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龄

德龄
  • 姓名:德龄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86
  • 逝世日期:1944
  • 民族族群:

裕德龄(Princess Der Ling,Thaddeus C.White)(1886-1944),汉军正白旗人。习称德龄公主,实为郡主。她的父亲裕庚为汉军正白旗人,曾任清朝湖南监察和湖北的布政。因此,她在荆州、沙市、武汉度过童年时代。甲午战争以后,德龄随出任驻日大使的父亲到了日本。之后,父亲出任驻法大使,德龄随父亲在巴黎生活了四年。在巴黎期间,德龄和妹妹容龄向邓肯学习现代舞,后来容龄成为中国第一位芭蕾舞演员。1903年1月父亲任期已满,一家人再次回到中国。德龄及其胞妹容龄做了慈禧的御前女官。1905年1907年德龄与美国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怀特在上海结婚。怀特在美国领事馆卸职后仍留在中国,改作新闻记者。德龄“应亲友的要求和催促”,用英文写下了自己在宫廷两年生活的所见所闻,1911年《清宫二年记》出版。《清宫二年记》描写了1903至1904年清朝宫廷生活的实情,以及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饮食起居、衣着服饰、习性品格等。她的众多回忆性质的作品,因其亲历亲见的特定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宫生活珍贵的史料,为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了佐证和参考。1944年11月22日,德龄在加拿大死于车祸,殁年58岁。著作《清宫二年记》《清末政局回忆录》《御苑兰馨记》《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德龄公主回忆录》

德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近百年湖南学风

近百年湖南学风

思想史著作。钱基博著。全书9篇,为作者抗日战争时避兵湖南所作。在第一篇“导言”中追溯了屈原、周敦颐、王夫之对湖南学风之影响。在第2~8篇中,分别介绍了汤鹏、魏源、罗泽南、李续宾、王錱、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刘蓉、郭嵩焘、王闿运、阎镇珩、邹代钧、罗正钧、谭嗣同、蔡锷、章士钊等17人的思想。其特点是突出强调各家的经世致用思想,如作者在第9篇“余论”中所云,这17人中“其人有文人、学者、循吏、良相、名将,不一其人,而同归于好学深思;其事涉教育、政治、军谋、外交、欧化,不一其术,而莫非以辅世长民”。作者写作此书之宗旨也是为了激励今人:“张皇湖南,而不为湖南,为天下;诵说先贤,而不为先贤,为今人。”抗日战争时期由兰田袖珍书店和安化桥头河求知书店印行,1985年岳麓书社将此书与李肖聃《湘学略》合刊重版。

太上正一咒鬼经

太上正一咒鬼经

《太上正一咒鬼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乃天师所说。内有神咒十余条,皆用于召神斩鬼魅、野道、妖精。又称正一真人告诉诸祭酒弟子,凡有病痛及官狱、水火之灾,或宅中有鬼,诵此神咒即可祛病消灾。

雷法议玄篇

雷法议玄篇

雷法议玄篇,南宋万宗师等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论述神霄派雷法,内载四篇论文:第一〈雷法议玄篇〉,南宋初万宗师撰。谓世传雷法之书多达数百篇,内容庞杂,行之无效。作者自称遇度师授以简捷雷法,指点要诀。认为风雨雷霆皆由诸天星宿主持,故修真之士行持雷法,当得三十六天炁之妙,知星宿运行变化之道,方能与道合真,而不在虚侈繁文。 第二〈雷法渊海正演数〉,南宋谷隐撰。论述雷法之要在于「正心诚意,与天为徒」。又称「古有行持之士,以心感物,以正御邪。心正则百神效灵,身正则万邪遁迹」。后世末流徒知以符术感神御鬼,以教法行雷借雷,非为正道。 第三〈歘火真形详论〉、第四〈太极雷坛祭四维神法〉,其撰人皆不详,亦出于南宋。内载书符行炁以召雷祈雨之法。

易外别传

易外别传

元俞琰述。道教经书。一卷。前有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序。全书阐发魏伯阳《参同契》之学,描述先天图环中之秘,反而求之自身,认为此是养生之切务,不可不知。内收邵康节“心为太极图”,朱紫阳“太紫虚中先天图”, “先天六十四卦直图一,“地承天气图”,“月受日光图”,“后天卦离南坎北图”,“乾坤坎离图”,“八七九六图”,并引《参同契》 《周易》、《阴符经》以及邵雍、朱紫阳等语解释这些图象,着重从养生学角度发论,以“身中之易”为主题。可作研究道教易学及养生学的参考文献。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

汤液本草

汤液本草

药学著作。三卷。元·王好古撰。撰成于公元1238~1248年,至元十七年(1280年)时尚补充若干资料。作者以本草、汤液(经方)为医家之正学,故撰此书。卷上为药性总论部分,选辑李杲《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的部分内容并作了若干补充。卷中、下分论药物,分草、木、果、菜、米谷、玉石、禽、兽、虫等九部,共收238种药物,每药各有气味、性能、主治等项。书中记载了许多药用食物。现有《东垣十书》本。

白话新五代史

白话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记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宋欧阳修、宋祁等撰。嘉祐五年(1060)成书。二百二十五卷。分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记载唐代二百九十年历史。志表水平与编者史识都很高,但文辞刻意求简,有史实不清处。此为《新五代史》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