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维德

奥维德
  • 姓名:奥维德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罗马
  • 出生日期:公元前43
  • 逝世日期:公元18
  • 民族族群:

普布留斯·奥维第乌斯·纳索,通称奥维德(公元前43-公元18),是奥古斯都时期第三个重要诗人。生于罗马附近的小城苏尔莫,卒于莫西亚托弥。家庭属骑士阶层,相当富有。青年时期曾受到良好教育,学习演说修辞,后又在雅典深造,并游历西西里和小亚细亚等地,最后回到罗马。他曾担任过一些低级官职,兴趣却不在政治,很有才华,结识了许多诗人。他的妻子出身名门,同奥古斯都家庭关系密切,使他能够在罗马出入上层社会,过了30多年自由自在的生活。公元8年,他突然被奥古斯都流放到黑海东岸的托米(今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据其自述,流放是由于一首诗和一个错误。有人认为这首诗可能是他写的《爱的艺术》,被奥古斯都认为有伤风化。至于所犯错误,奥维德没有明言,后人猜测是宫廷斗争的牺牲品。他在流放期间曾热切希望得到奥古斯都的宽恕,让他回到罗马,但始终未能如愿,病死在异乡。


奥维德从18岁左右起开始写诗,他的诗在题材和技巧方面受到亚历山大里亚风格的影响。他的创作可分为3个时期:早期、成熟期和流放期。早期作品主要是用埃勒格体(一称哀歌体)格律写成的各种爱情诗,包括《恋歌》《列女志》《爱的艺术》《论容饰》《爱的医疗》等。《恋歌》是他最早的作品,发表于公元前18年左右,共49首,诗中主要抒发对科林娜的爱情。科林娜可能并无其人,而只是当时爱情诗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列女志》共21篇,后6篇可能不是出自奥维德之手,而是别人的仿作。诗人用书信形式描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子,如佩涅洛佩、美狄亚、狄多等的离恨悲怨之情。《爱的艺术》(3卷)传授爱的技巧。《论容饰》专谈脂粉等化妆用品,现仅存开头的约100行诗。《爱的医疗》同《爱的艺术》有密切的联系,可能是为了平息一些人对《爱的艺术》一书的指责而作。奥维德生活在奥古斯都的统治得到巩固的时期,当时奴隶主阶级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奥古斯都为了整顿社会风尚,巩固新政权,采取了不少恢复古代道德的措施,但收效甚微。奥维德这一时期的爱情诗内容轻佻,但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面貌。他的诗语言优美,技巧娴熟,发展了提布卢斯和普罗佩提乌斯的埃勒格体爱情诗传统。奥维德在这一时期还写过悲剧《美狄亚》,可惜已散佚。


奥维德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主要是长诗《变形记》和《岁时记》。《变形记》是他的代表作,全诗共15卷,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根据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轮回”理论,用变形,即人由于某种原因被变成动物、植物、星星、石头等这一线索贯串全书,包括大小故事250多个(其中以爱情故事为主),是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大汇集。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由宇宙的创立、大地的形成、人类的出现开始,直至罗马建立,凯撒遇刺变为星辰和奥古斯都顺应天意建立统治为止。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根据神话传说的某些表面联系,把它们串联起来。为了使情节生动,作者采用了不同的叙述手法,精彩地描述了许多著名的古代神话传说,并着力于人物的心理描写。《变形记》原稿在奥维德被流放前已基本完成,但未及最后加工。《岁时记》原计划写12卷,按时间顺序每月一卷,叙述罗马的宗教节日及与其有关的传说、历史事件和祭祀仪式、民间习俗等,但作者只写了前6卷,即因流放而中断。残稿在作者死后由友人发表。《变形记》和《岁时记》共同的思想倾向是宣扬罗马的传统及其光荣的历史,赞扬奥古斯都的统治,这表明作者这一时期已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创作纳入官方思想意识的轨道。


奥维德流放期间的作品主要是《哀歌》和《黑海零简》。《哀歌》共5卷,收诗50首。《黑海零简》共4卷,收诗46首,为诗人流放期间致妻子、友人或罗马的一些达官贵人的信件。前3卷由作者自己收集,第4卷在作者死后由友人收集发表。这两部作品的内容相近,主要描写流放途中的感受、流放地的风土人情和艰苦生活,表达作者被禁锢异乡时的孤独、痛苦心境和对罗马的眷恋之情。此外,他在流放期间还写过《鸩毒》和《捕鱼》等诗,前者模仿希腊诗人卡利马科斯的同名作品写成,抨击不忠实的朋友;后者只留下134行诗,主要介绍黑海的鱼类品种,艺术价值不高。


奥维德的诗在当时非常流行,中世纪时仍然受到欢迎。从文艺复兴开始,他的《变形记》向欧洲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古代神话世界,受到特别推崇,许多作家、艺术家从中吸取创作素材。他的诗对但丁、W.莎士比亚、J.W.von歌德等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奥维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动物寓言集

