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

高允
  • 姓名:高允
  • 别名:字伯恭
  • 性别:
  • 朝代:北魏
  • 出生地: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 出生日期:390
  • 逝世日期:487
  • 民族族群:

高允(390—487),北魏大臣、文学家、学者。字伯恭,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年十馀,奉祖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几罢。性好学,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传》。 郡召功曹。 北魏太武帝神䴥三年(430),为杜超从事中郎,赴邺,府寻解,还乡教授,受业者千馀人。次年,征拜中书博士,迁侍郎。延和(432—434)中,太武帝弟乐安王拓拔范西镇长安,以允为从事中郎。寻征还。太延二年(436),从乐平王拓拔丕讨上邽,参丕军事。太延五年,太武帝平凉州,允以参谋之勋,赐爵汶阳子,加建武将军。次年,即太平真君元年,奉诏与崔浩述成《国记》。寻授景穆太子经书,颇受礼遇。后宗爱杀太武,大臣陆丽等诛宗爱而立文成帝,允颇有谋,而不言其功,赏亦弗及之。文成帝立,允尝谏起宫室及论婚娶丧葬之制,皆为帝所纳。后拜中书令。魏献文帝立,乙浑专权,文明太后诛之,遂引允禁中,参决大政。未几,允年八十左右,作《告老诗》。又作《征士颂》、《鹿苑赋》,在《宏明集》中。时献文帝北伐柔然,允又作《北伐颂》,亦见本传。年九十八卒,赠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高允所著书,据《魏书》本传,有诗赋诔颂箴论表赞及《左氏、公羊释》、《毛诗拾遗》、《论杂解》(校勘记以为是《毛诗拾遗杂解》或《论语杂解》之误)、《议何郑膏肓事》等百馀篇。《隋书·经籍志》已不见著录。又《隋志》有“后魏司空《高允集》二十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云二十卷,则唐五代犹存。今佚。存文十二篇,清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诗四首,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允文虽质直,犹有古气,《鹿苑赋》稍有文采。唯诗皆无意兴,四言诗颂,纯系说教。即《乐府诗集》所收诗二首,亦殊稚拙,纯为模拟。主要事迹见《魏书》、《北史》本传。

高允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生死时刻

生死时刻

共收入四篇007小说。《勇破钻石党》,中,非洲的钻石开采与销售为欧洲人带来巨大财富,但是财富与罪恶永远相伴相生。在规则、秩序之下,偷盗者无处不在,全球地下钻石供货量几乎不亚于公开市场的收购量。国际钻石安全组织(IDSO)应运而生,受国际钻石业巨头戴比尔斯公司的委托,在地下钻石走私的重灾区南非、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地,与走私分子展开了精彩的较量。《生死时刻》里,光天化日之下,苏联间谍准备秘密杀人。邦德举起口径0。308的来福枪,枪口隐匿存暗处,得找出那个狙击手,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向他扣动扳机……

分

现代短篇小说集。何谷天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12月初版,列入“文学丛刊”。收短篇小说5篇:《分》、《恨》、《薛仁贵征东》、《雪地》、《山坡上》。本集作品主要反映四川军阀混战年代的乱离现实。其中《雪地》(初载于1933年9月1日《文学》第1卷第3期)是作者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作品描写军阀部队的内部倾轧以及各级官长对下层士兵的欺压和迫害。其中雪地行军的出色描绘使作品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山坡上》(初载1935年12月1日《文学》第5卷第6期)描写两位士兵在战场上通过生死搏斗,认识到彼此不过是为生活而卖命,从而相互怜悯,终于由仇敌变成“弟兄”的故事。作品在表现军阀混战给下层士兵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表现了穷苦子弟之间深切的同情心和朴素的阶级情义。《分》描写三位知识分子的不同的生活道路:有的消沉下去,有的继续观望,有的则起来奋斗。《分》短篇小说集收入作者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五年间的短篇小说五篇,一九三五年末由作者本人亲自编定,一九三五年十二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分》短篇小说集内的五篇小说之一《山坡上》,作者又曾编入短篇小说集《多产集》内。为避免重复,此文集将《山坡上》编入在《多产集》内。

经络汇编

经络汇编

经络类著作。明翟良撰。不分卷。良字玉华,山东益都人。幼时体弱多病,后学医并以医为业。另有《脉诀汇编说统》已著录。作者认为经络非专为针灸而设,医者必须精通经络,为脏腑辨证所需,故撰此书。刊于崇祯元年(1628)。于经络总叙之后,载脏腑经络分合详说及分别各脏腑图论。其次循序分述十二经并任、督二脉之生理及见证、经脉走行、诸穴歌、分寸歌等项,及手经与足经起止图。后自设问答,论述阴阳、络脉、命门等问题。并载十二经脏腑图、脏腑表里图、十二经所属歌、营卫清浊升降论、循经记穴及奇经八脉论等。末为内景图赋。全书本于《内经》,参照前代有关著述,于释文中略有发挥。收载内容丰富,叙述简要。将经络与脏腑结合论述,随经而附脏腑见证,并论述手足阴阳学说,方便读者参阅。有清老二酉堂藏版《脉诀汇编说统·经络汇编》合刻本。

华阳陶隐居集

华阳陶隐居集

华阳陶隐居集,南朝陶弘景撰。据《隋书‧经籍志》着录,有《陶弘景集》三十卷,又《内集》五卷,其书陆续散佚。今《正统道藏》本二卷,乃明朝傅霄编集,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辑录陶弘景所撰文章诗赋数十篇。其中《寻山志》、《水仙赋》、《华阳颂》等篇及诗歌四首,抒发作者忘却名利,寄情山水之怀,仰慕庄列乘风飞举,逍遥太虚之境界,歌咏茅山胜景及居山隐修生活。书启九篇,乃作者与梁武帝评论魏晋诸家书法优劣得失。〈答朝士访仙佛体相书〉一篇,论述仙道佛法对形神关系之不同观点。书序五篇,综述《登真隐诀》、《药总诀》、《肘后百一方》、《本草集注》及《相经》等书旨意。碑铭五篇,记述葛玄、许谧等前代道士生平及道教遗迹。陶弘景学识渊博,神思飘逸,其诗文皆淡雅清丽,可讽可诵。非唯道流之秀特,亦六朝文学上乘之作。

史记

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西汉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撰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按帝王世序和年代记述政治上的重要事迹。“表”排比并列了历代帝王和侯国间的一些大事。“书”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论述。“世家”是记叙诸侯王国和辅汉功臣。“列传”是各阶层人物传记。《史记》以这五种不同的体例互相配合补充,构成一个严整体系,全面记述了上起传说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来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其历史观有巨大的进步意义和批判精神,《陈涉世家》肯定陈涉起义的正义性和历史作用,《酷吏列传》等揭露了统治者的暴行。《史记》所开创的体例,为后世各史所沿用;它的人物传记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后人注释《史记》,有著名的三家注:南朝宋裴骃的《集解》、唐代司马贞的《索引》和张守节《正义》。另有清代梁玉绳的《史记志疑》、近人张森楷《史记新校注》及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皆为阅读《史记》之重要参考书。

楞伽经义疏

楞伽经义疏

楞伽经义疏,九卷,明智旭疏义并后序,灵晟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