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

- 姓名:罗隐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唐末
- 出生地:新城(浙江富阳)人
- 出生日期:833
- 逝世日期:910
- 民族族群:
罗隐(833—910)唐末文学家。原名罗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浙江富阳)人。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已在贡籍,时27岁。唐懿宗咸通元年(860)至咸通十四年,十举进士,因恃才傲物,为公卿所恶而不第,遂改名为罗隐。咸通十二年时曾得任衡阳主簿,冬十月即乞归。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再入京师,次年黄巢起义,避乱归故里。光启三年(887),呈诗谒杭州刺史钱鏐。钱鏐爱其才,辟为从事,后又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罗隐病时,曾亲临抚问,并题壁道:“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唐昭宗天佑三年(906)转司勋郎中,充镇海节度判官。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鏐密表推荐,授给事中;开平三年迁盐钱发运副使。本年冬殁,终年77岁。
罗隐的文学成就主要是收在《谗书》中的讽刺小品文。该书编于咸通八年,皆“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回《谗书跋》)。作者亦言:“著私书而疏善恶,斯所以警当世而戒将来。”(《谗书重序》)如《说天鸡》以寓言形式抨击以貌取人,不用真才的唐末政治现实,指斥那些达官贵人不过是一些“峨冠高步,饮啄而已”的无德无能之辈。《说英雄》则深刻揭露那些自命为英雄的帝王的强盗本质。《梅先生碑》、《叙二狂生》、《越妇言》、《三闾大夫意》等皆嬉笑怒骂,涉笔成趣,显示了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讽刺艺术才能。其诗长于咏史,深刻有力,耐人寻思,上继温、李,下开宋贤。如《燕昭王墓》:“浮世近来轻骏骨,高台何处有黄金”,慨世深沉。《炀帝陵》指斥古来庸臣暗主;《西施》、《马嵬坡》驳斥女色亡国的传统老话。最有名的是七律《筹笔驿》,借评说刘禅,阐述时势与英雄的关系,有理有情。还有大量的诗讥刺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如《投所思》、《长安秋夜》、《题新榜》、《送顾云下第》等,讥刺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抒写了屡试不第的失意情怀。《过废江宁县》有句:“漫把文章惊后代,可知尊贵是他人。”更是激切的愤世之言。《后土庙》、《谒文宣王庙》、《代文宣王答》针砭当时佛道盛行,儒学衰歇的现象。咏物诗亦借题嘲讽,寓意深远。如《鹦鹉》、《蜂》、《金钱花》、《钱》等。故《唐才子传》说他:“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今存《甲乙集》10卷、《谗书》5卷、《两同书》2卷、《广陵妖乱志》。清人辑有《罗昭谏集》8卷。《全唐诗》卷655至665录存其诗11卷、卷885录存其诗1首;《全唐诗补遗》卷13补诗14首;《全唐诗续补遗》卷16补诗11首,断句4则。《全唐文》卷894至897录存其文4卷。
猜你喜欢的书
钦差大臣
