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希声

陆希声
  • 姓名:陆希声
  • 别名:字鸿磬,号君阳
  • 性别:
  • 朝代:唐朝
  • 出生地: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895年
  • 民族族群:

陆希声(?~895年),字鸿磬,号君阳,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朝时期宰相,诗人陆翱的儿子。初为岭南从事,又为商州刺史郑愚表为僚属,后隐居于义兴,自号“君阳遁叟”。乾符初,召为右拾遗,后累迁为歙州刺史。大顺初,召为给事中。乾宁二年,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未几,罢为太子少师。后李茂贞兵犯京师,避难病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希声博学善属文,通《易》、《春秋》、《老子》,论著甚多。其诗以七绝为主,尤以《阳羡杂咏》十九首为著名。其《梅花坞》“冻芯凝香色艳新,小山深坞伴幽人。知君有意凌寒雪,羞共千花一样春”诗,尤为杨慎所称赏,赞其“乃‘疏影暗香’之先鞭也”(《升庵诗话》)。广明后,希声为李观编辑文集,且撰《唐太子校书李观文集序》,提出“文以理为本,而辞质在所尚”,并盛赞李观文“激扬发越,若丝竹中有金石声,每篇得意处,如健马在御,蹀蹀不能止”。所论对于抑制当时浮艳文风不无裨益。又精于正书,得擫、押、钩、格、抵笔法,“用笔双钩,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唐诗纪事》)。《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周易传》二卷、《春秋通例》三卷、《道德经传》四卷、《颐山诗》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尚记有其《易传解说》一卷、《微旨》三卷。所著今皆散佚,今存诗二二首,见《全唐诗》卷一一六,文六篇,见《全唐文》卷八一三。生平事迹见《新唐书》卷一一六《陆元方传》附、《宣和书谱》卷四、《唐诗纪事》卷四八。

陆希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

《方舆汇编》是《古今图书集成》有关地理内容的资料汇编,分为4典。其中,《坤舆典》分为土、泥、石、砂、 汞、矾、黄、灰尘、水、冰、泉、温泉、井、舆图、建都、留都、关隘、市肆、陵寝、冢墓等20部,共140卷。《职方典》分为京畿、盛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南、江西、浙江、福建、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省下分府,先汇考,次总论,有图志,然后按府逐一记述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山川、城池、关梁、公署、学校、赋役、风俗、祠庙、古迹、艺文、杂录、外编等项内容,共1544卷。《山川典》分为山部和水部,山部载大山、名山283座,水部载江河湖海等117个水体,共320卷。《边裔典》记载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它国家,共140卷。

芦浦笔记

芦浦笔记

《芦浦笔记》10卷,宋刘昌诗撰。据作者自序所称,此书“凡百余事,萃为十卷”,今本卷数仍旧,但仅有87条,则已有所散佚。本书内容偏重于考据,“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变迁,皆得溯其源而循其流”。上自先秦典籍,下至宋代典章制度,以及作者所闻见之遗闻轶事,都有记载或考证。由于作者知识广博,态度认真,文中颇多创见。如第1卷“约法三章”条,谓《汉书·高祖纪》”与父老约法三章”句当在“约”字下断句,“约”字不应作省约解;第10卷“杜诗句差”条,辩杜甫《觅胡孙》诗之错简;第4卷“心经”条,驳欧阳修《集古跋》题《多心经》之误等等;均有所见,且言之成理。另外如第2卷“内长文”引《汉书·武帝记》元朔三年大赦天下诏书中“夫刑罚所以防奸也,内长文所以见爱也”两句,从魏晋以来通行本都是如此,“内长文”3字不知何意,张晏和颜师古强作解人,谓“长文“是”长文德”之意,刘昌诗据古本《汉书》,知“内长文”当作“而肆赦”,3字皆讹。此说极为有理,但今天的标点本《汉书》仍作“内长文”,没有注意到刘昌诗的这条考辩。本书保留了宋代的一些珍贵史料和佚文,如第9卷张械的《悫斋铭》就不见于本集。第5卷的《赵清献公充御试官日记》,为北宋嘉祐六年(1061)的进士考试编排官日记,是一份宋代科举的实录,对于研究北宋的科举制度很有参考价值。此书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华盖山浮丘王郭三真君事实

华盖山浮丘王郭三真君事实

卷1、2题沈庭瑞述。沈,五代至北宋初人。卷3题“道士章元枢编《华盖山事实》”。章,北宋真宗至南宋高宗时人或稍迟。卷5、6有南宋时事。南宋刘祥、王克明集黄弥坚等二本所长列为14卷。明初江碧澄较其残缺,重刊。述三君传、灵异及华盖山峰岩宫观人物传说。

阿底峡尊者传

阿底峡尊者传

阿底峡尊者传,五卷。法尊译述。大藏经补编第11册。阿底峡,古印度僧人,学者。意译“殊胜”,原名“月藏”,法名Dipamkarasrijnana (燃灯吉祥智)。萨护罗(今孟加拉国达卡地区)人。对五明学有较深造诣,曾任那烂陀寺、超岩寺住持。北宋宝元元年(1038)受阿里王子绛曲微之请进中国西藏传播佛法和医学,译经授徒。著有《菩提道灯论》等五十余种论著和《医头术》等医学著作。并同那措译师等共译十几部经典为藏文。至和元年(1054)病逝于前藏聂塘。其弟子仲敦巴等弘传其学说,发展成噶当派。宗喀巴创立格鲁派时,亦广泛采纳其学说。

维摩经疏

维摩经疏

维摩经疏,卷三、六,佚名,编号二七七二。

宗门十规论

宗门十规论

全一卷。五代僧法眼文益撰。又称法眼禅师宗门十规论、净慧法眼禅师宗门十规论。略称十规论。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旨在摘举五代时禅家之流弊,而予戒饬。计分十条:(一)自己心地未明,妄为人师。(二)党护门风,不通议论。(三)举令提纲,不知血脉。(四)对答不观时节,兼无宗眼。(五)理事相违,不分触净。(六)不经淘汰,臆断古今言句。(七)记持露布,临时不解妙用。(八)不通教典,乱有引证。(九)不关声律,不达理道,好作歌颂。(十)护己之短,好争胜负。本书之注疏有增标傍注宗门十规论(能仁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