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希声

- 姓名:陆希声
- 别名:字鸿磬,号君阳
- 性别:男
- 朝代:唐朝
- 出生地: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895年
- 民族族群:
陆希声(?~895年),字鸿磬,号君阳,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朝时期宰相,诗人陆翱的儿子。初为岭南从事,又为商州刺史郑愚表为僚属,后隐居于义兴,自号“君阳遁叟”。乾符初,召为右拾遗,后累迁为歙州刺史。大顺初,召为给事中。乾宁二年,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未几,罢为太子少师。后李茂贞兵犯京师,避难病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希声博学善属文,通《易》、《春秋》、《老子》,论著甚多。其诗以七绝为主,尤以《阳羡杂咏》十九首为著名。其《梅花坞》“冻芯凝香色艳新,小山深坞伴幽人。知君有意凌寒雪,羞共千花一样春”诗,尤为杨慎所称赏,赞其“乃‘疏影暗香’之先鞭也”(《升庵诗话》)。广明后,希声为李观编辑文集,且撰《唐太子校书李观文集序》,提出“文以理为本,而辞质在所尚”,并盛赞李观文“激扬发越,若丝竹中有金石声,每篇得意处,如健马在御,蹀蹀不能止”。所论对于抑制当时浮艳文风不无裨益。又精于正书,得擫、押、钩、格、抵笔法,“用笔双钩,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唐诗纪事》)。《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周易传》二卷、《春秋通例》三卷、《道德经传》四卷、《颐山诗》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尚记有其《易传解说》一卷、《微旨》三卷。所著今皆散佚,今存诗二二首,见《全唐诗》卷一一六,文六篇,见《全唐文》卷八一三。生平事迹见《新唐书》卷一一六《陆元方传》附、《宣和书谱》卷四、《唐诗纪事》卷四八。
陆希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美好而粗暴的世界
《美好而粗暴的世界》是苏联作家普拉东诺夫的小说集,其中收录了《叶皮凡水闸》《以太通道》《驿站村》《幸福的莫斯科娃》《美好而粗暴的世界》五篇小说。除《美好而粗暴的世界》外均为首次译介给中国读者。这五篇小说分别属于普拉东诺夫的三个艺术阶段,题材从科幻到历史最终回归现实,展现了作家整个创作生涯的思想变化。 《以太通道》是对“未来新世界”的一次具象化描绘,对这个新世界来说物质上并非无法实现,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在精神世界找到通道。于是作家将笔触伸向了历史,创作了《叶皮凡水闸》和《驿站村》,通过“历史现实”来思考人民精神家园的根源,探究心灵世界蜕变的方法。《幸福的莫斯科娃》则是一次新世界中精神与物质相融合的尝试,但是在长久的探索后,最终的结果却是归于现实的宁静,心灵世界的蜕变依然难以实现。《美好而粗暴的世界》则以现实的宁静为起点,通过人与社会的位置关系,展现了现实世界与“未来新世界”之间的巨大鸿沟。
康熙盐山县志
十二卷。朱鸾鷟修,钱国寿纂。朱鸾鷟,字翔千,泰兴人,贡生,康熙五年(1666)盐山县知县。钱国寿,字子彭,大兴人,举人,康熙七年任盐山县教谕。盐山有志,始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为知县时尚所修,至隆庆六年(1572),知县李萼又续修之。其后百余年未再修。朱鸾鷟任知县后,聘教谕钱国寿重新纂辑,成此书。康熙十一年(1671)刻本不分志别,只列门,盐山明志久已亡失,乡邦文化实赖此志以传,此其功。然此志标目太繁,失之琐碎。其叙事过略,考核亦未精,如山川下所记,有些非实有。职官下则有传无表,且多有不详任期不书朝代者。尚有康熙十二年(1673)黄贞麟续修刻本刊行。
韩氏医通
《韩氏医通》系综合性医书。 2卷。 明·韩懋撰。刊于1522年(嘉靖元年)。韩氏搜辑家传有效方案,结合个人临床心得编撰成书,书分九章,共九十五则。卷上为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家庭医案共五章; 卷下为悬壶医案、药性裁成、方诀无隐、同类勿药四章。作者善用补法,对常用补药的配伍和用法深有研究;并发展了医案程式,重视四诊对病证的鉴别,颇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其于临证“一望形色、二闻声音、三问病情、四切脉理、五论病源、六治方法,每诊病必填式纸,慎重其事”(谭天骥《意园读医书笔记》)。由此可见,韩氏平素诊治疾病,重视程式和规范化,其制方亦较有深意,创用了三子养亲汤、天一丸、异类有情丸等方,其中三子养亲汤已成为后世广泛运用的著名方剂。此外韩氏并介绍了半夏曲制法、固本丸制法、枳术丸烧饭法以及食疗中黄牛肉、梨汁等的临床应用等。全书卷帙虽少,然皆切于实用。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
主要记述了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的生平及信仰之旅,是解读林语堂的珍贵资料。正文部分是林语堂多年探求宗教经验的记录,记述其在信仰上的探险、疑难和迷惘,与其他哲学和宗教的磋研,对往圣先哲言论的探讨等。附录部分包括“林语堂自传”和“八十自叙”,主要记述了林语堂的生平经历,信笔挥洒,豁达、从容的智者形象跃然纸上。
评书帖
书法杂论。清梁楠撰。一卷。共141则。系作者死后由士淦(姓不详)搜辑其随笔札记而成。首录《执笔歌》。全书前六十则包括执笔法、法书品评、碑帖源流、学书事宜等内容,后八十一则杂论各家书法。梁氏极注重执笔法,并以此做为评价书家造诣高低的重要标准。于执笔,主张大、中、食三指宜死,肘宜活;运笔不可过快,过快便无顿挫,又不可过慢,过慢不劲利;下笔不可力弱,但用力太过,收转处笔力反松。主要论述执笔法,评论各类书法家的优劣,各种碑帖的起源以及学习书法的心得。评论十分精审,论学习书法有独到见解,但说理不深。有《啖蔗轩集》附刻本,《美术丛书》本。
金刚针论
梵名Vajrasu^ci^ 。法称(梵Dharmaki^rti )造,宋代法天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基于佛教的立场,批判吠陀时代以来印度之阶级制度。除引用婆罗门教经典之文献而加以反驳外,并提倡人间平等,为一部简明之论书。本书之梵文原本现存,西元一八二九年英国东方学者荷吉森(B.H. Hodgson)出版梵文原本及英译本。此外另有德译本、西藏译本。又本书汉译本、西藏译本皆指为法称所作,而梵本之序及跋皆谓此书为马鸣(梵As/vaghos!a )所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