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

- 姓名:张宪
- 别名:字思廉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绍兴山阴(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张宪(约公元1341年前后在世),字思廉,家于玉笥山,因号玉笥生,绍兴山阴(今属浙江)人。师事杨维桢,负才自放,薄游四方,自誓不娶不归故里。至正年间至京师,他善骑烈马飞驰,与人论天下大事,使人惊骇,被视为狂生。在京不遇,回到浙江,入富春山中,混迹于僧道者流。张士诚据吴,招致张宪为太尉府参谋,后迁枢密院都事。张士诚败后,他变姓名,走杭州,寄食报国寺以终。他本有大志,“何能尧吾君,调理继稷契”(《冬夜闻雷有感》),而且要杀尽权奸佞臣,可正当元末乱世,他志不获伸,于是“感时伤物,而泄其悲愤于诗”(《玉笥集》刘釪序),如《怯薛行》、《戏赠乍浦税收歌》等即是针对现实有感而作。从他的诗可以看出他对元王朝由期望到绝望的思想过程。在杨维桢的学生中,他是鹤立鸡群者,杨说过“吾铁门称能诗者,南北凡百馀人,求其似宪及吴下袁华者,不能十人”。他长于乐府体和歌行本,戴良称“至于乐府歌行等篇,则又逸于思而豪于才者”(《玉笥集》戴序)。杨维桢非常欣赏他的乐府体诗,说:“吾用三体咏史,古乐府不易到,吾门惟张宪能之。”《四库全书总目》称赞他的“感时怀古诗作,类多磊落肮脏,豪气坌涌”。他的《岳鄂王歌》便是一首咏史的歌行,写得忠愤感激,意气昂扬,淋漓悲壮,从内容看,与一般咏岳飞的诗不同,刘釪在序中特地拈出此诗,指出“非徒详其事实,且寓褒贬鉴戒之意”。他的诗受李贺影响,色彩浓烈,形象奇特,光怪陆离。他也学韩愈,有诗说“我诗直欲追韩奇”。著有《玉笥集》十卷,诗末间附评语,为杨维桢所点定。生平事迹见《玉笥生传》(孙作《沧螺集》卷四)、《(正德)华亭县志》卷一五、《列朝诗集小传·甲前集》、《元诗选·初集》小传、《明史》卷二八五、《新元史》卷二三八。
张宪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圣地
圣母玛利亚将于某年某日在法国某地显灵的秘密一经传出,世界各地的人们蜂拥而至。朝圣者形形色色,朝圣的目的也大相径庭,人群中有虔诚朝拜的信徒;有搜新猎奇的记者;有年轻漂亮的女演员;有沽名钓誉的商人;有怀着鬼胎且化名他人的大国政要;有图谋伺机滋事的恐怖组织成员……作者将充满金钱、情爱、权力等人欲横流的现实世界聚焦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世界宗教圣地),特定的时间(假设中的圣母显灵的日子),演化出一幕幕悬念层生、高潮迭起的传奇故事。
英吉沙尔厅乡土志
英吉沙尔直隶厅,中国清代新疆省所辖的一直隶厅。原为英吉沙尔回城,附属于喀什噶尔城(今喀什市)。“英吉”,维吾尔语意为“新”;“沙尔”为城,英吉沙尔即新城之意,一作“英噶萨尔”。
温疫论私评
明代吴有性原撰,日本秋吉质评注,成书于日本弘化四年(1847),系《皇汉医学丛书》之一。本书系秋吉氏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对吴氏原著全书加以评论,弃瑕显瑜,彰益其义;并对张仲景方及吴又可方加以对比,阐述两者之异同。现存日本嘉永二年(1849)书林出云寺文治郎刻本。
四诊抉微
诊法著作。清林之翰撰。八卷。之翰字宪百,别号慎庵、苕东逸老,乌程 (今浙江湖州) 人。壮而习医,精求医说十载,撰有《痰证论》、《临证元机》等。是书以《内经》 色脉并重为依据,抉取历代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而编纂,成书于雍正元年(1723)。作者强调望诊的重要性,故推之为首,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虚里、体表诸部的望诊,对五色主病及五脏绝证论述颇详。对妇人、小儿之望诊尤为重视,如强调望小儿指纹、虎口纹、面色等。闻诊以听取患者的声音气息为主,察其寒热、虚实、内外诸症,以及痛症、坏证、诸风、神志等,以辨其元气之盛衰及疼痛之所在。问诊以阐析张介宾十问为主,并问及人品起居、嗜欲苦乐,使知受病之本源。切诊首述辨脉总论,后仿《濒湖脉学》体例,详述二十九种脉的形状、脉象、鉴别、主病等。后有运气要略并五运六气图示若干。书中博采诸家之说,并结合诊断介绍治法,内容较完备。末附《管窥附余》一卷,进一步阐述脉学,介绍原脉体用,重点分析浮,沉、迟、数等脉之常变。为中医诊法著作中较详明实用者,后世流传颇广。有雍正元年刻本,雍正四年玉映堂刻本,《中国医学大成》 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玉映堂刊本铅印本。
金川妖姬志
不著撰人名氏。清野史三编本。全一册。主要记述四川大金川安抚使莎罗奔之女阿扣嫁小金川泽旺而后悔,引起大、小金川不合。岳钟琪也曾为阿扣的绝世姿色动心。阿扣离开泽旺后,莎罗奔劝她嫁明正土司,泽旺之弟良尔吉又插足此事,引发了明正土司攻打大金川的战事。清廷又派兵助莎罗奔,岳钟琪最后将阿扣、良尔吉斩首。本书极富文学色彩,其中事件多不见有关史籍记载,其是否真实可信,难以断言。
阿毗昙五法行经
后汉安世高译,一卷。先释四谛,次释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