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楚伧

叶楚伧
  • 姓名:叶楚伧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吴县人
  • 出生日期:1887
  • 逝世日期:1946
  • 民族族群:

叶楚伧(1887—1946),原名宗源,字卓书。1887年10月14日(清光绪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生。江苏吴县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叶凤巢是晚清秀才,因不事生产,家道中落。叶楚伧十一岁丧母,由姨母抚育长大。


叶楚伧自幼随父读书,童年先后寄读于吴江同里任氏、叶氏家塾,后归故里拜陶小沚为师。1902年参加县试和府试,均名列前茅,院试时落榜。翌年清廷废科举,办学堂,叶楚伧考入上海南洋公学。暑假后,转入浙西南浔镇庞青臣主办的浔溪公学,为高等科学生。入学未几月,发生学潮,浔溪公学解散。叶到桐乡县的濮院镇,召集原浔溪公学的八位同学,在一个名叫沈维伯的人家中“研讨学问”。这时正值邹容的《革命军》一书出版,叶楚伧和他的同学秘密得到此书进行传阅。逢星期日,他们还在濮院镇公开演讲,揭露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这是叶楚伧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开始。1904年,叶考入苏州高等学堂,学满三年毕业时,因考卷舞弊案,叶等痛打学校监督,被苏抚端方饬吏捕拿。叶闻风离开学堂,避居友人柳亚子家中,幸免坐牢。这时,同盟会员、叶的表兄陈去病在广东汕头主持《中华新报》笔政,因病辞职,举叶楚伧以自代,叶遂由上海前往汕头。


1909年春,叶楚伧在汕头加入同盟会。他以《中华新报》为阵地积极进行反清活动,和汕头、潮州、梅县的民党交往甚密,并建立俱乐部,组织“诗钟社”,表面是诗词花酒之会,实是联络民党人士的组织。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文章和诗词,不少诗文中表达了他反清的雄心壮志。在《梦吴江行》中写道:“君王不向鼎湖去,马革何处非疆场。朝从太庙负矢出,暮挟胡俘北门入。”[3]由于《中华新报》锋芒直指清王朝,两广总督张鸣岐视之为眼中钉,1911年上半年下令封禁。同年秋,《中华新报》改名为《新中华报》复刊,对清政府抨击更加尖锐,销路很广,对社会影响颇大。这使潮汕的地方官吏感到恐惧,潮州知府曾派兵威胁叶楚伧和《新中华报》社的人员,但他们并没有屈服。


10月武昌首义后,广州、汕头、潮州相继光复。此时潮、汕一带各种武装纷起,秩序很乱,叶楚伧奔走潮、汕进行调解。不久,他离开《新中华报》社,加入以姚雨平为司令的粤军,任秘书,随军北伐。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叶随姚军进入南京拱卫。因张勋率兵进攻徐、淮,姚雨平奉命渡江还击,叶随军渡江,并兼任参谋,曾参加固镇、宿州两次战役。


2月,南北议和结束,东南军事粗定,叶弃武从文,和姚雨平在上海创办《太平洋日报》,姚任社长,叶任总编辑。不久,他加入了柳亚子创办的南社,并成为南社的主要骨干。1913年,叶和于右任、邵力子等在上海创办《民立报》,叶主编《民立报》副刊,笔名“小凤”。在此期间,他痛击袁世凯的窃国阴谋和陷害民党人士伎俩,在《祭黄花岗诸烈士》一文中,痛骂袁是“狐鼠充位,当路杀人”,告诉国人“贤俊殂丧,国基摇落”。“二次革命”失败后,《民立报》被迫停刊,叶改任《生活日报》编辑,笔名“湘君”。后《生活日报》因欠款案被公共租界捕房封闭,叶又转任上海城东女学、竞雄女学和开明女学等校的国文教员,兼为民鸣新剧社编写剧本;在《礼拜六》等刊物上,还写了不少言情小说和诗歌。胡朴安在《楚伧文选》前言中说他“喜欢酒,为小说家,言一尊酒,一枝笔,终日不休。人谓楚伧之小说皆酒话,楚伧笑曰:‘酒话固绝妙小说也。’”[4]


