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

- 姓名:尹喜
- 别名:字文公,号文始先生
- 性别:男
- 朝代:先秦
- 出生地:甘肃天水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尹喜,字文公,号文始先生、文始真人、关尹。先秦天下十豪,周朝大夫、大将军、哲学家、教育家,甘肃天水人,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道教人物。初,母尝昼寝,梦天下绛霄,流绕其身。及喜生时,陆地自生莲花。及长,眼有日精,姿形长雅,垂臂下膝。少好学《坟》、《索》、隐德行仁,不修俗礼。损身济物,不求闻达。周康王时为大夫,仰观乾象,见东方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当度关而西,乃求为函谷关令。预敕关吏孙景曰:若有形容殊俗,车服异常者,勿听过。时昭王三十三年七月,老君果乘白舆,驾青牛,欲度关。喜曰:“今我得见圣人矣!”即具朝服出迎,跪伏邀之。老君曰:“闻开道竺乾,有古先生,是以身就道,经历子关,何过留耶?”喜曰:“观大圣神姿超绝,乃天上圣尊也。”老君曰:“子何所见而知?”喜曰:“去冬十月,天理星西行过昴,自今月朔,融风三至。东方真气,状如龙蛇,而西变,此大圣人之徵。”老君乃怡然笑曰:“善哉,子之知吾,吾亦已知子矣!”乃为喜留关下百余日,尽传以内外修炼之法。谓喜曰:“古先生者,即吾之身,尝化乎竺乾,今将返神,还乎无名。吾今逝矣!”喜叩头请侍行。老君曰:“吾游乎天地之表,嬉乎玄冥之间,四维八极,上下无边,子欲随吾,乌可得焉!”喜曰:“入火赴渊,下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于是复以《道德》五千言授之。喜乃屏绝人事,自著书九篇,号《关尹子》。保形炼色,已造真妙,心结紫络,面有神光,金名表于玄圃,玉扎系于紫房,五老上帝,四极鉴真,授喜玉册金文,号文始先生,位为无上真人,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统领八万仙士。自此方得飞腾虚空,参得龙驾。事见《三才图会·人物》卷十。而《列仙传》卷上则云关令尹与老子俱游流沙,莫知其所终。
猜你喜欢的书
潮骚
《潮骚》(しおさい),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的中篇小说,他于1953年3月与8月先后两度前往神岛旅行,9月开始执笔创作,在1954年发表,作品曾获第一届新潮社文学奖。作者在五十年代初曾访问晚春的希腊。归国后,美丽的希腊使他产生创作冲动。他向往着古希腊肉体与知性的平衡,要在作品中表现远离当代文明、人情朴素的美丽小岛的生活以及小岛上毫无现代人苦恼与绝望的年轻人的爱情。由此,产生了这部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住在伊势湾歌岛上的年轻渔夫新治与少女初江的热恋故事。新治高大健美,初江光彩照人。两人在悄悄相爱中,激情使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但理性与意志力又促使他们克制住各自的冲动。一个淫雨连绵的日子,当渔船遭到危险时,新治以惊人的水性与力量挽救了全船人的性命。曾竭力阻挠两人相爱的初江的父亲闻后,应允了两人的婚事。
山水纯全集
中国北宋韩拙(生卒年不详)著,中国画论专著,成书于1121年以前,通行本有5卷和1卷两种。内分10篇:《论山》、《论水》、《论林木》、《论石》、《论云霞烟霭岚光风雨雪雾》、《论人物桥彴关城寺观山居船车四时之景》、《论用笔格法气韵之病》、《论观画别识》、《古今学者》、《论三古之画过与不及》。作者按不同景物及需要,论述了山水画的各种画法及注意点,以准确表达四时景象及八方山川的不同体貌。在评述笔墨运用中易犯的忌病及得失时,作者尤为注重和强调作画要有规矩法度,要师学专心和持之以恒,主张笔墨技法要服从于对象的表现,既要高度发挥笔墨的妙处,又要做到“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而合乎“格法”。全书分类评说,不为虚标空泛之谈,历来为山水画家者所重。主要版本:明沈辨抄本(常熟铁琴铜剑楼藏)、《画苑补益》本(1卷,缺最后1篇)、《说郛一百二十局》本(5卷10篇)等。近现代刊行的《美术丛书》(黄宾虹、邓实编)、《画论丛刊》(于安澜编)、《中国画论类编》(俞剑华编著)等,皆有辑录。
道德真经注
道家著作。元·吴澄撰。澄字幼清,号草庐, 崇仁(今属江西)人。官至翰林学士。元大德十一年(1307) 辞疾归里, 南下时留清都观,与门人论及《老》、《庄》、《太元》等书, 为正厥伪而著其说。澄学以尊德性为本, 故与苏辙指意略同。《四库全书总目》评为: 虽不免援儒入墨, 而就彼法言之,则较诸方士之所注,精遂多矣。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梵名Abhidharma -prakaran!a-pa^da 。凡十八卷。印度世友造,唐玄奘译。又作说一切有部品类足论。略称品类足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为阿毗达磨六足论之一。系因五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虽众多而流类不同,本论乃随品类,而条贯义理,收摄一切法,周圆满足而不乱。计分八品,即:辩五事品、辩诸智品、辩诸处品、辩七事品、辩随眠品、辩摄等品、辩千问品、辩决择品。本书之异译本有刘宋求那跋陀罗与菩提耶舍合译之众事分阿毗昙论(分十二卷八品,亦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玄奘译之尊者法救造五事毗婆沙论、法成译之萨婆多宗五事论。
大方等顶王经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与《善思童子经》同
法镜经
全一卷(或二卷)。东汉安玄译,严佛调笔受。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与大宝积经卷十九康僧铠所译之郁伽长者会,及竺法护所译之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皆为同本异译经。然本经系古译本,将释尊译作众祐,舍卫国译作闻物国,长者译作理家等。内容叙述释尊应郁伽(梵Ugra ,本经译作‘甚’)长者之请,为在家、出家之菩萨说戒行。[杂阿含经卷三十、大唐内典录卷一、历代三宝纪卷四、开元释教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