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尤

- 姓名:李尤
- 别名:字伯仁
- 性别:男
- 朝代:汉代
- 出生地:广汉(今属四川)人
- 出生日期:44年
- 逝世日期:126年
- 民族族群:
李尤(44年-126年),汉代文学家。字伯仁。广汉(今属四川)人。 少年即以文章显名,东汉和帝时永元年间,侍中贾逵举荐李尤,将他同司马相如、扬雄相比,于是朝廷召他到东观任职,拜兰台令史。汉安帝时为谏议大夫,与刘珍等人撰《汉记》。汉顺帝立,迁乐安相。去世时享年83岁。汉和帝时,侍中贾逵荐李尤有司马相如、扬雄之风,诏诣东观,拜兰台令史,作东观、辟雍、德阳诸观赋铭,《怀戎颂》,《政事论》7篇。汉安帝时,与刘珍共撰《汉记》。迁乐安相。《后汉书·文苑·李尤传》载其“年八十三卒。所著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凡二十八篇”。明张溥曰:“今诔颂哀典俱不见,《七叹》无传,惟有《七款》,岂叹字之伪邪?”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隋书·经籍志》著录“又有乐安相《李尤集》五卷”。《文心雕龙·才略》评曰:“李尤赋铭,志慕鸿裁,而才力沈膇,垂翼不飞。” 李尤的主要作品是《文选·鲁灵光殿赋》注引的《函谷关赋》和众多的铭文。徐松辑自《永乐大典》本《河南志》“后汉城阙古迹”条多次征引李尤铭。明代张溥辑有《李伯仁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严可均辑录今存文90余篇,其中铭84篇,赋6篇。6篇赋作皆有残缺,即《函谷关赋》《辟雍赋》《德阳殿赋》《平乐观赋》《东观赋》《七款》,从内容和题材方面看,都是宫馆和颂圣相结合的作品。
李尤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医学经验录·医案
《医学经验录·医案》是民国时期医学类书籍,作者是熊惠生。本书分为内科59个疾病、外科10个疾病、妇科26个疾病、儿科3个疾病,医案浅近易懂,复诊、预后都有讲,医案完整,便于学习。《医学经验录》第一编:证治概要。第二编:妇科辨论。第三编:病案记述。本网站收录内容为第三编:病案记述部分
风萧萧
现代长篇小说。徐訏著。上海怀正文化社1946年10月初版。作品以青年哲学家徐的自述形式,写了一个发生在太平洋战争前后的上海的间谍斗争和爱情故事。在上海“孤岛”,环境使徐无法从事他的美与善的哲学研究,因而不得不常在舞厅、酒吧寻求暂时的麻醉。他偶然救了美国海军军官史蒂芬,两人成了好友。由此,他结识了百乐门的红舞女、漂亮而多情的白苹,又结识了有着美国血统、艳若太阳的梅赢子,以及温柔纯真、富有音乐天才的美国少女海伦。他和白苹往来密切、情深缱绻,又欣羡梅嬴子的美艳,醉心于海伦的天赋和纯情。但他坚持独身主义,不特别钟情于一人。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他才了解到史蒂芬及其夫人都是美国特工人员,梅嬴子是他们的手下。他在史蒂芬太太的劝导下加入了他们的对日战线,并奉命盗窃被疑为日本间谍的白苹手中的密件。第一次成功了,第二次却暴露了。而白苹实际上是重庆派来的间谍,误会他是受日本间谍指使,奉命处决他,但未致死命。梅嬴子追踪至白苹寓所,拔枪相对,才得以相互了解。于是三人协同作战,亲密无间。在一次窃取日军梅武少将的秘密文件中,他们遇上了劲敌日本女间谍宫间美子。白苹英勇献身,梅、徐二人也暴露了身分。梅杀了宫间美子,为白苹报了仇。徐则婉言拒绝了海伦的恋情,赴内地为抗战尽力。作品“并无充实的生活基础,却以编织浪漫故事,抒发人生哲理见其特色,具有较重的感伤情调”(严家炎《中国现代名流派小说选·前言》)。被看作是抗战后期出现的“后期浪漫派”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徐訏的代表作品。
潜山集
