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朴

- 姓名:曾朴
- 别名:字孟朴,又字籀斋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常熟
- 出生日期:1872
- 逝世日期:1935
- 民族族群:
曾朴(1872~1935),字孟朴,又字籀斋,笔名东亚病夫,晚清著名谴责小说《孽海花》的作者。1872年3月1日(清同治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生于江苏常熟一个官僚地主大家庭。1891年考中举人,第二年在北京参加会试未中,他的父亲替他出钱捐了个内阁中书。1895年冬进入北京同文馆特班学习法文。次年以所著《补〈汉书艺文志〉》及《补〈汉书艺文志〉考证》献给翁同龢,很受赏识。同年,应考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没有录取,“决心舍弃仕途,别寻发展的途径”。
1898年,曾朴在上海经江标介绍,结识福州船政局船厂厂长陈季同。陈在法国侨居多年,熟悉法国文学。他常去陈处请教,此后三四年内,读了不少法国文学和哲学书籍,自谓“因此发了文学狂,昼夜不眠,弄成了一场大病”。
1900年1月,慈禧太后立载漪之子溥隽为大阿哥,准备废弃光绪皇帝,曾朴曾经参与联名电谏。1903年因受人怂恿,和一杨姓丝商共同经营蚕丝,不久即因外丝倾销而破产。次年,与同乡徐念慈等在上海共同开办小说林书店,出版创作小说及东西洋小说译本。夏秋之间,从友人金天翮手里接过未完成的小说《孽海花》六回,加以点窜修改并续作。三个月工夫,完成二十回,于1905年初分为初集、二集出版。
金天翮写作《孽海花》的时候,拒俄运动正在高涨,他以清廷曾经出使俄国的洪钧为主角,洪妾傅彩云(即赛金花)为配角,计划写入“中俄交涉、帕米尔界约事件、俄国虚无党事件、东三省事件、广西事件,以至今俄国复据东三省止”,称为“政治小说”。曾朴接手以后,声称要以“名妓赛金花为主人,纬以近三十年新旧社会之历史”,“一切琐闻轶事,描写尽情”,并改称“历史小说”。曾朴写出的小说,删去了金天翮原作中拒俄和反清的内容,以主要篇幅揭露清朝达官名士们的腐朽生活。书中虽然也写到了革命党人,但理想和热情则倾注在光绪皇帝和改良派身上;对列强侵略中国也表示了不满,但在具体描写时又美化了帝国主义分子。在艺术上,曾朴把数十年来所见所闻的政治时事、掌故传说,都加以穿插剪裁,围绕女主人公的生平情节展开,自称是蟠曲回旋,时收时放,东西交错,不离中心的“一朵珠花”。关于这一点,鲁迅曾评之为“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1907年,曾朴出版《小说林》月刊,陆续发表《孽海花》第二十一回至第二十五回。1908年因资金困难,书店停歇。同年,曾朴加入预备立宪公会。第二年,应两江总督端方聘,任财政文案。一年后,以候补知府分发浙江,任绿营营产局会办。辛亥革命后,参加张謇的共和党,当选为江苏省议员。1914年以后,长期任江苏官产处处长,曾以财力支持过陈其美、钮永键的反袁活动。1924年底任江苏财政厅长,四个月后离去。1926年直系军阀孙传芳占据江苏,曾朴任政务厅长,不足一年称病辞职。
1927年,曾朴和长子曾虚白一起在上海开设真美善书店,联络胡适、徐志摩、邵洵美等一批文人,想造成一种“法国风沙龙的空气”。11月,刊行《真美善》杂志,标榜艺术至上和趣味主义,宣称要使它“做成一切人共同的享受”;经过修改的《孽海花》第二十一回至第二十五回和续作第二十六回至第三十五回即发表在该杂志上。按原先设想,曾朴是准备写到戊戌变法及其以后的民主革命运动的,后来又曾企图写到1900年或1901年,以赛金花和瓦德西的所谓“浪漫史”作全书的总结,但实际上写到甲午战争后便停止了。
1928年,曾朴对《孽海花》作了修改。由于思想上的退化,此次修改偏重于艺术技巧的提高,对原作中批判科举制度等某些有意义部分又作了删削。1931年,由真美善书店出版,称为三十回本。同年7月,《真美善》杂志停刊,曾朴迁回常熟,在其父亲经营的私人园林虚霩村居里莳花种竹。1935年6月23日病故。
曾朴的著作除《孽海花》外,还有自传体小说《鲁男子》,分六部,计划仿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左拉的《卢贡·马加尔家传》,集许多各自独立的小说而成一有系统的集合体,表现从清末同治、光绪年代到北伐战争时期的“社会变迁横断面”,但实际上只完成了第一部:《恋》。此外,还翻译过雨果、左拉、莫里哀等人的作品多种。
曾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魏武帝集
《魏武帝集》是三国魏武帝曹操的诗文集,又称《曹操集》。《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魏书》说:“(太祖曹操)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可见于戎马倥偬之中,仍然勤于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传世者有19种之多,《魏武帝集》30卷不过是其中一种。《隋书·经籍志》著录 《魏武帝集》26卷,并注:“梁三十卷,录一卷。梁又有《武皇帝逸集》十卷,亡。”两《唐志》亦著录《魏武帝集》30卷,《宋史·艺文志》则不载,说明唐以前有不同本子流传,至宋已散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魏武帝集》1卷,收入诗文百余篇。
高东溪集