俄国剧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之一果戈理的代表作品。完成于1836年。果戈理反对低级庸俗的情节剧和毫无思想内容的闹剧,他认为真正的“高级喜剧”应该是社会的“镜子”,喜剧中的人物不应该是漫画,而应该是活生生的性格和典型。《钦差大臣》就是这种新型的“社会喜剧”的典范。剧中描写从彼得堡来的花花公子赫列斯达科夫被误认为是钦差大臣,于是市长把他请到家里,用女儿为钓饵以求升官晋级,其他官僚也纷纷行贿。当邮政局长私拆了赫列斯达科夫的信件之后,市长才发现了自己的愚蠢。作为一个讽刺喜剧,剧本最显著的特点是人物与情节极度夸张,甚至达到近乎荒诞的程度,但却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与说服力。市长这个人物不是某种概念的化身,而是尼古拉一世专制政权下的贪官污吏的典型。盲目的自信和可笑的任性是他的经历和职业造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病。他对上司的恐惧、逢迎、欺骗和愚弄也折射出了最高统治机关的残暴和腐败。赫列斯达科夫也不是“天生的恶根”,他只不过是一个轻浮、自负、喜欢用夸大的幻想和华丽的谎言填补内心空虚的纨袴子弟。他经常把自己的狂言呓语作为一种即兴创作而自我欣赏。这种所谓的“赫列斯达科夫精神”在当时具有典型意义。剧中其他人物,如一有机会就想害人的塞姆略尼卡,专门传播马路新闻的陶布钦斯基和波布钦斯基等,也都是这个丑恶社会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赫尔岑把《钦差大臣》称作是“现代俄罗斯的可怕的自白”。
伤寒论类方
《伤寒论》方著作。4卷。清徐大椿(灵胎)撰。刊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徐氏将《伤寒论》方剂,按方名归类、编次,先列方药组成及服用法,后论主治、间附按语。前3卷列述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等类方共91首;卷4为“杂法方类”,计22方。总合113方。此书在《伤寒论》方剂著作中,是“以方归类”之代表作,有便于检索、不失仲景原意等优点,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现有初刻本、《四库全书》本等多种刊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1984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校注本。
女功正法
此书原名《金华直指女功正法》,题为青霞灵阳道人撰述。俾传于世,为女修专书之一。盖世有出家及好道之妇女,将得此而参验其清修也。惟因历时最久,被一般盲修瞎炼之徒,多所窜乱,如总说一篇,虽有千二百字之多,皆杂辏成章,腐词滥调,故不重录。又有道教、儒教、释教、邪教四篇,既无关女丹之事,且所论三教大旨与其历史,颇多挂漏,而邪教一篇文字尤不雅训,故皆删去。从第一起,至第六节,皆言女丹功法,虽是勉强造作,非法于自然,但其法由来已久,学者不可不知;第七节嫌太简;第八节第九节,论及阳神,掺入许多外教名辞,颇异于仙家专门术语,今依杨一羽咸丰八年刻本改正,庶免鱼目之混珠也;第十节,无关重要;第十一节,仅是作者之理想,皆不足论;附录二则,聊供参考而已。原本卷后尚有七言绝句十六首,名为女功正法捷诀,其运用皆与以前各节相同,不过重说一遍耳,故从省略。
元宫词百章笺注
明朱有燉著,今人傅乐淑笺注《元宫词百章》刊刻于明代永乐年间。书前冠有不著姓名的《原序》写道“永乐元年,钦赐予家一老抠,年七十矣,乃元后之乳母女,常居宫中,能通胡人书翰,知元宫中事最悉,间尝细访之,一一备陈其事。故予诗百篇,皆元宫中实事,亦有史未曾载,外人不得而知者,遗之后人,以广多闻焉。永乐四年二月朔日,兰雪轩制。”
隆平纪事
二卷。明史册撰。隆平为明代苏州府别称。是书上卷记张士诚事迹,下卷记张士诚起事时义社十八人,张士诚三兄弟及其它忠烈志士,以及他们为张吴政权浴血奋战之事。还记叙了吴政权雅好文士,开宏文、宾贤两馆,又筑景贤楼,为据贤之所,并给予丰厚待遇和极高礼遇,故吴中才士和四方文学名流纷纷投附。书后附节烈妇女和灾异杂事。有传钞本。
金刚般若经疏
全一卷。隋代天台大师智顗(531~597)讲述。又称金刚经疏、金刚般若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为现存最古之金刚般若经疏。乃智顗根据鸠摩罗什译金刚经所讲述之注释书,然讲述于何时何处则不明。本书采用五重玄义之释义,并以序、正、流通等三分解释经文,然书中难以圆融之点甚多,而不见智顗特有之解释风格,故恐系后人假藉之作,或智顗初期所述,而由旁人笔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