宋诗别集。12卷。释文珦著。作者身入空门,其诗歌创作固然有一股禅气,如《真乐》:“人皆有所乐,此乐独吾真。一静灭万虑,空房无点尘。”但世俗情韵,亦甚强烈。既有如《采莲曲》中的思妇的哀伤:“荡桨入平湖,湖波渺无极。红白芙蓉花,何如妾颜色。采莲莫伤根,伤根不成藕。因思藕不成,悔作征人妇。”又有《母子吟》里骨肉分离的悲吟:“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更有如《世情》中旷达思想的表露:“世情多反复,衰荣难预卜。本是昔时笑,翻成今日哭”。“得失何足论,长歌倚修竹”。题材多样,佛家教义与世俗观念并存,为其作品的显著特色。《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多山林闲适之作,比兴未深,而即事讽喻,义存劝戒,持论率能中理”。本书除有《四库全书》本,还曾影印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民国十年官僚腐败史
公府官僚组织之法,开国以来,凡五变矣。因于中央行政制度上,无何等之关系,故人皆以总统之内幕私吏视之。在袁氏时代,元首专柄,故府秘书长之权,直驾各部总长而上。自黄陂以降,元首权渐替,公府各职员遂亦为人所轻。中惟秘书长既参机要,且有时可代表总统与诸方接洽。庶务长以官僚而为总统经理家事,皆非有密切交情者,不蒙畀任。其他翊卫处、礼官处、侍从武官处,虽不少阔老,若蒙满之王公、退闲之上中将等,而实际上尚不如传宣处之为人趋奉也。又如顾问、咨议等,固同一位置闲散,然频年内外龃龉,疏通奔走,端赖群材。
叶氏春秋传
二十卷。叶梦得撰。其平生着述颇多,除《春秋传》外,还着有《春秋考》、《春秋谳》、《春秋指要总例》、《石林春秋》、《石林居士建康集》、《石林词》、《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石林诗话》。叶梦得认为,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尽废三传以从经,苏辙《春秋集解》力主《左氏》而轻《公羊》、《穀梁》,皆不免有失偏颇。故此书参考三传以求经,不得于事则考于义,不得于义则考于事,相互发明。他评三传得失说:“《左氏》传事不传义,是以详于史而事未必实,以不知经故也;《公羊》、《穀梁》传义不传事,是以详于经而义未必当,以不知传故也。”因而他要斟酌三家,以求史实与大义之契合。如隐五年《经》:“春,公矢鱼于棠”。《公羊》、《穀梁》作“观鱼”。《公羊》以远观为讥,《穀梁》以亲卑者之事为非正,而《左传》则训矢为陈,以陈鱼而观之为非礼。杜预《集解》亦云“书陈鱼以示非礼”。而孔颖达《五义》则调和三传之说,认为陈鱼是“谓使捕鱼之人陈设取鱼之备,观其取鱼以为戏乐。”叶氏认为,“矢”字当从《左传》,且云“矢,射也。古者天子、诸侯将祭,必亲射牲,因而获禽亦以共祭。春,献鱼之节也。公将以盘游,盖托射以祭焉,以公为荒矣。于是公子驱谏曰‘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非其矢也。”’叶氏经文虽从《左传》,但解释则创新说,而其详于考证而少空谈。重视训诂和史实,正是叶氏治学之特点。此书于宋宁宗开禧中与《春秋考》、《春秋谳》一道,由梦得之孙叶筠刻于南剑州,此本今仍存,此外还有康熙《通志堂经解》本。
十地经论
凡十二卷。印度世亲着,北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等译。略称十地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系注释十地经(华严经十地品之别译)之作。内容系解说菩萨修行之阶位,十地融摄一切善法:初三地寄说世间之善法;次四地说三乘修行之相状;后三地则说一乘教法。此书为六朝时代地论学派所依据之重要典籍,至隋代净影寺慧远作十地义记十四卷(现仅存八卷)集其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