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焯

郑文焯
  • 姓名:郑文焯
  • 别名:字俊臣,号小坡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奉天铁岭(今辽宁铁岭)人
  • 出生日期:1856
  • 逝世日期:1918
  • 民族族群:

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小字豫格,别号瘦碧、冷红词客,晚号大鹤山人。满洲正黄旗汉军籍,奉天铁岭(今辽宁铁岭)人。后复本籍,自称汉代郑玄之后,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父瑛棨,官至河南巡抚,工诗书画,有“三绝”之誉,世称兰坡先生。少从父宦游南北,濡染家学。光绪元年(1875)顺天乡试举人,出陈宝琛之门。次年会试未中,授内阁中书。后屡试不售,遂绝意仕进。爱吴中山水,南游苏州。戊戌政变后,感愤国事,弃官居吴不出。历任江苏巡抚皆慕名延赞幕府,又尝为存古学堂都讲。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清史馆尝聘任纂修,北京大学(原京师大学堂)聘任金石学教授,均辞谢不就。以行医鬻画自给,孤贫以终。


郑文焯博识多才,工诗文,好训诂考据,长于金石书画,并通医学,尤以词名于世。尝由学琴而讨论古音,进而精研词谱声律,于讲求四声清浊之外,更上求古乐遗谱。取张炎《词源》校审笺释,成《词源斠律》一书。俞樾称其“深明管弦声数之异同,上以考古燕乐之旧谱。姜白石自制曲,其字旁所记音拍,皆能以意通之”(《瘦碧词·序》),故所为词声出金石,句妍韵美。词风雅近姜夔、张炎、周邦彦,“感兴微言,深美闳约”(谭献《箧中词续》引文烺语),“摛藻绮密,由梦窗以跂清真,近时作手,颇难其匹”(谭献《复堂日记》)。而“久孤于世,无所放其意,则托诸微言”,每于写闲居生活、山水清游中寓怆怀身世,感伤落拓之情,于清末史事多致忧愤沉痛,“缱绻恻怛以喻其致,幽噎凄戾以形其声,横歌哭而变风谣”(朱祖谋《苕雅余集·序》)。时人亟推誉之,列清末四大词人之一。“诗亦神韵邈绵”(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而为词名所掩。有《瘦碧词》二卷、《冷红词》四卷、《比竹余音》四卷、《苕雅余集》一卷,后删存为《樵风乐府》九卷,并《词源斠律》三卷、《绝妙好词校录》一卷,及《医诂》二卷、《高丽永乐好太王碑释文纂考》一卷、《扬雄说故》一卷,合刊为《大鹤山房全集》。另有《大鹤山人诗集》二卷。生平事迹见康有为《清词人郑大鹤先生墓表》、孙雄《高密郑叔问先生别传》(均见《碑传集补》卷五三),戴正诚《郑叔问先生年谱》(一名《大鹤山人年谱》,1941年刊本)。

郑文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莫里哀喜剧全集

莫里哀喜剧全集

莫里哀是欧洲文学史、戏剧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恪守喜剧的经典法则——喜剧在娱乐之中教育人,将喜剧提高到了同悲剧几乎相等的地位。后世西方的喜剧创作,事实上更多效法的是莫里哀,而不是莎士比亚,因为莫里哀时期的“喜剧性”可以被看做“批判性和突破性”。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其艺术成果令后人仰之弥高。 《莫里哀喜剧全集》收录了李健吾译莫里哀的喜剧共27部,包括代表作《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达尔杜弗或者骗子》《吝啬鬼》《愤世嫉俗》等,全面展现了莫里哀的创作风格,是国内最完整的莫里哀喜剧译本。另有译者序、原版序、作家年表、同时代著名作家评论等重要参考资料。

