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愚净斯

- 姓名:百愚净斯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南阳(河南省)桐柏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百愚净斯,明末清初曹洞宗僧。南阳(河南省)桐柏人。号百愚。俗姓谷。幼喜绘佛像,成辄礼拜。年十九弃家,随异僧至终南山道林寺,二十一岁剃度出家。翌年于报国寺受具足戒后,参弁山瑞白明雪,值明雪主湖州白鹘。后,明雪隐居崆峒,复往谒之。嗣法后,住云间青龙隆福寺。其后,更历住嘉定(江苏省)古昭庆寺、湖州(浙江省)弁山龙华寺、越州(浙江省)大能仁寺、云门显圣寺、杭州皋亭佛日寺、宜兴(江苏省)国山善权寺、江都(江苏省)善庆院诸刹。康熙四年八月二十八日示寂,世寿五十六,法腊三十五。有《百愚斯禅师语录》二十卷、《百愚禅师蔓堂集》四卷行世。智操为其撰〈像传〉,方拱干撰〈百愚斯大禅师塔志铭〉。[《五灯全书》卷一一三。]
百愚净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续修丹徒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康熙22年(1682)刻本,抄本。当时朝廷令各府州县未有成志者需修辑上报,天钟来任后即聘洁,世英任其事,洁、世英遂以康熙《镇江府志》之有关丹徒者为据,增以康熙13年至22年间史事,于两个月内编成此志。凡10卷首一卷。卷首为姓氏录、图。正文凡10志。卷1方舆志:沿革、星野、疆域、形胜(江防、海防附)、山水、土风;卷2建置志:城池、学校、公署、水利、津梁、坊表;卷3赋役志:户口、田赋、芦政、徭役、漕挽、驿传、盐课、恤政;卷4典礼志:仪制、坛蝉、祠祭;卷5物产志;卷6职官志:宰贰、师儒;卷7选举志:封建、举辟、进士、乡举、贡士(例监附)、武科、恩封、录荫;卷8人物志:国系、名宦、名臣、儒林、孝义、隐逸、列女、释道、方技;卷9艺文志;卷10杂记志:古迹、祠庙、宫室、陵墓、碑碣、寺观、灾祥、轶事。前无序,后无跋。记事止于康熙22年。资料翔实,文笔简炼。不足之处是有些类目设置不尽合理。立目繁琐,而且分类标准不一,且交叉重复。又因仓促成书,词义失当之处也颇多。
许太史真君图传
许太史真君图传,原不著撰人。据考应为元代净明道道士所作。原书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按《正统道藏》所载许逊传记数种,此本文字与《许真君仙传》最相近。但本书将传文分作六十四节,每节有插图一幅,故改名《图传》。又本书所载「玉陛赐诏」、「玉陛再诏」、「真君圣诰」三段文字,「五仙童献剑」、「铸铁柱镇浮」二段故事,亦不见于《仙传》。
老子指略
三国魏王弼著。关于本书的版本流传及考证情况,王维诚说:“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载《老子》王弼注二卷。叙录谓弼又作《老子指略》一卷。今王弼《老子注》现存,其《老子指略》则亡。查《旧唐书·经籍志》载《老子指例略》二卷,不著撰人。然《唐书·艺文志》则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可知旧志《老子指例略》二卷当即王弼所撰。此后则《宋史·艺文志》载《道德略归》一卷。宋濂《子略》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郑樵《通志艺文略》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又晁氏《郡斋读书志》载《老子略论》一卷,注云,魏王弼撰,凡十有八章。详察上列《旧唐书·经籍志》以下六家著录王弼之书,书名不全同,卷数亦或异,然无一家同时著录二书名者。窃疑各家所载,皆即《释文》叙录所称《老子指略》一书”(《魏王弼撰〈老子指略〉佚文之发见》,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7卷第3期)。王弼对《老子》的看法是:“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观其所由,寻其所归,言不远宗,事不失主。文虽五千,贯之者一;义虽广瞻,众则同类”(《老子指略》)。从这一见解出发,他把老子的“有生于无”的思想发展成为“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他说:“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故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也”
