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夫斯

- 姓名:格雷夫斯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温布尔登
- 出生日期:1895年7月24日
- 逝世日期:1985年12月7日
- 民族族群:
罗伯特·兰克·格雷夫斯(Robert Ranke Graves,1895年7月24日-1985年12月7日),1895 年 7月 24日,罗伯特-格雷夫斯出生于伦敦附近的温布尔登。他的父亲阿尔弗雷德-佩瑟瓦尔-格雷夫斯是一位盖尔语学者和爱尔兰小诗人。母亲阿玛莉-冯-兰克-格雷夫斯是现代历史研究奠基人之一利奥波德-冯-兰克的亲戚。罗伯特是十个孩子中的一个,母亲的清教徒信仰和父亲对凯尔特诗歌和神话的热爱对他影响很大。年轻时,他对拳击和登山的兴趣超过了学习,尽管后来诗歌支撑他度过了动荡的青春期。
1913 年,格雷夫斯获得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继续深造。1914 年8月,他应征入伍,成为皇家威尔士燧发枪手团的一名下级军官。他参加了卢斯战役,并于 1916 年在索姆河攻势中受伤。在疗养期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Over the Brazier》(诗歌书店)。到 1917年,尽管仍在服役,格雷夫斯已出版了三部诗集。1918 年,他在战壕中度过了一年,再次身负重伤。
受到战争创伤的他前往牛津,在圣约翰学院任职。格雷夫斯早期的诗集与同时代的诗人一样,描写自然美景和田园乐趣,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1917 年和 1918 年,分别由伦敦海涅曼出版社和纽约 Alfred A. Knopf 出版社出版的《Over the Brazier》和《Fairies and Fusiliers》为格雷夫斯赢得了杰出战争诗人的声誉。1926 年,格雷夫斯结识了美国诗人和理论家劳拉-里丁,此后他的诗歌创作发生了重大转变。道格拉斯-戴曾写道:“劳拉-里丁的影响很可能是(格雷夫斯)诗歌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她说服他抑制自己的离题和漫无边际的哲思,转而专注于写个人主题的简洁、讽刺诗”。
1929 年,格拉夫斯出版了自传《再见这一切》,宣布了他对战争经历残余恐怖的心理调适。此后不久,他与里丁一起前往马略卡岛。在那里,格雷夫斯除了完成了多部诗集外,还撰写了多部评论集,其中一些是与里丁合作完成的。1928 年,夫妇俩共同创办了 Seizin 出版社,1935 年创办了半年刊杂志《Epilogue》。在此期间,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理论,认为诗歌对诗人和读者都有精神上的陶冶作用。尽管格雷夫斯声称他写小说只是为了赚钱,但正是通过这些小说,他在 1934 年出版了历史小说《我,克劳狄斯》及其续集《神的克劳狄斯和他的妻子梅萨利纳》,从而获得了重要作家的地位。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广播公司将这两部小说改编成风靡全球的电视连续剧。
1936 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格雷夫斯和里丁逃离马略卡岛,最终定居美国。1939 年,瑞丁离开格拉夫斯,投奔作家斯凯勒-杰克逊(Schuyler Jackson)。20 世纪 40 年代,在与里丁分手后,格雷夫斯创作了他个人的白色女神神话。受 19 世纪晚期母系社会和女神崇拜研究的启发,这个神话贯穿了他后来的所有作品。
二战结束后,格雷夫斯回到马略卡岛,继续写作。到 20 世纪 50 年代,格雷夫斯作为诗人、小说家、文学家和翻译家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1962 年,奥登(W. H. Auden)甚至断言格雷夫斯是英国 “最伟大的在世诗人”。1968 年,他获得英国女王诗歌金奖。他一生出版了一百四十多部作品,包括五十五部诗集(他在创作生涯中反复修订了《诗集》)、十五部小说、十部翻译作品以及四十多部非虚构、自传和文学随笔作品。1961 年至 1966 年,格雷夫斯回到英国,在牛津大学担任诗歌教授。20 世纪 70 年代,他的创作力下降,生命的最后十年在沉默和衰老中度过。
1985 年,罗伯特-格雷夫斯在马略卡岛去世。
格雷夫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第十二夜
