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圻

- 姓名:杨圻
- 别名:字云史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常熟人
- 出生日期:1875
- 逝世日期:1941
- 民族族群:
杨圻(1875~1941)中国近代诗人。初名朝庆,更名鉴莹,又更名圻,字云史,一字野王。江苏常熟人。少年时与汪荣宝、何震彝、翁之润“皆以名公子擅文章,号江南四公子”(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其父杨崇伊曾疏劾文廷式,又上疏讦告谭嗣同欲兵围颐和园,为戊戌党人之死敌。18岁娶李鸿章长孙女李国香为妻。21岁以诸生录为詹事府主簿,后又为户部郎中。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应顺天乡试,中南元。官邮传部郎中。曾与表兄曾朴同入同文馆研习法语。三十四年(1908)出任驻新加坡领事。入民国,先是在南洋从事橡胶种植业,经营失败后回国,入吴佩孚幕府,任秘书长,为吴所倚重。后至东北,投张学良。九一八事变后,退居上海。抗战爆发,避走香港,并遣爱妾狄美男携书至北京,劝阻吴佩孚出任日伪傀儡。1941年卒于香港。
诗歌主要有三方面特征:
①宗唐。杨圻是近代学唐而富有成就的诗人。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以双枪将董平当之,并称:“近代学唐而堂庑最大者,必推杨云史。”但其早期诗风,依然是走清代虞山派宗学晚唐,特别是规抚西昆的老路。杨士骧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所作《江山万里楼诗钞》跋言,初次见到杨圻诗,其印象是“惊才艳绝,出入温李家数”。直至十年后再读其诗,方有“语必惊人,言皆有物,诗格一变矣。清雄典雅,直逼唐人”的感觉。所谓“直逼唐人”,其实就是能够出入唐诗偶像杜甫的堂奥。
②“言皆有物”。诗歌对时代进行了广泛反映。杨圻生当乱世,年轻时经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和庚子事变,虽然国事艰危,但其尚有用世之志。这一时期的诗歌总体透露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息和精神。中年以后,在军阀的混战中依附军阀,其诗歌中大量描写战争对国家和人民所造成的巨大灾难,是了解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史料。晚年,抗战爆发,其爱国热情也随之爆发。他创作了大量揭露侵略者暴行的诗篇,如《纪石花林之被焚》《披阅石花林图照有感》愤故乡常熟家园之毁;《巴山哀》述重庆大轰炸,恨“敌意残忍成性,但欲中国之土,不欲中国之人”(《巴山哀》诗序)。杨圻也有不少讴歌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诗篇,如《围城中喜闻官军北征》《七七纪念,时客香港》《苍梧军歌》《登长城》等。
③“语必惊人”。这在杨圻七言歌行中表现尤为突出。钱仲联谓“《江山万里楼诗钞》,颇难求其匹敌。大声镗鎝,藻采纷披”,所举者则是“如《檀青引》,则梅村不得擅美,《天山曲》洋洋千言,《秦妇吟》不足道矣”(《近百年诗坛点将录》)。即使是一些应景的近体诗,如《泰山玉皇顶》,也想象丰富,辞藻华丽,所谓“鸡鸣日出接天关,绝顶疏钟云汉间”,“便欲抠衣通帝座,手扶碧落看人寰”,表现出矜才使气的诗人本色。
杨圻还精于填词。在常州词派占据主导地位的清末民初词坛,能别开生面。康有为序《江山万里楼词钞》称:“其旨远而微,其情深而文,其声逸而哀,回肠荡气,感入顽艳。清词丽句,自成馨逸。而肌肤若冰雪,天然去雕饰。”“盖三李之芳躅复见于今,而非余子所能望见者也。”后来论者亦常言其“诗如工部,词如后主”,盖时世和身世使然。
作品有《江山万里楼诗钞》13卷,附《词钞》4卷,1926年中华书局出版。马卫中、潘虹以此为母本,参以1936年连载于《青鹤》杂志的《江山万里楼诗选》、常熟图书馆藏1947年陈文锺抄本《杨云史先生侨港诗文钞》,校点整理,并汇集散佚诗词,成《江山万里楼诗词钞》,200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香港中文大学程中山翻检旧时报刊,搜辑杨圻诗词作品,2012年由香港汇智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江山万里楼诗词钞续编》。另有《江山万里楼诗钞》14~20卷稿本藏上海图书馆,以及《文集》抄本藏湖南图书馆。