我为什么要写作

我为什么要写作

《我为什么要写作》收录了奥威尔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政治与文学随笔共19篇,集中描绘了作者不同时期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着重回顾了写作生涯中的种种感想和体会。正如《星期日泰晤士报》书评作家赛里尔•康诺利说:“他所说的和他所写的每一个字都闪耀着个性的光芒。” 《我为什么要写作》随笔集收录了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政治与文学随笔共十九篇,集中描绘了作者不同时期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如此欢乐童年》),着重回顾了写作生涯中的种种感想和体会(《我为什么要写作》)。不论是描写政治家的谎言、分析英国人的性格,还是揭露战争丑陋的真相,奥威尔的随笔一如他的小说般犀利而有趣。 乔治·奥威尔(1903—1950) 曾担任驻缅英国皇家警察,为支持共和政府而参加西班牙内战,在二战期间参与地方志愿军,并为英国广播公司撰写文章。他著有大量小说和散文作品,代表作有《动物农庄》、《一九八四》、《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缅甸岁月》等。

集古录

集古录

十卷,宋欧阳修撰。欧阳修早年即喜搜集碑刻,凡有所闻,便多方求取。朋友馈赠拓片和实物,更增加了他集古的完备性。自仁宗庆历五年 (1045)开始整理,至嘉祐七年(1062),历时十八个年头,与修撰《新唐书》差不多同始终。其集得彝铭碑刻和法帖一千卷,上起周初,下迄五代末,编录成册。其中,以唐人碑帖居多,占总卷数的十之七八。对所集金石铭刻,欧阳修“撮其大要”,详加审定考释,于卷尾写下题跋。因是随得随录,边写边改,写法不尽一致,也未依时代先后排列。自仁宗嘉祐八年 (1063),至神宗熙宁二年 (1069),总共写下题跋四百余篇,编为十卷,于《欧阳文忠公集》中称《集古录跋尾》,通常称为“集本”。其自为书,则自宋方崧卿裒聚真迹,刻于庐陵 (今江西吉安),名以《集古录》,是为合编本。该书刊行,为第一部金石考证专著。对于金石铭刻,欧阳修遇“与史传不同者”、“有褒有讳,疑其不实”,至于世系、子孙、官封、名字、因 “无情增损,故每据碑以正之”。该书在订正史籍错误、补充史传疏漏、考索典制渊源、品评历史人物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贡献。自该书问世,别创一种积聚文化财富的风尚,并将摩挲玩赏古董引向考据史事,导致金石考据学的诞生。该书流传,分为两个系统,一为“集本”,随各种版本《欧阳文忠公集》传布;一为合编本,单独通行。宋庐陵刻本,今已不传。其单独通行之本,今已是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了,每卷之末附列原本卷帙编次,此本收入《四库全书》中。附带辩证一事,即欧阳修子棐所编《集古录目》,是从先前搜集的一千卷铭刻、法帖中选其重要篇目编成,分注其撰人姓名、官位事迹以及立碑时间等,亦为十卷。《欧阳文忠公集》中有《集古录目序》 一篇,有人不知《集古录》与《集古录目》是内容不同的两部书,竟自将 《集古录目序》置于了《集古录》 一书卷首,读者应加辨识。

产鉴

产鉴

产科专著。3卷。明王化贞(肖乾)撰。约成书于16世纪中叶。王氏擅长女科,有感“产非疾,而其杀人乃在顷刻之间,皆妇人所独有也”。遂采诸家之长,集产科病症于一编详予论述。卷上为胎产须知及妊娠诸疾;卷中系临产须知及各种难产的病因证治;卷下分述产后杂症及证治方药。王氏重视产科,认为“产非疾,而其杀人乃在顷刻之间”。故广集《内经》、《金匮》、《千金》 等书中有关产科论述,约于万历四十六年 (1618) 撰成是书。约四万字。

俞楼诗记

俞楼诗记

诗话,一卷,近代俞樾著。俞楼,又称小曲院,在杭州西湖孤山西麓西泠印社旁,为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主持杭州诂经精舍时的寓所。此楼由其学生出资筹建,楼为三层,背山面湖,与湖光山色朝夕相伴。楼后有一小池名瓢池,山泉入注,情趣无穷。

维摩经义疏

维摩经义疏

凡五卷。日本圣德太子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六册。阐释维摩经之文义。初释经名,以维摩诘为已登正觉之大圣,次将经文分为三部分,佛国品至菩萨品为序说,文殊师利问疾品至见阿閦佛品前半为正说,见阿閦佛品后半至嘱累品为流通说。本书多参酌僧肇之注维摩诘经等,并援引僧肇、道生之说,此外亦列举己说。与法华、胜鬘二疏合称‘太子三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