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东诺夫

普拉东诺夫
  • 姓名:普拉东诺夫
  • 别名:
  • 性别:
  • 国籍:苏联
  • 出生地:沃罗涅日市
  • 出生日期:1899年08月28日
  • 逝世日期:1951年01月05日
  • 民族族群:

安德烈·普拉东诺维奇·普拉东诺夫(Andrei Platonovich Platonov,1899年08月28日—1951年01月05日),苏联作家。1899年9月1日生于沃罗涅日市一铁路工人家庭,1951年1月5日卒于莫斯科。1919~1921年参加国内战争。1924年毕业于沃罗涅日工学院,后在当地土壤改良和农业电气化部门工作。十月革命前开始在地方报刊发表作品 ,192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1927年到莫斯科,两年内出版《叶皮凡水闸》等三部中短篇小说集,引起文坛注意。接着发表讽刺官僚主义的《共和国居民》和《有好处(贫农编年史)》等中短篇小说,受到好评。同时直到1941年,所作长篇小说《切文古尔》、中篇小说《基坑》和《初生海》,因真实再现当时只凭热情、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种种荒唐人和荒唐事,均未能和读者见面 。1942年应征入伍上前线,任《红星报》特级记者。1946 年发表短篇小说《伊凡诺夫一家》,主要写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被指责为“诽谤”现实。后来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学整理工作。60年代以后,作家生前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和指责被纠正,一些未问世的作品均获准出版。

普拉东诺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毛诗古乐音

毛诗古乐音

(清)张玉纶撰 收于《辽海丛书第十集》。

大道论

大道论

大道论,原题周固朴撰,其生平不详。书中引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似出于五代或宋初。《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书以老庄及《西升》,《内观》等道经为本,广论大道义理及修心体道,养生治国宗旨。全书分十八篇。其说大略以「重玄」为宗,谓大道虚无自然,通于万物,乃万物之妙本。虚无者,离名绝义之谓也。故体道者不可滞空执有,而应有无齐泯。心境双忘,以至于悟道求道之心识亦忘,则与道契合。又称道外无心,心外无道,即心即道。一切世法皆因心而生灭,灭心则契道,纵心则危身。故修道即是修心。无心、定心、息心、制心、正心、净心、虚心,是为修心七要。又论述炼形保生,须神气双修,以阳炼阴,阴尽阳纯而成仙证真。又谓无为是治国之本,大道为仁义之本,其说本于老子。

柳非烟

柳非烟

写情小说,二十章。天虚我生著。载《月月小说》第十一至十八号, 清光绪丁未(1907)十一月至戊申 (1908)六月出版。标“侠情小说”。共二十章,然有两个第十六章,故实为二十一章。《柳非烟》以侠客陆位明为经线,以佳人柳非烟和才子施逖生的爱情为主题,叙述了一个侠情交织的传奇性故事。其主要情节是:主人翁柳非烟生得“如花似玉”、“貌美非常”,“和画上的美人儿一般”。 由是,才子施逖生、财主卫默生、侠客陆位明都想娶这位“绝世美人”为妻,而柳非烟却单单对才子施逖生“一见便觉倾心”,专心致意要与他结为百年之好。对此,贪图钱财的母亲方氏大不以为然,她嫌“逖生手头竟不名一文”,并“指唆着卫默生驱逐了施逖生”。卫默生原即为方氏的姘头,心里早想“老菱芋艿”一锅煮,于是就处处陷害施逖生,企图强占柳非烟。侠客陆位明虽然也慕爱着柳非烟,然而更同情非烟与逖生的爱情,见卫默生倚势压人、欺人太甚,就决计制裁卫默生,并竭力促成非烟与逖生的美满姻缘。为此,他利用“易容术”乔装打扮,出生入死,几经磨难,最后终于使非烟和逖生双双团圆。

唐人七绝诗浅释

唐人七绝诗浅释

1981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本书按年代排序,选择唐人七绝诗86首,兼及宋人、清人七绝160余首,将相类相近的绝句叠放在主题绝句之后讲解,连类而及,穿插赏析,故给人以深刻印象;其鉴赏则逐幽探微,深入浅出。作者新颖别致的审美眼光和连类而及的评析方法不仅使唐人七绝名作的意蕴得到新的阐释,更将古典诗歌的解读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农歌集钞

农歌集钞

诗别集。南宋戴昺撰。《东野农歌集 》节选。

大人先生传

大人先生传

三国魏阮籍作。作于魏正元二年(255)。虚构一位“大人先生”,不知其姓名与年寿,以万里为一步,千岁为一朝,与造化相推移,不与世同。有世俗之士致函于先生,鼓吹君子立身,当遵守礼法,追求荣华,建立功业,扬名后世。大人先生乃答以天地变化,颠倒反复,世俗君子亦将难保其富贵荣华;又斥责礼法之士处世,犹如裈中之群虱,一旦大火焚烧城邑,则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文中揭露礼法之虚伪,指责封建专制统治“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假廉以成贪,内险而外仁”,并预言必将有亡国、戮君、溃败之祸。又谓至人混同是非,听任自然,不避地而处,不以物累身,提倡和光同尘、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不赞成隐士遁于山林的做法。后遇采薪者,与论古今盛衰变化,乃歌“天地解兮六合开”(即《大人先生歌》)以抒怀。《晋书》本传载籍曾于苏门山遇孙登,相与商讨终古及栖身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长啸而退,至半岭而闻鸾凤之音响于岩谷间,乃登之啸声。籍归而著《大人先生传》,所言皆其胸怀本趣。文中着意塑造的大人先生,乃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其超世独立、不同流俗、崇尚自由的精神,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而对于封建专制及世俗礼法的抨击,则委婉透露对司马氏统治的不满。明张溥曰:“履朝右而淡方外,羁仕宦而慕真仙。大人先生一传,岂子虚、亡是公耶!”(《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阮步兵集题辞》)近人刘师培曰:“所为《大人先生传》,其体亦出于汉人设论。然杂以骚赋各体,为汉人所未有。”(《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