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融

- 姓名:道融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道融,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字古月。为涂毒智策之法嗣。偶读罗湖野录,深有所感,遂以三十年间于丛林之见闻,编集一部近古之名僧善行录,即丛林盛事二卷。其余事迹不详。
道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山静居画论
中国清代方薰(1736~1799)著,约成书于1790年前后,中国画论著,有1卷本(初稿,收140则)、2卷本(定本,收244则)传世,字句章段前后皆有差异,现以2卷本通行。全书以内容可分4部分:画学泛论(82则)、画法(78则)、品评(58则)、名画记述(26则),而以泛论最为精彩。如:首次将画理、画法和画趣一并提出,阐明三者关系,并作为创作和评论的标准。作者虽注重笔墨,推崇文人画,讲求“笔端气韵”以达到“气韵兼力”;但坚持主张作画“必先立意”,由立意而决定构图,然后再用笔黑加以表现的顺序关系,与当时的重笔墨、轻立意倾向有别,等等。尽管作者受当时画风影响,十分重视师学古人,但对前贤大家认为似乎已成定论的某些看法,亦能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如对苏轼论述的质疑,以及借苏的朋友晁以道的诗,对苏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所持立论予以纠正等。
新官到任仪注
《新官到任仪注》是有关明代庆贺、乡饮、祭祀等礼仪程序与规范的官箴书。“仪注”主要关注于“仪式的程序和操作细节,是规范性、说明体的文字,可以用作仪式指南。”全书涉及的礼仪类型分十八种:在外开读礼仪、进贺礼仪、乡饮酒礼仪、释奠礼(图)、释菜礼仪、春秋祭祀社稷仪、春秋祭祀风云雷雨山川城隍礼仪、祭祀岳镇海渎帝王陵庙礼仪、守御官祭加纛、祭无祀鬼神礼仪、里社、乡厉、祭祖先、日食仪、月食仪、鞭春仪、朔望行香仪、新官到任仪。书中还提到明代一品至九品文武官的服饰,及文武官陪祭服,书后附有“拾遗”与“附录”。
重订温热经解
温病学著作。1卷。沈麟(汉卿)撰,刊于1936年。作者认为不论伤寒温病,皆人身气化之为病,而人们论温热病,多不明经旨,误人不浅。遂本古圣医经以气化之理发明温热条文,以惠后学。卷末附有验案。本书现有民国间江苏沈氏铅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 本。
闽中十子诗
三十卷。明袁表、马荧合编。袁表字景从,荧字用昭,皆福州人。表官临州通判,为人耿介,曾以事忤权贵入狱,人叹其直,长于歌诗,有《江南春集》。此书为明诗总集,为袁表、马荧于万历四年(1576)从高以陈家所藏诸人之诗中选辑而成。所谓闽中十子,是指福清人林鸿,著有《膳部集》; 长乐人陈亮,著有《储玉斋集》;长乐人高廷礼,著有《木天清气集》、《啸台集》; 闽县王恭,著有《白云樵唱》、《凤台清啸》、《草泽狂歌》诸集; 闽县人唐泰,诗佚不传,散见《善鸣集》;闽县人郑定,著有《澹斋集》;永福人王尔,著有《虚舟集》;闽县人王褒,著有《养静集》; 闽县人周元,著有《宜秋集》;侯官人黄元,其集名已不传,此十人遗集已不尽传,是编能采撷菁华,存其梗概,颇能见闽中诗派的整体风貌。闽中十子皆宗法唐人,其佳者色泽高华,音调谐畅。但他们均有模拟过甚、食而未化的毛病,因而产生不良影响,故后人评论说:“考闽中诗派,多以十子为宗,厥后辗转流传,渐成窠臼。其初已有唐摹晋帖之评,其后遂至有诗必律,有律必七言,而晋安一派乃至为世诟厉。论闽中诗者,尝深病之。” 有 《四库全书》本。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禅宗语录。日本僧玄契重编,慧印校订。一卷。洞山悟本(807—869),即洞山良价,唐代禅宗僧人,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卒后谥号“悟本禅师”。此书是其语录及其他著述的汇编。由日僧玄契依据“古本”重集而成。书分“语录”和“语录之馀”两部分。后一部分载有《规诫》、《辞北堂书》等诗文。此书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
出家缘经
全一卷。东汉安世高译。又作出家因缘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旨在说明毁犯五戒之罪报,即:(一)杀生,若犯此罪,则有恒常痛苦、怨怨不息、思虑多恶、见者怖惧等十恶报。(二)偷盗,若犯此罪,则有恒为众疑、亲友恶逆等十恶报。(三)邪淫,若犯此罪,则有室家不和、危败躯身等十恶报。(四)妄语,若犯此罪,则有为人轻毁不起恭肃、虽言有实人不奉用等十恶报。(五)饮酒,若犯此罪,则有散尽财贿、恶名遐迩等三十五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