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仙

- 姓名:菩提仙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印度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菩提仙,音译“菩提㗚使”,意译“净智金刚”。唐代密宗僧人。中印度人。据《圆仁录》、《惠运录》、《惠果行状》等,曾为中印度那烂陀寺僧,约宪宗、穆宗及敬宗时入唐,长庆四年(824),译《大圣妙吉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曼荼罗次第仪轨法》一卷,惠果弟子义云笔受润文,题“中天竺国大那烂陀寺戒行沙门菩提㗚使净智金刚译,亲承笔受僧义云传流”。
菩提仙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给新青年
《给新青年》是连士升先生在1955年的作品集,是一本专门针对青年问题的建议书,书中每一篇文章都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富有哲理。包括树立远大志向,如何计划未来,青年人的修养,治事的方法,信心的树立等几方面。文中内容并非说教,而是笔谈,作者把青年关心而又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一一提出,除说明原则外,尽量取譬引喻,一来方便阅读理解,二来增进阅读趣味。此书虽为作者1955年的作品,但半世纪后的今天读来,仍能印证他传授的心得。连士升(1907-1973)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20世纪五六十年代颇真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历任新加坡《南洋商报》主笔、总编,新加坡南洋学会会长,中国学会副会长。他笔耕不倦,在《南洋商报》《南洋周刊》和《南洋学报》上发表了大量政论、游记、书评和论文。
屏山集
诗文别集。一作《屏山文集》、《刘屏山文集》,全称《宋儒刘屏山先生文集》。二十卷。宋刘子翚撰。子翚卒后,嗣子玶幼,文多散佚。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玶搜求、编次其遗文,凡二十卷,胡宪为序。玶复为校订,至孝宗乾道九年癸巳(1173)始成书问世,门人朱熹为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宋史·艺文志》著录。《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四册”,全。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于翚十二世孙泽为校订重刊,以朱熹《朱子大全集》中的《跋家藏刘病翁遗帖》附于后。宋本已佚,正德本尚存。清德宗光绪十二年(1886),子翚裔孙震之等复为之重刊,王先谦为序。1932年,杨雲为断句,次年,以铅印本问世。卷一收《圣传论》十首,卷二收《维民论》三首,卷三、卷四收《汉书杂论》,卷五收记、序各二篇,卷六收杂著十四篇,卷五收表七首、札子十一首,卷八收启二十二篇,卷九收祭文二篇、墓铭一篇、墓表三篇,卷一○收赋三篇,卷一一至二○收诗六百七十九首、词四首。此为现今通行本。
无上大乘要诀妙经
《无上大乘要诀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授太上道君。称三界为火宅,众生不悟,故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富人施舍财宝,虽功德无量,亦属小乘之法。唯有灵宝经为众经至尊,是无上大乘要诀至法。世人奉受或闻听此经,有种种功德,若毁谤不信此经,则有种种祸害。此书疑系灵宝派道士所作。
飞花咏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全名为《新镌批评绣像飞花咏小传》,又名《玉双鱼》。16回。无名氏撰。卷首有“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的序。今大连图书馆和日本内阁文库有藏本。作品讲的是一对青年男女辗转流离,终归团圆的故事。松江华亭县昌全有子昌谷,7岁时与端居之女端容姑订亲,以玉双鱼为聘礼。不久,昌全因编入军籍充边,被迫举家迁徙塞外,行至临清,把昌谷托付给郎中唐希尧为义子,改名唐昌。端容姑10岁时被无赖宋脱天抢去,后趁宋酒醉时逃走,恰遇杭州知府凤仪,试以《飞花诗》,爱其才而收为义女,改名彩文。凤仪与唐希尧本为表兄弟,所以当他进京述职时,把家眷留在唐家。唐昌与彩文因咏和飞花诗互相爱慕,私许终身。不久彩文进京,两人无奈而别。唐希尧有侄唐涂,为图叔父财产而忌恨唐昌,设谋打死唐昌,弃在郊外。恰巧端居路过救起,收为义子,改名端昌。凤仪在朝得罪了当权者曹吉祥、石亨,被贬为榆林驿丞,赴任时遇兵乱,与彩文失散。此时昌全因功擢升重任,恰遇彩文,收为义女。不久衣锦还乡。端昌得端居教诲,学业精进,进京应试,高中榜眼及第。回乡后端居、昌全老友重逢,知子女皆失,又各得义子义女,相对叹息,又想重议婚姻,但端昌和昌小姐都坚辞不允。后无意中见旧作《飞花咏》,方知端昌原是唐昌,昌小姐正是凤彩文,才喜结良缘。这时凤仪复官,和唐希尧一同来会端居、昌全,互诉往事,方才真相大白。《飞花咏》故事情节曲折反复,变幻离奇,是才子佳人小说所能达到的极至,却又结构完整,叙述生动,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确难得。但是,由于作者过分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忽视了故事的合理性,所以漏洞迭出,又是其不足之处。
说文广义
清初王夫之撰。3卷。为《船山遗书》中治小学之唯一专著。此书主旨在于阐明汉字之正确书写,反对古人及时人书法之弊。内容则根据许慎六书的准则,解说《说文》中各字的本义,再广释其引申、假借各义,故书名《说文广义》。在释义中,同时指出汉儒经师传授之讹及后世杜撰、生造之误,目的在于匡谬正俗,纳书法于正轨。本书虽为研究文字的专著,然亦贯串着船山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与民族主义的爱国思想,妙语精言,触处可见,成为全书的一大特色。此书原无目录,系据南宋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以《集韵》韵部为序。岳麓书社作为《船山全书》第九册整理出版时,重新编目,并注明大徐本《说文》部居,以便于读者查检。
经学启蒙
宋代陈淳所撰。陈淳,字安卿,号北溪,漳州龙溪人。是朱熹晚年得意门生,性至孝,于书无所不读。陈淳较关心儿童教育,除此书外,还撰有《小学诗礼》。他从儒家经典中,辑出关于人伦、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用三字韵语的形式,编成此书,让儿童习诵。虽说此书不是具体的介绍儒家经典,但儿童习诵并按此去做,则达到了用儒家经典教育的目的,对儿童来说,是儒家经典的启蒙教育,故曰《经学启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