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

尹喜
  • 姓名:尹喜
  • 别名:字文公,号文始先生
  • 性别:
  • 朝代:先秦
  • 出生地:甘肃天水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尹喜,字文公,号文始先生、文始真人、关尹。先秦天下十豪,周朝大夫、大将军、哲学家、教育家,甘肃天水人,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道教人物。初,母尝昼寝,梦天下绛霄,流绕其身。及喜生时,陆地自生莲花。及长,眼有日精,姿形长雅,垂臂下膝。少好学《坟》、《索》、隐德行仁,不修俗礼。损身济物,不求闻达。周康王时为大夫,仰观乾象,见东方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当度关而西,乃求为函谷关令。预敕关吏孙景曰:若有形容殊俗,车服异常者,勿听过。时昭王三十三年七月,老君果乘白舆,驾青牛,欲度关。喜曰:“今我得见圣人矣!”即具朝服出迎,跪伏邀之。老君曰:“闻开道竺乾,有古先生,是以身就道,经历子关,何过留耶?”喜曰:“观大圣神姿超绝,乃天上圣尊也。”老君曰:“子何所见而知?”喜曰:“去冬十月,天理星西行过昴,自今月朔,融风三至。东方真气,状如龙蛇,而西变,此大圣人之徵。”老君乃怡然笑曰:“善哉,子之知吾,吾亦已知子矣!”乃为喜留关下百余日,尽传以内外修炼之法。谓喜曰:“古先生者,即吾之身,尝化乎竺乾,今将返神,还乎无名。吾今逝矣!”喜叩头请侍行。老君曰:“吾游乎天地之表,嬉乎玄冥之间,四维八极,上下无边,子欲随吾,乌可得焉!”喜曰:“入火赴渊,下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于是复以《道德》五千言授之。喜乃屏绝人事,自著书九篇,号《关尹子》。保形炼色,已造真妙,心结紫络,面有神光,金名表于玄圃,玉扎系于紫房,五老上帝,四极鉴真,授喜玉册金文,号文始先生,位为无上真人,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统领八万仙士。自此方得飞腾虚空,参得龙驾。事见《三才图会·人物》卷十。而《列仙传》卷上则云关令尹与老子俱游流沙,莫知其所终。

尹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古城春色

古城春色

《古城春色》是一部以平津战役为背景,反映北平解放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小说。一九四九年春天,北京这座庄严雄伟的古城,在党中央和毛主席所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形势下,终于获得了解放,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反动统治,迎来了永恒的春天。小说洋溢着革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围绕第四野战军的一个连队展开了描写,以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笔阵图

笔阵图

专论写字笔法著作。一卷。旧题晋代卫夫人撰。卫夫人,名卫铄。但是否是卫夫人的作品,历来有争议,暂且不论。其论述的方法和论述的落点,都源于蔡邕《九势》;并且《笔阵图》中提出了一系列前人所未论及的书法美学概念,如:“用笔”、“师古”、“执笔”、“骨”、“肉”、“筋书”、“墨猪”、“意后笔前”、“意前笔后”、“善鉴者”、“善写者”等等,又论述了文房四宝、书法学习、书法创作、书法品评等带有体系性的“书道”,无形中总结了汉魏以来的书法美学思想。所列“一”、“丶”、“丿”、“㇂”、“丨”、“㇈”、“勹”七法,影响深远,历来书论家多奉为圭臬。有《法书要录》等诸本。

小儿语

小儿语

《小儿语》,明代吕得胜、吕坤父子编选。此书语言浅近,人人明白。用四言、六言、杂言(字数不相等)的语言形式,宣传一些做人的道理,其中有消极的成份,也有每个人应该具有的良好品德。此书问世以来,很受欢迎,比较普遍的流行于民间,所以影响很大。

商君书译注

商君书译注

亦称《商子》或《商君》。中国古代政治学著作。商鞅及其后学著作和言论的汇编。编定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著录29篇,现存24篇。《商君书》的古本有元刻本、明范钦本(即天一阁本)、清四库本等。通行的注释本为清代严万里的《商君书校》和当代高亨的《商君书注译》。商鞅(?—前338),战国中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姓公孙,名鞅,亦称卫鞅。由魏入秦,任左庶长、大良造(相当于宰相),执掌军政大权。两次变法,使秦由弱变强,封于商,因称商鞅。后被诬害,车裂而死。本书大部分篇章并非商鞅所作。“垦令”、“内外”、“靳令”、“开塞”、“耕战”等篇出自商鞅之手,“更法”等篇记述了商鞅的言论,其他为商鞅后学所著。但《商君书》各篇在内容和体例上首尾一贯,与商鞅变法的各项政策和主张基本相符。其主要内容有:1.“更法”等篇记述了商鞅“不法古,不修(循)今”的历史进化观以及利益说和力的原则。2.“画策”等篇论述了“不贵义而贵法”,以法治国、反对儒术的思想。3.“农战”等篇提出了兴国以农战、奖励农耕与兵战的法家主张。4.“赏刑”等篇提出了法不阿贵、厚赏重罚、“以刑去刑”的主张。5.“弱民”等篇提出了“民弱国强”,使人民俯首听命、无力反抗的“弱民”观点。本书所提出的思想和主张,为后期法家韩非等人所继承,也为后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

经典稽疑

经典稽疑

二卷。明陈耀文撰。耀文字晦伯,确山(今河南确山)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官至按察司副使。除本书外,还着有《正杨》、《学林就正》、《学圃萱苏》、《天中记》、《花草粹编》等。古人专门之学皆有师承,各遵师门成说,从而在对儒家经典的训释上分岐颇多。此书取汉唐以来说经之异于宋儒者,分条辑载,上卷为《四书》,下卷为《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以存诸经古训,对后学了解宋以前学者们对诸经的训释颇有裨益。但该书甚为粗略,疏漏较多。现存有清抄本一种(四库底本)。

诸法勇王经

诸法勇王经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佛在竹林,有新出家比丘问毕报施恩事?佛以入僧数,修僧业,得僧善利,三法答之。次问发大乘心而出家者,具三法否?佛言,不在三法。比丘三致疑问。佛三止之。次放白毫相光照大千界,集诸大众。舍利弗复致三请,佛为说阿耨达池喻,广显发心功德。谓无人能报恩者,唯除漏尽,及发大心耳。次较持经功德,及为发心者说性空法。魔军落地,佛亦敕其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