杨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昆虫记
法国法布尔(Jean Henri Fabre,1823~1915)著。法布尔出身贫寒,自学成才,早年曾在小学、中学任教,热心于科普写作,31岁时取得生物学教师资格,并决心把昆虫研究作为毕生事业。56岁时脱离教育界,买下一块田园隐居,以全力进行昆虫生活的观察、研究和有关写作。1879~1907年陆续出版的本书(10卷),即为他这一长期工作的主要成果。本书基于法布尔的观察和研究,用优美的语言详细生动地描述了昆虫(主要是膜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昆虫)的方方面面,其中对昆虫的本能和协调性、生物进化论、动物心理等都有比较深入的论述。虽然本书反对进化论,但它却受到了达尔文的尊重,达尔文在自己的书中还称法布尔为“伟大的观察家”。
中国乡村
《中国乡村》是萧公权先生多年心血研究的结晶,专门研究19世纪时期清王朝统治中国乡村的政治体系,特色在于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探讨清王朝对乡村政治统治体系的设置、理论和实际运作情况。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十一章。 第一部分专门探讨乡村地区的行政划分和基层组织划分,即研究村庄、市集、城镇的划分,保甲和里甲如何成立。 第二部分专门研究清王朝是如何设置乡村的统治体系,分别探讨了警察性的保甲制度、税收性的里甲制度、饥荒控制性的粮仓体系和思想统治体系的设置情况。 第三部分探讨了乡村政治统治体系的运作效果,分析了家族与这个统治体系的关系,以及乡村对它的行为反映。 本书已成为研究中国传统帝国对地方控制的经典著作。
乐本解说
二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奇龄字大可、西河、初晴,萧山(今属浙江)人。一生著书甚丰。是书成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五月。其进书原疏称,合三书十三卷,首为《乐本解说》一卷,今此本乃分二卷,盖全书文义相属,本为一篇,刊版之时,乃以论径一围三者为前卷,论隔八相生者为后卷。是书有《四库全书》本、清浙江巡抚采进本、《西河合集》康熙本、乾隆修补本。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玉京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三洞奉道科戒》着录「上清太上玉京九天金霄威神玉咒经」;《上清道类事相》卷三引《太元上经》,皆指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方法类。经文载两篇咒语、三种真符。即「威神王大祝法」、「威神内祝法」、「玉景上元大虎符」、「豁落七元符」、「太微天帝君金虎真符」。据称咒语中隐含金霄威神王及六天大鬼、北帝魔王等鬼神之内名。存思威神王并念诵其咒语,则千妖窜迹,万鬼匿形。佩带三种真符,亦可灭魔诛鬼,「威制天地,呵叱群灵,控驾景龙,位司高仙」。
趼呓外编
二卷六十篇,附录一篇。作者署名“南海趼人吴沃尧”。光绪二十八年暮春(1902年4月)上海书局出版,石印巾箱小本,二册,改题《政治维新要言》。卷首有作者《趼呓外编序》,末署“光绪辛丑嘉平月南海吴沃尧趼人氏识于海上趼廛”。本卷即据以点校收入。《趼呓外编》是吴趼人的政治论文集,包括《保民》《制度》《说邢》等多篇文章,他从社会制度入手,相信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可以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全一卷。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又称寂照三摩地经、寂照神变经。本经相当于西藏译本三部中之初部。系佛陀在灵山时,贤护菩萨就菩萨之依处、大慧智、方便化度等法请问佛陀。佛陀遂答有一‘三摩地’,称为寂照神变,摄菩萨所行之佛地,菩萨能安住其中,于一切诸法皆得圆满。更就此三昧之意义、德性等详加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