动物寓言集

1947年左右,科塔萨尔创作了短篇小说《被占的宅子》,由博尔赫斯推荐刊登在杂志《布宜诺斯艾利斯编年史》上。1951年,该小说与其他几篇作品结集出版,标题为《动物寓言集》。胡利奥·科塔萨尔(1914-1984),阿根廷作家,拉美“文学爆炸”主将之一,短篇小说大师。在这些早年的小说里,复杂性停留在病理学的层次上。作品所描写的是畸变,是脱离常规的特例。这些短篇中的奇幻轶事远离正常的生活环境,只会发生在百万分之一的人身上。小说中展现了各种离奇的野兽。《剧烈头痛》中的“芒库斯皮阿”仿佛是病痛本身的化身、《奸诈的女人》中黛莉娅对动物女巫般的支配力量令故事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动物寓言集》中影射人性的虎、以及《给巴黎一位小姐的信》中,令“我”最终崩溃的兔子……在这些故事中,既有真正的动物,也有像人的动物,仿佛一场荒诞离奇的梦境,其中动物执行着既定的使命,它们都是象征。

穷鬼传

穷鬼传

戴名世著。见《南山集》,收于《清代散文选注》。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时作者以教书餬口,生活困顿,遂写此文以抒不平之气。唐代韩愈曾作杂文《送穷文》以抒愤。此文进一步发挥为穷鬼作传。开头写曾依附于韩愈的穷鬼,九百年后来附于被褐先生(即作者),于是使他“穷于言”、“穷于行”、“穷于辩”、“穷于才”、“穷于游”,动辄得咎,“蒙尘垢”,“忧众口”,一生潦倒。然而穷鬼向他指出,“穷”于先生亦有功:“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说明“穷”能锻炼自己愤世嫉俗的倔傲的性格。最后,写穷鬼的功效已成,隐身而去。全篇借为穷鬼立传,揭露社会的黑暗,世态的炎凉,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磊落孤愤之慨,表现了对现实的抗争态度。文中采用寓言手法,寓庄于谐,笔墨淋漓酣畅,曲尽激愤之情。

小张屠焚儿救母

小张屠焚儿救母

元杂剧剧本。简名《焚儿救母》。撰人姓名不详。末本。剧写汴梁张屠事母至孝,母病重想吃米汤,张屠将棉袄典当,得米2升。张屠妻又让他以首饰换沙为婆母治病,王员外却给了假药,医疗无效。张屠夫妻遥拜东岳神,愿将3岁的儿子喜孙作祭物献神,以求母亲病愈。张母痊愈后,张屠带喜孙去东岳还愿,王员外也带了儿子万宝奴到东岳庙作买卖。炳灵神命急脚兔李能暗中将万宝奴丢入火池,却把喜孙换出送回张家,并让王员外之母警告王员外,不要再作恶。张屠夫妻还家,正愁母亲问起喜孙无法交待,张母却先责备他们不该吃醉酒失落孩子,让李能送回。张屠见了李能留下的系腰,方知是神灵护持,一家拜谢东岳神。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后收入《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雍正朱批谕旨

雍正朱批谕旨

又作 《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共360卷。雍正十年(1732) 命臣下校刊,次年编成付印。乾隆初补辑,最后成书。有雍正十一年(1733)及乾隆三年(1738) 内府本、红活字本,以及 《四库全书》本行世。清代雍正朝朱批奏折选编。雍正十年(1732),为督使臣僚循规守制,敕鄂尔泰、张廷玉纂辑,以让“天下臣民展读,咸知朕图治之念,诲人之诚。”翌年次第印就,随时颁赐诸臣,乾隆三年(1738)全书成。书内拣选了历年雍正皇帝亲笔批答的223名总督以下、道员以上,及提督、总兵等地方大臣所上奏折8000余件,刊印十八函、一百十二帙、三百六十卷。卷首雍正皇帝御制序文,卷末乾隆皇帝后序。该书刊印格式为,每件端书“朱批”二字,用朱红色套印朱批原文,下面用黑色刊印奏折文字。全书按具奏人顺序编排。虽对原文多有删改,但仍为研究雍正时期历史和清代奏折制度的重要史料。原抄本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廷内务府刊本传世。

书湖州庄氏史狱

书湖州庄氏史狱

查维佐年箫查慎行年措清初的“庄氏史狱”,因庄廷撬其人“私撰”明史而兴,牵连甚广,死难者甚众。其情节大致是,庄廷巍购已故朱国祯所撰明史,召集宾客加工成书。庄死,其父刊行。有吴之荣者,因贪赃罢官,将庄氏史作为把柄欲诈取钱财,并图复职,诈财未遂,即向官府告评,致兴大狱。该史列名“参阅”(亦作“参订”)的二十四人中,颇有当时的知名人士,无不牵连在案。

坛溪梓舟船禅师语录

坛溪梓舟船禅师语录

3卷,明船说,明法等编(依驹本印)。第一卷,上堂升座小参示众机缘垂问像赞。第二卷,拈颂。第三卷,行实联芳法语杂着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