物)、山川志、城池志、(附屯堡)、关梁志(附边门船舰)、驿站志(附铺递)、公署志。卷下:职官志、学校志、选举志、户口志 (附里社)等
仙佛合宗语录
内丹学著作。《仙佛合宗》之别本,明代伍守阳撰。前为论丹道9篇,伍守阳答朱太和十九问、伍太初六问、伍太一十九问、李羲人七问、伍守虚二问、顾与韬六问、评古类或问十三条、杂问三条及伍真人修仙歌。所论问题有药物、水源、采练、火候、沐浴、鼎炉、练精、练气、练神、还虚等。全书以问答方式写成,主要回答太和有关道家修炼的九个问题,故名。另外,本书又以阐“天仙正理直论”为旨,故名 《仙佛合宗》。本书兼用道、佛两家气功理论论述最初还虚、真意、真丹幼丹、火候足采大药天机、七日采大药天机、大药过关服食天机、守中、出神及神法、末后还虚、丘祖秘传、小周天歌诀等内容。书中以道释之论,来证性命双修之旨。自序云:「仙宗果位,了证长生;佛宗果位,了证无生。然而了证无生,必以了证长生为宾指;了证长生,必以了证无生为终始,所谓性命双修者也」。其内丹说以佛证仙,是明白无疑的。《仙佛合宗语录》为道家伍柳派内丹术传世经典,该典籍详解了水源清浊、火候采取、大药服食等内丹修炼具体操作,对后学实修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收在《重刊道藏辑要》与《道藏精华录》中。
平定三逆方略
专题性史书。六十卷。勒德洪,康熙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清初,明朝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因在清朝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立有功勋,被分别封藩云南、广东、福建,称为三藩。他们各拥重兵,占据数省,飞扬跋扈,形成三股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对清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康熙十二年 (1673年),三藩先后举兵反清,经过长达八年的战争,至二十年十月清军数路围困云南省城,吴三桂(五年前死)孙世旸走头无路,被迫自杀。三藩叛乱终于被平定。次年,勒德洪等奉圣祖诏令,纂修《平定三逆方略》六十卷,二十五年书成。本书自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请撤兵始,至二十年十二月圣祖以“逆寇荡平,诏赦天下”止,详细而具体地记述了清廷平定吴三桂、尚之信(尚可喜子)、耿精忠叛乱始末。乾隆时本书收入《四库全书》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精写本。可资康熙朝研究之参考。
伦理约编
据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光绪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廖平在选科师范讲伦理,以近日课本非腐则谬,不足採用,乃自编《伦理约编》作讲义。大旨在取外国先野后文之箴言,以合《公羊》拨乱反正之范围(李光珠《序》),以孝、宗庙、扶阳抑阴、丧服、文字等爲题,每题次以十目。十目如下:(一)西俗。博採西人近俗及学説。(二)中证。孔子以前,中国如今西人,遗文孤证尚有可考。(三)求野。中国藩服,各史夷狄传与《北魏》、《元史》之类。(四)拨正。每条引经以证之。(五)祸乱。西国无伦理,其祸乱译书多讳之。(六)师説。凡传説与祸乱相近、与尊孔切合者入此门。(七)比较。以中外伦理相比,较其得失,考其利害。(八)引进。外人染华风,知自别于禽兽者入此门。(九)解误。经传之説有从来误解者,如《斯干》之男女,指爲真男女,以爲贵男贱女。(十)防弊。唐宋以后,语多过甚,有爲外人攻击宜改良者入此门。廖平极佩西方进化之説,此编尤注意于此。《伦理约编》曾连载于四川《国学杂志》一九一五年第五、六号,《国学荟编》一九一四年第十期。后收入《六译馆丛书》,今据此本整理。
调实居士证源录
清 陆瑛说 罗机彻编 罗开驎序 佚名序(末页缺) 有行略(依驹本印)
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修法之仪轨。应与《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并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