1915年,袁世凯阴谋称帝,陈其美集资于1916年1月创办《民国日报》,作为民党喉舌,从事反袁宣传,叶楚伧任《民国日报》总编辑,邵力子为经理。袁世凯死后,1917年,孙中山到广州领导护法运动,反对北洋军阀,叶楚伧以努力办好《民国日报》来配合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他用犀利的文笔抒发正义,抨击暴政。当报社经费困难时,他四处借贷,以至典当妻子的首饰衣服。


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为了顺应新形势,柳亚子准备在1917年停止活动的旧南社基础上组织新南社。叶支持和促成改组南社的工作。1923年5月,新南社成立,叶为新南社起草了《发起宣言》,但在创办新南社的指导思想上,他和柳亚子存在分歧。叶在《发起宣言》中说:“新南社是蜕化文字交换,而蕲求进步到国学整理和思想介绍的。”柳亚子在1923年10月起草的《成立宣言》则说:“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对此叶是不满意的。他认为柳的《成立宣言》个人色彩太浓,代表不了团体,力主《成立宣言》改名为《成立布告》,并再三叮嘱柳亚子:这份“布告”不要发表在国民党“一大”前。


此时,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实行国共合作,积极改组国民党,筹备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叶楚伧被孙指定为国民党修改党章起草委员会的委员。在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叶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接着被任命为中央党部宣传部部长和上海执行部青年部部长及妇女部部长。但是叶并没有积极贯彻“一大”宣言所确立的三大政策。孙中山逝世、廖仲恺被害后,他在上海参与林森、邹鲁、谢持等人的一些反共活动。11月,他到北京参加在西山非法举行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参与炮制了《取消共产派在本党之党籍案》等八项决议案。会后,“西山会议派”在上海成立了“国民党中央党部”,以叶所控制的《民国日报》为阵地,大量刊登启事、声明、通电和反共文章。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声讨了“西山会议派”,给叶楚伧以警告处分,并停止他《民国日报》总编辑职务。不久,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破坏国共合作,后又利用《党务整理案》获取了国民党中央领导权。叶楚伧看到蒋的变化,从上海去广州,一跃而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成为蒋的亲信,与“西山会议派”脱离了关系。


是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1月攻占南昌。蒋介石欲把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迁往南昌,在南昌擅自召开了一个政治委员会会议,在叶楚伧帮助下作出了一个国民政府迁赣的决议。但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叶楚伧不去武汉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秘书长职,仍留在南昌蒋介石身边。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清党”反共政变,并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叶楚伧先到上海任临时政治委员会委员,7月代理国民党中央工人部部长。9月,参加了宁、汉、沪三方组织的特别委员会为候补委员。1928年,蒋介石重新掌握了国民党中央领导大权,叶被任命为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1929年后改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1930年11月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935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立法院副院长。他先后被选为国民党第三、四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届中央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他的国民党元老身份在国民党内外颇受尊崇,兼任大小职务有二十多个。他对蒋介石的举措顺从有加,遇到派系争斗,多持中庸平和,被称为“好好先生”。


抗日战争期间,叶楚伧曾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法制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事务所总干事等职。1942年,他任中央出版事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所担任的职务,并没有多大实权,在国民党统治中不占多么重要的地位。1945年叶继续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同年12月任国民党中央特派苏、浙、皖三省京、沪两市宣慰使,由重庆到了上海。


1946年2月15日,叶楚伧因病在上海去世。1947年葬于苏州灵岩山麓。


叶楚伧一生写了许多诗词、小说和文章,一部分诗词收入《世徽楼诗稿》,一部分文章收入《叶楚伧文存》。柳亚子主编的《南社诗集》选录了叶诗一百余首;胡朴安编的《南社文选》选录了叶的《民国野史序》、《说诗》等七文。