武则天
这个女人活了八十二岁,权倾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 她临危不慌,计算精确可靠,稳打稳扎,方寸不乱。残忍与聪明、疯狂与冷静,在这个无与伦比的女人身上得到了惊人的统一。 不同的人会对这位中国的第一个女皇作出各种各样的评价。 那些崇尚致胜术的人会把这个敢作敢为女人视为天下第一英雄。 那些女权主义者会对武后乱伦、淫乱这些罪名十分不屑。 历史学家会谴责她除异己、诛大臣、信图谶、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等行为。但又会对她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崇文学、重著述等措施而信服。从题材上看,南宫搏写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女人。为什么专挑妇女人,写些风流韵事呢?是作者意存佻挞、性好风流吗?不然。女人的身世,跟宫朝政局时代社会、人际网络、基本上无甚关系。这些女人,是因与君王等特殊男人有关了,才间接与这个社会和历史有关的。关联起来以后,她们可能被指责为祸国之妖姬,可能成为时代沧桑的见证。但就她本身来说,她的生命、喜怒、情受、遭际,共实自成脉络、自成风景。南宫搏所要描绘的,就是这一段风景,因此,他不但关切历史中的个人,还希望能检索大的社会历史之外的个人史。
士翼
四卷。明崔铣(1478—1541)撰,崔铣字子钟,一字仲凫,号后渠,又号洹野,安阳(今属河南)人。弘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忤宦官刘瑾,出为南京稽勋主事。瑾败、召还翰林,晋侍读。后任南京国子祭酒,因上疏忤帝,勒令辞官,家居十六年。以太子立,起为侍读学士,转南京礼部右侍郎。其学以程朱为宗,抨击王守仁之学不遗余力,斥王守仁为霸儒。著有《文苑春秋》、《读易余言》、《彰德府志》等。此书前三卷曰 《述言》,皆为语录之类。后一卷曰 《说象》,专论六十四卦象之义。他在自 《序》中谓,退居相台十年,非圣人之志不存,非《翼经》之文不阙,乃札记所明,稍修章句,名曰 《士翼》。他在书中认为,理常聚而气亦常聚,气若散而理亦散,气散则理无所附。性之所寓曰 “心”,心之所具曰 “理”。理即性,心乃发用此理亦即发用此性者。天命即为性,故物之理即吾心之理。因性即理,所以性乃仁义而已。但性有等,其原因在于气。他在书中又认为,谈理至宋人而精,然而滋蔓;讲学至宋人而切,然而却空;汉唐的小人易见,宋代的小人难知; 汉唐的君子可信,宋代的君子当考; 去《序》而言 《诗》,背左氏而言 《春秋》,必然荒谬。又认为,其世治者,其言公布于众;其世兴者,其论公布于朝;其世衰者,其论公布于野。公论不可一日而发。其言皆为讲学家所深讳,而作者侃侃而谈,直抒无隐,可谓皎然而不自诬其心。至于萧何荐举曹参为克己归仁之语,虽然意有所寓,然而未免失当,乃白璧微瑕。有 《崔洹野集》本,《四库全书》本。
杨子折衷
六卷。明湛若水撰。此书是为剖析杨简的心学而作。宋代的儒学至陆九渊始以超悟为宗,诸弟子中以杨简最得其真传。杨简推行陆九渊之说变本加厉,逐至全入于禅。他在所著《慈湖遗书》中认为,心是万物万事之源的精神性实体,心皆虚明无体,广大无际,天地范围于其中,四时运行于其中,万物发育于其中,辞生于其中,事生于其中。人心本为善,有恶是受“意”的干扰。所以修养方法只能是“毋意”,即使心保持寂然不动的 “明镜”状态,不思、不虑、不接触外物,顺应心的本然状态。实际上是把佛家的 “无念”引入儒学。他甚至斥责《大学》非圣人之言。恍惚以为得其真传。为此,湛若水仍集其所言,逐条进行析辨。凡书中低一格者为杨简之说,平格者为湛若水之论。他尖锐地批评杨简是以圣贤的格言,文饰自己的邪说,其言论 “乃异教宗旨也。”各种版本的 《甘泉先生文集》 皆收录此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