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能之

史能之
  • 姓名:史能之
  • 别名:字子善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庆元府鄞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史能之,生卒年不详,字子善,庆元府鄞县人,史弥巩之子。登淳祐元年进士第。初授武进县尉,积极巩固江防,一县数千百姓赖以活。嘉熙时知高邮,咸淳时为常州令,政事文学皆为当时人所称赞。


咸淳时史能之修《咸淳毗陵志》,即今常州一带方志。收录于《宋元方志丛刊》。


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十七《史能之贞州分榷倍增转朝奉郎》:“宿师于边,财殚粟竭,朕知筦榷之病民而未能弛也。尔以选往莅其事,所入倍蓰然,未尝有析秋毫之谤,可谓才矣,晋秩外郎,益勉事功。可。”


《宋史》卷四百二十三《史弥巩》:“五子,长肯之,终刑部郎官,能之、有之、胄之俱进士。肯之子蒙卿,咸淳元年进士,调江阴军教授,早受业色川阳恪,为学淹博,著书立言,一以朱熹为法。”


《光绪鄞县志》卷三十《人物传五》:“弟能之,字子善。淳祐元年进士。初尉武进,廉恪不扰,尝以江警给官舟,活者数千人。县乡弓兵额才数辈,能之稽籍补新濒江十砦,已而寇至,以有备无患。嘉熙中知高邮州军,咸淳二年由太府寺丞知常州,撙节浮费以浚后河,民赖其利,不数月州治清理。重修郡志,网罗见闻,义例精当,当世称其政事文学云。”


《宝庆四明志》卷十《进士》:“淳祐元年徐俨夫榜:史能之,弥巩子,出继。”《延祐四明志》卷六《人物考下》:“淳祐元年徐俨夫榜:史能之,弥巩子,出继。”《光绪鄞县志》卷二十《选举表一》:“淳祐元年辛丑:史能之。”

史能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梓潼帝君化书

梓潼帝君化书

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此书为梓潼文昌帝君传记,乃文昌帝君降坛自述。卷首序文称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加封梓潼神号「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赐庙额。帝君「裨益公道,辅治皇元」,故述此书以为报答。全书分九十七化,每化一节,每节各有一品题,并列有七言诗一首,次用散文敍事,述说文昌帝君历世显灵神化九十七化的事迹。《梓潼帝君化书》说梓潼帝君屡次化生为不同历史人物,下降人间拯救苦难。道教的梓潼神化生说,赋予梓潼神赏善罚恶、救度世难的品格,通过梓潼神化生所宣扬的尽忠、孝亲、恤孤、荐贤等伦理观念,来体现道教济世度人的教义思想。内称帝君生于周初,名张善勋,为周朝医官。周宣王时又托生为大夫张忠嗣,汉初托生为汉王如意,后又托生为清河令张勋,西晋时托生为张亚,最后于元初托生为天师张宗演。所述托形显化故事,多为编造之神话,其内容有孝亲、敦宗、尽忠、荐贤、卹孤、悯世、明经、获圣,以及饵丹、显灵等等。大旨以宣扬忠孝伦理,善恶报应为主,融合儒释道三家教义。

元始洞真决疑经

元始洞真决疑经

亦称《太上决疑经》。内容托为元始天尊与太极真人、天真皇人、上相青童君三人的质疑,天尊一一作答,故名《决疑经》。其主旨在于说明世间有为法皆属无常,即生即灭。唯出世昇玄至道才是常住,即不生不灭。学道之人要敬事明师,诵经受戒,出家静修。成道之后,乃能离三界,入九清。经文多借用佛教用语,疑出于隋唐时。收入《道藏》第31册。

兰花梦

兰花梦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全称《兰花梦奇传》,又名《支那儿女英雄遗事》。六十八回。不题撰人。烟波散人序谓吟梅山人所作,吟梅山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本书打破才子佳人大团圆的 陈旧俗套,真实地描写了封建贵族家庭中一幕 婚姻悲剧。内阁学士松晋侧室孕育时,松公梦 人送兰花一枝,旋生下一女,取名宝珠。出生后 一直女充男养,虽婢仆亲朋亦不知其为女。五 岁从先生受业,十三岁乡试中魁。十四岁父亲 去世,为撑门面,母、姐不许改妆。十五岁中进 士点探花,十六岁因奏对出色,升为河南道监 察御史,旋升左副都御史。因被同科状元许文 卿识破女子真相,被迫订婚。此时福建海盗猖 獗,省城告急。宝珠上破敌奇策,于是钦加兵部 侍郎、经略大臣。十七岁挂帅出征,十八岁平定 南疆,授太子太保,名扬海内。皇上恩准恢复女 妆,封升平公主,赐婚许氏。婚后宝珠竟受丈夫 虐待,十九岁含恨而死。小说暴露了夫权主义 对妇女的摧残和蹂躏,客观上批判了男尊女 卑、夫为妻纲的封建伦理纲常。但也杂有宿命 论思想。小说人物个性鲜明,生活气息浓郁。有光绪三十一年(1905)上海文元阁书庄石印本、 民国十六年(1927)大成书局石印本、1985年 岳麓书社排印本等。

八大菩萨传

八大菩萨传

本书介绍了八位菩萨的传说故事、生平事迹,讲述了各位菩萨在自己的修行过程中所遭遇的困惑与阻碍以及如何克服的,除此外,还有各位菩萨修行的心得体会。八位菩萨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这八位菩萨,是大众熟知的形象,其故事流传很广。本书是对其故事的一次系统性汇集,语言通俗,故事性强,有助于大众对其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了解。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

拙著‘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于民国五十七年初版后,十七年间,颇蒙各界谬誉!已有两万五千余本,流通各界。据各方反应,悼嫌文字太长,一者请起来很吃力;二者丰富的内容,非耐心细读,不能了知;若能层层标以‘子目’,不但文短易读,且如商品说明,吸引读者,不请而请。读后复查,按照目录,亦易寻找。余甚以为然,今增标‘子目’一百四十余条,经千华出版公司重新排印,发行流通。

诸佛要集经

诸佛要集经

梵名Buddha -sa=n%gi^ti 。凡二卷。略称要集经。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记述佛陀于王舍城旁帝树石室中入定三月,以神通力至普光世界天王佛处,宣说诸佛要集之法,及文殊菩萨倾其神力,未能动摇离意女(天王如来右侧之女子)入定一事。又佛所说之要集法有六:(一)诸法空,(二)诸法常住,(三)初发菩萨心,(四)六度无极,(五)菩萨十地所入处,(六)佛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