猜你喜欢的书

暗藏杀机

暗藏杀机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又译作:秘密对手、年轻冒险家、隐身魔鬼、密敌、布朗先生。战争年代平凡的人也会遇上不平常的事,做出很不平凡的事。1915年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得正酣,英国的卢西塔尼亚号 (RMS Lusitania) 巨轮在爱尔兰附近被德国鱼雷击中。船上的乘客纷纷逃命,甲板上一片混乱。就在一个美国少女正要登上救生艇之际,有位陌生的英国男人将一个小小的油纸包塞到她的手里。他一再强调这里面的文件关系到英美两国的前途,而且他怀疑自己已经被敌人跟踪上了。他请求她好好保护这个纸包,并告知脱险后的联系方式。短暂的接触后,两人各自逃生了。

国学文选类纂

国学文选类纂

作者钱基博。本书收录钱基博先生国学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文章和著作,也有先生治学的心得和体会,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国学之一名词,质言其义曰:“国性之自觉”云尔!国于天地,必有与立。而人心风俗之所系,尤必先立乎其大,深造而自有得,相以维持于不敝。其取之它国者,譬之雨露之溉,土肥之壅,苟匪发荣滋长之自有具,安见不求自得而外铄我者之必以致隆治,扬国华也耶!是故国学之所为待振于今日,为能发国性之自觉,而俾吾人以毋自暴也!

衍极

衍极

五卷。书学论著。元郑杓撰,刘有定注。卷各一篇,凡五篇,俱取篇首二字为篇名,一为《至朴篇》,略述书学原始及古来能书人名;二为《书要篇》,述各种书体及辩碑帖真伪;推本六书,崇尚篆隶;三为《造书篇》,论书法之邪正,兼及字学诸书并古碑之美恶;四为《古学篇》,论题置铭石及评晋唐书家优劣;五为《天五篇》,论执笔法及诸碑帖全书。其文古奥艰涩,系统不精,持论过苛,评者颇有微辞,幸有刘有定评注。

艺苑卮言

艺苑卮言

诗论。明王世贞撰。八卷。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此编系从“四部稿”中摘出,原尚有附卷四卷。此为王氏中年时期著述,成书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又经陆续修改、补充,于嘉靖四十四年脱稿。晚年又复修订、补充,以毕生精力而成之作。论唐诗语集中在卷四(《全唐诗说》即取此卷中语而成)。它是作者经历大半生时间写成的。论诗强调盛唐李杜以前。书中许多观点值得重视。著者肯定了四杰在诗歌转折上所起的作用(“词旨华靡,固尚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指出陈子昂“律体往往入古,亦是矫枉之过。”还比较了各种诗体的不同风格及美感效应(如“五言古、选体及七言歌行,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子美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沉雄为贵。其歌行之妙,咏之使人飘然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歔唏欲绝者,子美也”)。对唐诗艺术规律的揭示也很深刻(如“七言绝句,盛唐主气,气完而不甚工。中晚唐主意,意工而不甚完”,五言绝句“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缓”)。书中还对王昌龄、王勃、崔敏童、王翰、贾岛、顾况等人的诗歌技法进行探讨。由于有鄙薄中晚的成见,著者于韩愈、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等多有微词,未见公允。

梁启超说佛

梁启超说佛

梁启超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国学大师,集政治家、学者于一身,以激情澎湃的开风气文章,为那时处于转折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他留下的一千余万字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史学、哲学、法学、佛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研究。“佛家所说的叫做‘法’。倘若有人问我法是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就是心理学。’不信,试看小乘俱舍家说的七十五法,大乘瑜伽家说的百法,除却说明心理现象外,更有何话!试看所谓五蕴,所谓十二因缘,所谓十二处十八界,所谓八识,哪一门子不是心理学!又如四圣谛八正道等种种法门所说修养工夫,也不外根据心理学上正当见解把意识结习层层剥落。”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

全一卷。为唐代不空(705~774)所译之密教经典。又作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毗沙门随军护法真言。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乃叙述毗沙门天诸种成就法、毗沙门天王之咒及画像法、根本印、吉祥天女印、赞等,并引用四天王经,列举其念诵法及解秽陀罗尼。又其中诸成就法一段与多闻天王陀罗尼仪轨为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