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了

- 姓名:程一了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程一了,号学仙子,宋人。生平里居未详。似为道士。著有《丹房奥论》一卷,今存《道藏》本。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程一了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斯未信斋文编
本书不分卷,徐宗干撰。宗干字树人,号伯桢,自称「斯未信斋主人」;江苏通州人。由进士,历官山东、四川府州县。清道光二十七年,由福建汀漳龙道调台湾道。时在英人窥台之后,着防夷之论,立绅民公约,禁不与贸易。水沙连六社久请内附,宗干请准援乾隆五十三年之例,先设屯丁管理;后遂设官置治。咸丰初年,台地迭有事变发生,均经敉平。四年,擢福建按察使。其后,尝襄办皖、豫军务。同治元年,再擢福建巡抚。此时彰化戴潮春事变延及全台,又值福建上游太平军战事复亟,宗干兼筹并顾,台地以宁。五年,卒于官。尝辑「治台必告录」以授台湾道丁曰健(见第十七种「治台必告录」篇),并着有「斯未信斋文集」行世。「文集」分「文编」、「杂录」两部,「文编」有军书四卷、官牍七卷、艺文四卷;本书由「文编」中有关台湾部分选辑一百零一篇而成,实为斯未信斋「文选」。所选军书中之「雪夜探营图自记」,即作者一篇自传。
太上修真体元妙道经
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董正观识称,本经乃元素真君降笔于刘元瑞家,元瑞死后方得印行于世。凡二十四章,述内丹术,强调以炁守一,以炁养炁,不用龙虎铅汞等词语。
寄心琐语
《寄心琐语》一卷,民国余十眉作。柳亚子亲笔作序,忆语体散文收官之作,是余十眉先生为纪念其妻胡淑娟所写。民国初刊行于世。胡淑娟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卒于民国四年(1915),死时年仅三十一岁,其为人知书达理,颇善文墨。无奈天妒红颜,英年早逝,余十眉悲痛至极,写下了这篇《寄心琐语》。本书据1917年余十眉自印本整理。
九经误字
一卷。清顾炎武撰。炎武因明国子监所刊诸经字多讹脱,而坊刻之误又甚于监本,极不便于经籍流传,乃考石经及各种旧刻经籍作成此书,以纠正经籍在流传中的错字讹脱。其原则是凡监本有笔误显然易见者不录,与石经异文而两通者不录。所摘监本、坊本误字,各经并不很多,只有《仪礼》错讹尤甚,靠此书得以校明,清代印行时得以补正,这是顾氏对经籍的一大贡献。但由于顾氏所依据的石经为裁剪本而非完本,造成了把监本本来对的地方反倒改错,而有些错的地方反倒置之不论,尚不及后人考证精密。不过,清代校经之学,实由顾炎武和张尔岐始,其创始之功不可没。现存有清抄本。
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说瑜伽自性三十七圣位,所谓十六菩萨,八方内外大护,及法界身。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一卷,秦罗什译。佛初得道,在伽耶山。与千比丘,万菩萨俱。入诸佛甚深三昧,谛观诸法性相。文殊知之,即问云何发心?佛以无发是发义答之。月净光德天子问言,缘何事故,行菩萨道?文殊答以大悲为本,大悲以直心为本,直心以等心为本,等心以无别异行为本,乃至正观以坚念不忘为本,共十六句。又四心能摄因,能摄果;一者初发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转心,四者一生补处心,广作种种譬喻。次有定光明主天子问菩萨略道?文殊答言,一者方便,二者智能,又一者助道,二者断道等。次有随智勇行菩萨问菩萨义,菩萨智?文殊答言,义名无用,智名有用。复语天子,菩萨有十智,十发,十行,十思惟,十治法,十善地。二随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