一名《东溪集》。诗文别集。宋高登撰。二卷。登字彦先,号东溪,漳浦(今属福建)人。宣和间为太学生。靖康祸起,曾与陈东伏阙上书,请诛蔡京、童贯等六贼。绍兴二年,举于礼部,以廷对过于切直,授富山主簿,又改任右县令。以不肯为秦桧父立祠而被陷害。后经朱熹奏乞褒录,追赠为迪功郎。其集《文献通考》作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俱作十二卷。原本今皆不传,是集为明嘉靖五年(1526)林希元所编辑,仅分上、下二卷,有书、疏、论、议、辨、说等二十篇,诗三十一首,赞五篇,箴铭二十六篇,词十二首,启二篇。佚文甚多,今观集中遗作,忠义抱国之志尚见,凡书论时事,言直词梗,如其自述,“性兮火烈,心兮石坚。有誓兮平虏,无望兮凌烟”。其诗虽平凡,但志节尚高,多含忠烈之气,愤怒不平之情。词《渔家傲》:“名利场中空扰扰,十里南北东西道,依旧绿衫尘扑帽。空懊恼,羡他陶令归来早。归去来兮秋已杪,菊花又绕秋篱好。有酒一樽开口笑。虽然老,玉山犹解花前倒。”乃晚年之作,反映超世之情,退隐之心。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正谊堂全书》本排印本,前有序文二篇和《宋史》本传,后附录一卷,为朱熹注《褒录奏状》、《建立东溪先生词记》和东溪先生言行录。另有《四库全书》本,题《东溪集》;《艺海珠尘》本,作六卷;《乾坤正气集》本,作一卷。
大理行记
地理杂志。元郭松年撰。一卷。郭氏曾巡行云南,故纂是编。约于至元十七年(1280)至二十年成书,一千五百余字。首载途程,自中庆至大理,而经府州县;次载其山川、风俗、物产、历史沿革、古迹社会生活等。以记大理蒙、郑、赵、杨、段五姓及点苍山为详。是编记段氏,距其亡仅三十年,可补段氏史料之不足。记述大诏立德化碑,蜀人郑回制文,有重要史料价值。对大理社会经济、生活习俗及与汉族关系,叙述虽简略,然史实颇确切。是研究云南史志重要参考资料。有《一瓻笔存》本, 《晋斋丛书》书, 《名山胜概记》本。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 (1984年中华书局)可供参考。
野猪林
《水浒传》人物,千奇百态——野猪林里,花和尚鲁智深智救林冲;乌龙院内,及时雨宋江怒杀阎婆惜。高阳将《水浒传》中两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进行了独具特色与韵味的改写,人物栩栩如生,情节环环相扣,文字流畅精妙,节奏张弛有度。鲁智深、林冲、宋江……一众水浒英雄,在高阳的笔下,以更加生动鲜活、饱满深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填词杂说
本书为论词之作,即自 《东江集抄》录出者。虽仅三十一节,而颇有精论。其论词很重视言情因素,强调要以情动人,认为“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乎移情。白描不可近俗,修饰不得太文。僻词作者少,宜浑脱乃近自然;常调作者多,宜生新斯能振动。词要不亢不卑,不触不悖,蓦然而来,悠然而逝。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如骄马弄衔而欲行,粲女窥帘而未出。学周柳,不得见其用情处;学苏辛,不得见其用气处。当以离处为合,皆填词者所当知也。”评判宋贤,公允精实。论清真词,颇有独到之处。他赞扬柳永的 “晓风残月”,也欣赏苏轼的“大江东去”,说是“体制虽殊,读之若身历其境,惝恍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他高度评价李煜、李清照的词,也正是从写真情、直抒本色这一根本点着眼的。重视词的移情作用,并不意味着不讲究章法,不讲究出新,一首好词本身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例如,他论填词结句,特别强调错综动荡,要“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动语”。他还谈到诗词曲的特点,说:“承诗名曲者,词也。上不可似诗,下不可似曲。然诗曲又俱可入词”。此说可供人寻绎三种不同抒情诗体的独特风味。有《词话丛编》本。
汉书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作者东汉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县东北)人。明帝永平元年(58)在其父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开始私撰汉史。5年后,有人上书明帝,控告他私改国史,被捕入狱。弟班超上书解释,明帝阅读了著作的初稿,很赞赏他的才华,召为兰台令史,著《汉书》。过了一年,升为郎,典校秘书,并继续《汉书》的编著工作。经过20余年努力,至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完成,《汉书》的一部分“志”、“表”是在他死后由妹班昭和马续续成的。本书在体制上承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它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兴亡历史。本书真实地记载了西汉时代的历史风貌,对于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作为史传文学,书中有不少传记写得十分成功,它注重通过具体生动情节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摹声绘影,笔触工致,语言简练整饬,详赡严密。另外,书中附录了大量的辞赋和散文,这是后世文章家喜好《汉书》的一个原因,但也影响了它叙事的集中和人物特征的鲜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