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朴

曾朴
  • 姓名:曾朴
  • 别名:字孟朴,又字籀斋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常熟
  • 出生日期:1872
  • 逝世日期:1935
  • 民族族群:

曾朴(1872~1935),字孟朴,又字籀斋,笔名东亚病夫,晚清著名谴责小说《孽海花》的作者。1872年3月1日(清同治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生于江苏常熟一个官僚地主大家庭。1891年考中举人,第二年在北京参加会试未中,他的父亲替他出钱捐了个内阁中书。1895年冬进入北京同文馆特班学习法文。次年以所著《补〈汉书艺文志〉》及《补〈汉书艺文志〉考证》献给翁同龢,很受赏识。同年,应考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没有录取,“决心舍弃仕途,别寻发展的途径”。


1898年,曾朴在上海经江标介绍,结识福州船政局船厂厂长陈季同。陈在法国侨居多年,熟悉法国文学。他常去陈处请教,此后三四年内,读了不少法国文学和哲学书籍,自谓“因此发了文学狂,昼夜不眠,弄成了一场大病”。


1900年1月,慈禧太后立载漪之子溥隽为大阿哥,准备废弃光绪皇帝,曾朴曾经参与联名电谏。1903年因受人怂恿,和一杨姓丝商共同经营蚕丝,不久即因外丝倾销而破产。次年,与同乡徐念慈等在上海共同开办小说林书店,出版创作小说及东西洋小说译本。夏秋之间,从友人金天翮手里接过未完成的小说《孽海花》六回,加以点窜修改并续作。三个月工夫,完成二十回,于1905年初分为初集、二集出版。


金天翮写作《孽海花》的时候,拒俄运动正在高涨,他以清廷曾经出使俄国的洪钧为主角,洪妾傅彩云(即赛金花)为配角,计划写入“中俄交涉、帕米尔界约事件、俄国虚无党事件、东三省事件、广西事件,以至今俄国复据东三省止”,称为“政治小说”。曾朴接手以后,声称要以“名妓赛金花为主人,纬以近三十年新旧社会之历史”,“一切琐闻轶事,描写尽情”,并改称“历史小说”。曾朴写出的小说,删去了金天翮原作中拒俄和反清的内容,以主要篇幅揭露清朝达官名士们的腐朽生活。书中虽然也写到了革命党人,但理想和热情则倾注在光绪皇帝和改良派身上;对列强侵略中国也表示了不满,但在具体描写时又美化了帝国主义分子。在艺术上,曾朴把数十年来所见所闻的政治时事、掌故传说,都加以穿插剪裁,围绕女主人公的生平情节展开,自称是蟠曲回旋,时收时放,东西交错,不离中心的“一朵珠花”。关于这一点,鲁迅曾评之为“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1907年,曾朴出版《小说林》月刊,陆续发表《孽海花》第二十一回至第二十五回。1908年因资金困难,书店停歇。同年,曾朴加入预备立宪公会。第二年,应两江总督端方聘,任财政文案。一年后,以候补知府分发浙江,任绿营营产局会办。辛亥革命后,参加张謇的共和党,当选为江苏省议员。1914年以后,长期任江苏官产处处长,曾以财力支持过陈其美、钮永键的反袁活动。1924年底任江苏财政厅长,四个月后离去。1926年直系军阀孙传芳占据江苏,曾朴任政务厅长,不足一年称病辞职。


1927年,曾朴和长子曾虚白一起在上海开设真美善书店,联络胡适、徐志摩、邵洵美等一批文人,想造成一种“法国风沙龙的空气”。11月,刊行《真美善》杂志,标榜艺术至上和趣味主义,宣称要使它“做成一切人共同的享受”;经过修改的《孽海花》第二十一回至第二十五回和续作第二十六回至第三十五回即发表在该杂志上。按原先设想,曾朴是准备写到戊戌变法及其以后的民主革命运动的,后来又曾企图写到1900年或1901年,以赛金花和瓦德西的所谓“浪漫史”作全书的总结,但实际上写到甲午战争后便停止了。


1928年,曾朴对《孽海花》作了修改。由于思想上的退化,此次修改偏重于艺术技巧的提高,对原作中批判科举制度等某些有意义部分又作了删削。1931年,由真美善书店出版,称为三十回本。同年7月,《真美善》杂志停刊,曾朴迁回常熟,在其父亲经营的私人园林虚霩村居里莳花种竹。1935年6月23日病故。


曾朴的著作除《孽海花》外,还有自传体小说《鲁男子》,分六部,计划仿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左拉的《卢贡·马加尔家传》,集许多各自独立的小说而成一有系统的集合体,表现从清末同治、光绪年代到北伐战争时期的“社会变迁横断面”,但实际上只完成了第一部:《恋》。此外,还翻译过雨果、左拉、莫里哀等人的作品多种。

曾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四种爱

四种爱

《四种爱》堪称爱的经典,是路易斯晚年在遍尝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之后创作的,对每一种爱的论述都反映了他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书中,他谈到情爱由彼此相处熟悉中产生,是一种最没有等级差别的爱;共同的兴趣将朋友们连结在一起的友爱,则是“高度灵性的”;而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全身心的投入,超越了对自己的关注;能够爱不可爱之人,像上帝那样无私地给予的爱,就是大爱、仁爱。

上皇西巡南京歌

上皇西巡南京歌

组诗,十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成都的赞美,全方位展示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名胜古迹,隐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殷殷怀念和对唐玄宗的深刻讽刺。全诗气势恢宏,情感复杂,内容丰富。其微言讽喻,以小见大的方式,继承了乐府精神;而次第叙事,首尾完整的结构,则开启了七绝联章的纪事之法。

雷海宗史论集

雷海宗史论集

本书是史学大师雷海宗的文集,“其声如雷,其学似海,史学之宗”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史学大师中国历史研究绕不开的先行者全新整理的文集带我们重回被忽视的“雷海宗时代”雷海宗,字伯伦,生于1902年,河北永清县人。雷先生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被称为“通中外,贯古今,兼宏微,融史哲”的史学大师。雷先生于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和南开大学,担任教授、系主任等职。雷先生逝世于1962年12月,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学者之一,与梁启超、蒋廷黻、郑天挺并称“南开史学四大家”。

楞伽经义疏

楞伽经义疏

楞伽经义疏,九卷,明智旭疏义并后序,灵晟跋。

五方便念佛门

五方便念佛门

凡一卷。隋代智顗撰。又作五方便门,尾题作五方便念佛观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内容系阐说念佛五门及其入方便之次第等。初说行者念佛时从浅入深之次第,即凝心禅、制心禅、体真禅、方便随缘禅、息二边分别禅;次叙圆观无浅深之浅深念佛五门之来意及入方便之次第;更举大宝积经卷一一六之一行三昧,及卷八十九之画像观礼文;终乃就化法四教而说行者之念佛。

阿那律八念经

阿那律八念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誓牧山求师树下。贤者阿那律。在彼禅空泽中坐思惟言:道法少欲多欲非道。道法知足无厌非道。道法隐处乐众非道。道法精进懈怠非道。道法制心放荡非道。道法定意多念非道。道法智慧愚闇非道。佛以圣心逆知其意。譬如力士屈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