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丁顿

奥尔丁顿
  • 姓名:奥尔丁顿
  • 全名:理查德·奥尔丁顿
  • 性别:
  • 国籍:英格兰
  • 出生地:汉普郡
  • 出生日期:1892年7月8日
  • 逝世日期:1962年7月27日
  • 民族族群:

理查德·奥尔丁顿(Richard Aldington,1892年7月8日出生于英格兰汉普郡,1962年7月27日逝世于法国苏里-恩-沃斯)是一位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和传记作家,他以尖锐、有时甚至暴躁的笔触,抨击他所认为的现代工业化文明中的虚伪。


在多佛学院和伦敦大学接受教育后,阿尔丁顿早期通过他的大量意象主义诗歌(见意象派)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13年,他与美国意象派诗人希尔达·杜利特尔(Hilda Doolittle,1938年离婚)结婚。奥尔丁顿的贡献很难评估。他最优秀、最著名的小说《英雄之死》(1929)是《全民皆敌》(1933)的续集,反映了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代人的幻灭。在《上校的女儿》(1931)中,他如此直言不讳地讽刺虚伪的绅士风度和文学的珍贵,以至于两个借阅图书馆拒绝处理这部小说。然而,在他的长诗《卢森堡的梦》(1930)和《森林里的傻瓜》(1925)中,他以苦乐参半的浪漫主义,更加抒情地抨击了现代人的机械化。他对古希腊和拉丁诗人作品的翻译,展现了他对早期文明的热爱。他的回忆录《为了生活的意义》于1941年出版。


奥尔丁顿的批判性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包括《文学研究》(1924年)、《法国研究与评论》(1926年)以及伏尔泰、D.H.劳伦斯、诺曼·道格拉斯和威灵顿的传记。《阿拉伯的劳伦斯》(1955)是他最后出版的几本书之一,是对T·E·劳伦斯毫不留情的抨击。晚年,奥尔丁顿成为苏联的畅销书作家,在那里他庆祝了自己的70岁生日。《热情的朝圣者:理查德·奥尔丁顿写给艾伦·伯德的信,1949-1962》于1975年出版。

奥尔丁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秘方集验

秘方集验

方书。2卷。清代王梦兰 (蕙子)纂辑。本书首列诸症歌诀88首,包括中风、伤寒、瘟疫、中暑等常见病证。概述其因、证、治则及禁忌。歌诀以下分别诸药食毒、诸虫兽伤、暴死诸症、危笃诸症等36门,门下又分证、列方,其方多属秘授、经验者,药则专取简易,便于穷乡僻壤应手而得。卷末附“余方补遗”。现存康熙四年(1665)醇祐堂刻本,及杨守敬藏抄本。日本藤井见隆译为日文,易名为《锦囊妙药秘录》。

太平经圣君秘旨

太平经圣君秘旨

太平经圣君秘旨,原题「传上相青童君」,青童君乃神仙之名。据近人王明考证,此书当系唐末闾丘方远从《太平经》中辑出。北宋贾善翔《犹龙传》卷四称:「《太平秘旨》一卷,上相青童君受,言守一之法」,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此书专言守一思神之法,奉之为太平圣君所传「秘旨」。其文字分别抄自《太平经钞》癸部《令人寿治平法》、乙部《守一明法》,又抄《太平经》卷九六《守一入室知神戒》、卷七一《真道九首得失文诀》。此外亦有《太平经》佚文。

宋元诗会

宋元诗会

宋、元诗总集。一百卷。清陈焯辑。陈焯字默公,桐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壬辰(1652)进士。《国朝书人辑略》卷二九有传。其书前六十卷为宋,得四百八十多人,录诗三千一百五十多首;卷六十一至六十五录金人一百三十多人,诗四百五十多首;后三十五卷为元,得作者二百六十多人,录诗三千七百首。此书旨在辑录散篇零什。盖自明中叶以后,宋、元诸刻,月销日亡,辑者恐自兹日益散佚,乃广为搜求辑录。其所辑之诗和一些诗的作者,在当时已鲜为人知。辑者对传播和保存宋、金、元诗起了作用。辑者改正了潘是仁《宋元诗》、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中的一些明显错误,对于入辑诗人,考其里居出处,可资考证。然其疏漏之处亦颇多:如徐致中、徐玑本为一人,今分而为二;王浍、程自修、冉琇、元吉、孟鲠、张金娥等为金人,今入于宋;《和陆放翁见寄》、《范大参入觐颇爱鄙作以诗谢之》乃姜特立诗,今入于姜夔。所辑诗不注出处,亦为本书不足之处。尽管如此,其搜辑之功仍不可没。本书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程仕刊本、《四库全书》本。g

终身大事

终身大事

作者胡适。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6卷3号,附有作者的序和跋。作者说原是应朋友之约用英文写成,后译成中文。是中国最早的话剧作品之一。剧本描写一个中产家庭的独生女田亚梅为争取婚姻自主而离家出走的故事。亚梅留学归来,自主选中了多年在一起的朋友陈先生。田太太却求签算命,说命相不合、八字相克,因此反对。最后亚梅趁父母离屋吃饭,留下字条出走。留言说“这是孩儿的终身大事,孩儿该自己决断,孩儿现在坐了陈先生的汽车去了,暂时告辞了。”此剧是在五四运动前后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剧情比较简单。但反封建的主题鲜明,被公认为明显受易卜生的影响,它的出现对以后的社会问题剧的创作和演出有推动意义。

陈书

陈书

36卷。姚思廉、姚察撰。唐太宗贞观三年,姚思廉受诏撰梁、陈二史,魏徵总领其事。他是根据其父旧书稿,又采择史著撰成。陈朝是南朝的一个小朝廷,统治仅33年的历史,全书只36卷,是《二十四史》中卷数最少的。记事从武帝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建立陈朝开始,到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为隋朝所灭止。本纪6卷,记陈朝五个皇帝史事,高祖陈霸先之纪分上下两卷。本纪中有两篇标有“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字样,其他为姚思廉所修撰。列传30卷,安排大致与《梁书》相同,第一篇是《皇后传》,记五个皇后,最后是后主贵妃张丽华传,传尾有魏徵的评论一篇,接近史事。列传第二十一《姚察传》三千多字。类传中除《皇后》、《宗室》外,还有《孝行》、《儒林》、《文学》等门类。《陈书》无志,志的内容包括在《隋书》里。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校定本《陈书》为现时最通行之版本。

金刚经讲义

金刚经讲义

江味农著。本书中江味农居士不仅对金刚经的字词、文意、精髓做了详细的讲解,而且兼及佛教各派的教义主张和佛教的历史,是一本佛教的百科全书。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佛教有较全面的理解,也会对金刚经有较深入的认识。本书是对金刚经释读的经典读物。《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般若经大部六百卷之一卷,文约而义精,喻为金中之刚,良有以也。六百卷文,汪洋浩瀚。而本书发挥般若要旨,既详且尽,又复旁通诸大乘经。其指导学者观照法门,不第禅宗之向上,净宗之一心,皆有所阐发而已。其尤具法眼,发前人所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