又名《各遂所愿》,英国喜剧。莎士比亚著。约创作于1600年至1601年,出版于1623年。主要情节取自巴纳比·里奇《告别军职》中的阿波洛涅斯和西拉的故事。中译本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本剧叙述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奥薇拉海上遇险,妹妹得救后化名西萨里奥,女扮男装充当公爵奥西诺的侍从,暗中爱上公爵。公爵钟情于富家女奥丽维娅,遣西萨里奥前去求爱,结果奥丽维娅却爱上西萨里奥。哥哥西巴斯辛和营救他的船长安东尼奥来到。安东尼奥在街头发现艾古契克因向奥丽维娅求爱受挫要同西萨里奥(即奥薇拉)决斗。他错把妹妹当作哥哥并为其解围,却又因前科被捕。与此同时,奥丽维娅巧遇西巴斯辛,错把他认作西萨里奥,邀至家中欲即刻成亲。正值公爵往访奥丽维娅,安东尼奥被带来受审,声称西萨里奥是他营救的少年,而奥丽维娅则声称西萨里奥是她的丈夫。公爵闻此十分伤心,正欲告别,西巴斯辛到来,于是真相大白。最后,公爵记起西萨里奥(即奥薇拉)对他表示的爱情,遂移情于她。本剧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赞颂了纯洁的爱情与友谊,尤其是女主人公奥薇拉,聪明勇敢,不畏艰险,终获幸福。剧本通过次要情节还对清教徒的虚伪大加嘲讽;通过一连串的误会和一些次要人物的幽默取得喜剧效果。本剧中还有莎氏最为脍炙人口的歌曲之一“过来吧,过来吧,死神!”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纂集《白羽黑翮龙飞玉符》(即龙飞尺素诀)、《太上飞行羽经升玄上记》(即白羽黑翮灵飞玉符)二篇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二十四种著录《上清白羽黑翮飞行羽 经》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诀由《白羽黑翮龙飞玉符》与《太上 飞行羽经升玄上记》组成。前者述传授龙飞尺素之道、为盟之法, 后者与《白羽黑翮飞行羽经》同,教人飞步升玄。
牛车上
短篇小说。萧红著。发表于1936年10月《文季月刊》1卷5期。写一个女仆五云嫂的悲惨故事。五云嫂为了寻找当兵的丈夫,便背着孩子进城探询丈夫的下落,一路上饱尝艰辛,以至想跳河自杀。几个月后,轮船将一批逃兵送到城里来枪毙,但这批逃兵中却没有她的丈夫,因她的丈夫是逃兵的三个为首者之一,已被就地“正法”了。她孩子八岁后即被送进豆腐坊,她自己成了女佣。作品通过五云嫂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军阀统治下的兵役给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带来的深重苦难。小说采用主人公的回忆和讲述以及牛车上听故事人的反应,并运用悬念、倒叙等手法,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构思新颖独特,技巧较为圆熟。
诗史阁诗话
记录了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时期古典诗词的概况和一些重要的古体诗人,对研究当时的国学现状和创作情况具有较高的价值。
雪岩祖钦禅师语录
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四卷,元祖钦说,昭如、希陵等编,性存序,淨日跋,附补遗及山庵杂录一则,又云慧明禅师语录。
禅宗大意
正果法师著,本书为正果法师在中国佛学院、福州鼓山涌泉寺等处多次讲授禅学的讲稿。法师认为,在菩提达摩之前,中国已有禅学的滥觞,其发展的轨迹隐然可寻。同时,禅宗与法相唯识也有密切的关系,达摩所传禅法并不轻视经典,楞伽师所学历然有据。法师考证,禅的起源,在于世尊的正觉。禅的教法,是用公案来推动和弘传的。禅宗“拈花微笑”公案后,历代祖师承继了传法付衣的真传。禅宗有正传旁传的差别,南宗惠能以下有五家七派之分,五祖旁出尊宿之血脉与正传是一统的。后世“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之说,就是对两宗参禅方法差异的评论。法师始终坚信,参禅是学佛人修行办道的正行正道,见性是参禅者必须透过的关门,“即心是佛,无心是道”是参禅的入门方便。禅定一行,最为神妙。修禅之法,以结跏趺坐为要道。修禅之人,须植诸善根,领会三玄三要心法,心性无染,方可悟道而成为“见性成佛”的无位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