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偓

韩偓
  • 姓名:韩偓
  • 别名:字致尧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 出生日期:约842年
  • 逝世日期:约923年
  • 民族族群:

韩偓[ wò ](约842年~约923年)唐诗人。字致尧,或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十岁能诗,得到他的姨夫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赞赏。《唐诗纪事》卷56载曰:“偓,小字冬郎。义山(商隐字义山,笔者按)云:‘尝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句有老成之风’因有诗云:‘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乱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义山诗中之“雏凤”,即指韩偓,“老凤”指其父韩瞻。初应举不第,久困名场。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佐河中幕,召充左拾遗。乾宁末,自刑部员外郎为凤翔节度掌书记。光化中,自司勋郎中入为翰林学士,历左谏议大夫、中书舍人、兵户二部侍郎、学士承旨。尝预定策诛宦官刘季述,深得昭宗倚重,数欲以为相,终未果。天复三年(903),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905),复召为学士,不赴,入闽依王审知。唐亡,辗转徙居南安,卒。


早岁诗多涉艳情,宋许顗《彦周诗话》引高秀实语谓其“丽而无骨”,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谓其“艳夺温李”。诗收《香奁集》中,故后人称艳情诗为香奁体。然其中不乏文词清丽、抒情细腻含蓄之作,《已凉》、《寒食夜》等可为代表。及参与唐末政局和南奔入闽,作诗纪述闻见,忧伤时局,感怀身世,毛晋谓“始末历然如镜,可补史传之阙”(《韩内翰别集跋》)。其诗多七言近体。律诗师法杜甫、李商隐,颇有沉郁顿挫之风,然文词清丽,情致凄惋,自具面目。《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局于风气,浑厚不及前人,而忠愤之气时时溢于语外”,“迥异当时靡靡之响”,许为晚唐文笔之鸣凤。《故都》、《安贫》、《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等诗均为传世名作。著有《韩偓诗》、《香奁集》、《金銮密记》。今传《香奁集》及《韩内翰别集》(又名《玉山樵人集》、《韩翰林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卷。生平事迹见《新唐书》卷一八三、《唐才子传》卷九、《十国春秋》卷九五。震钧有《韩承旨年谱》。

猜你喜欢的书

临诊医案

临诊医案

《临诊医案》中所记医案,收集的是上海及临近地区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著名医家的医案,实属宝贵。内容广泛,记录真实。医案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内、外、儿、妇各科。本书医案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具有原始记录的特征,无加工修饰的痕迹。有的医案仅有一次诊治,有的具有多次诊治,均如实记载治疗过程。如钱老荣一案,受惊奔走,哮喘,以三拗汤合旋覆代赭苏子降气法。次诊开出方药,方后记录“此方未服,适痰壅气升而亡”。这说明医案是记录者留作自己总结经验所用,并非加工后供人阅读,因而具有明显的真实性,极具价值所在。医案完整,再现全貌。书中有多个疗程很长的医案,完整地记录了治疗的过程。如蒋客光一案,前后共30诊次,对病情从卫、气、营、血、差后等阶段的症状、脉舌、病机分析、治则治法、处方用药,均作了详细记录,真实再现了百余年前单纯用中药治疗风温一症的过程与疗效。许多温病的典型症状如斑疹、谵语等及其治疗对策,均在医案中保存,是研究学习温病的极好材料。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云笈七签》卷49录本图诀大部分,但无图,可知不迟于北 宋。图诀中有“后圣金阙帝君”和“匈奴国”二称,疑出自六朝。 文中称本经共四诀:《三元真一经》、《太极帝君真符》、《五斗真一 经》和《大极帝君宝章》,现存一、三两诀。本经盖残卷。述存思 北斗和“三宫三一三卿及我”之法,无其它四斗。

人境庐诗草

人境庐诗草

诗别集。清黄遵宪撰。十一卷。遵宪字公度,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光绪举人。先后出使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曾任使馆参赞、总领事、署按察使等职。维新运动重要人物之一,戊戌变法失败,罢官归故里。长期外交生涯,使其接触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科学文化,力主变法图强。曾考察所在国家政治制度。为“诗界革命”重要创导人之一,主张:“我手写吾口”,“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力图摆脱传统诗歌束缚。此集冠作者小像、手迹,附本传、墓志铭、年谱等,收同治三年至光绪三十年(1864—1904)诗作六百余首,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深刻。或较完整记叙戊戌政变(组诗《感事》),或反映鸦片战争,抨击清政府割地求和,讴歌抗英殉难将士(《香港感赋》、《羊城感赋》等),或写甲午战争,赞颂中国人民维护主权之正义行动,谴责顽固派屈膝投降(《逐客篇》、《哀旅顺》、《马关纪事》、《冯将军歌》等),故有“诗史”之称。艺术形式“不名一体,不专一格”,长于古体,形式多变,语言通俗,影响很大。诗中改良主义色彩较浓,受“同光体”影响,用典过多。有一九一一年日本排印平装本、一九三○年再版线装本行世。今人钱仲联编《人境庐诗草笺注》及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代诗研究小组编《人境庐集外诗辑》可供参考。

二千年间

二千年间

《二千年间》是胡绳早年的作品。最初连载于《中学生》杂志,后结集,在大中学生间广泛流行,深受叶圣陶、吴晗、龚育之等赞赏。长时期以来,该书一直以笔名行世,这是第一次以胡绳本名出版的单行本。全书以通贯性的观点透视自秦至清二千多年间的中国历史,就古代中国为什么会产生皇帝乃至人产为何能忍受昏君、做官与当兵是怎样成为皇帝制度的两条支柱、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边塞为何屡屡发生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深入浅出的剖析。对于饱受教科书式史书之苦的读者来说,这些论述令人耳目一新,使人对中国历史有了一种别样的认识。

靖海纪事

靖海纪事

军事史料书。清初施琅撰。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随郑芝龙降清,康熙间任水师提督,率兵出征台湾。是书系其出征台湾及善后处理诸事的奏疏、告示、祭文以及官方嘉奖文等汇编。凡二卷,共39篇,皆按时序编次。记述了作者出征筹划、澎湖之役、平台湾之留弃、钱粮征收,以及有关清初东南沿海迁界之事等。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刊本、《台湾文献丛刊》本、198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王铎全校注本等。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

清行元说,超宣等编。三十卷。卷首有序,卷一收福建建宁莲峰禅院语录、建宁宝峰禅院语录,卷二收建宁百山景星禅院语录,卷三收浙江杭州皇岗太平禅寺语录、机州金山长庆禅寺语录,卷四至卷八收嘉兴金粟山广慧禅寺语录、嘉兴梵胜禅院语录,卷九收江南松江明发禅院语录,卷十收松江超果禅寺语录,卷十一收再住松江明发禅院语录,卷十二收松江明发禅院语录,卷十三收福建兴化莲山国欢崇福禅寺语录,卷十四收示众、金粟首座寮秉拂,卷十五至十六收小参、入室,卷十七收拈古、颂古、问答机缘,卷十八至十九收法语,卷二十至二十二收偈,卷二十三收启、疏引,卷二十四,书问,卷二十五说,卷二十六收跋题、歌、辞,卷二十七,赞,卷二十八,佛事、铭、记,卷二十九,行实、赋、序、祭文,卷三十、杂咏。收入《明嘉兴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