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献

谭献
  • 姓名:谭献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 出生日期:1832
  • 逝世日期:1901
  • 民族族群:

谭献(1832~1901),原名廷献,字涤生;更名后字仲修,号复堂,自号半厂(半庵)居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幼孤,赖祖母艰难育成。少负志节,嗜学苦读。咸丰中,游京师,得识朱琦、冯志沂、王拯、许宗衡等,与庄棫订交,成挚友。咸丰八年(1858)归,福建学政徐树铭延佐学幕。同治四年(1865)自闽返杭,为诂经精舍监院。六年,中举人。次年会试报罢,选署秀水教谕。后屡试不售,而有志于政事,于十二年借贷纳资得官县令,历官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含山诸县。光绪十三年(1887)以疾告归,家犹贫甚。十六年,张之洞延主湖北经心书院,越二年,病辞。卒于家。自言于经学嗜庄存与、庄述祖,于文章嗜汪中、龚自珍,于骈文嗜孔广森,诗歌嗜吴嘉纪、黄景仁,于词嗜纳兰性德、项鸿祚(《谕子书》)。其学从常州经今文学派,必求西汉诸儒微言大义,通古今治乱,知国家政刑典礼,以求济世。其词学亦承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之绪,而廓大之。力尊词体,亟推词为“乐府之余”,且发挥“寄托”说。选清人词为《箧中词》,又评点周济《词辨》,学者奉为圭臬。所为词含蓄蕴藉,词旨隐微,而凄惋沉郁,或孕时感。造语清隽,琅琅可诵。陈廷焯以为其“小词绝精,长调稍逊”,然“品骨甚高”,与庄棫并称(《白雨斋词话》)。近人尤尊其“开近三十年之风尚”(叶恭绰《广箧中词》),“亦近代词坛之一大宗师”(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其诗“大约古体效法汉魏,近体效法三唐”(陈来泰《寿松堂诗话》),不学宋人,高华清婉,“优柔善入,恻然动人”(吴怀珍《复堂诗序》)。骈文规仿六朝,而能免时人四六格调之累。有《复堂类集》二一卷(含文四卷、诗九卷、词二卷、日记六卷),另有《复堂文续》五卷。辑《箧中词》六卷,续三卷。其弟子徐珂辑其论词诸说为《复堂词话》。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六,夏寅官《谭献传》(《碑传集补》卷五一)。

谭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桐谱

桐谱

植物学著作。北宋陈翥撰。1卷。庆历间,翥与兄弟分居,以所分山地植桐、竹。披榛棘,陟峰峦,采集良种,选地而艺。至皇祐时已植桐数百株。遂据实践经验撰为此书。皇祐元年(1049)作序,三年后,全书完成。书共16,000余字,分为10篇。“所出”叙产地分布;“杂说”辑录栽培史料;“记志”述生产研究经历;“诗赋”以咏桐形式阐其科学见解与社会思想。“叙源”、“类属”、“种植”、“所宜”、“采斫”、“器用”诸篇,对泡桐及其栽植、利用,作系统论述。所述形态、生态特征,及解剖比较,辨明桐与梧桐非为一类。又正确区分白花桐(白花泡桐)、紫花桐(绒花泡桐)之小异,精确程度接近于现代分类法。而于苗木选择、幼苗繁育、栽植、平茬、抹芽、修枝、中耕、追肥技术、幼林抚育、采伐方法等都有论述。在加工利用方面,指出桐木质轻、耐腐、耐蛀、不易拆裂等性质。认为紫花桐文理细,体性紧,甚光滑,用于琴、瑟、甄、杓、棺、椁、梁、柱,“莫比其固”。还论及大田农作与林业、用材林与经济林关系等,多精见。此书为宋代泡桐知识的系统总结,虽偶有错失,但不失为林业科技史上深有影响的重要著作。有《说郛》、《唐宋丛书》、《适园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元代著名道士陈致虚(字观吾)注。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至元丙子年(1276)作者自序,概述《度人经》要旨。认为灵宝度人之道即金液归真,形神俱妙之道也。但世人只知念诵祈祷,而不知有还丹久视之道。故本书作者分别以「道用」、「世法」注解经文。所谓「道用」,即金丹内修之法,学道者「依之修行而登仙」。所谓「世法」,即诵经祈祝外修之法,世人「精勤诵念而求福」。自南北朝唐宋以来,《度人经》注家或主道用,或主世法。本书作者则兼采两派之说,主张「修行人道用和世法并行,以道用而隐世法,以世法而全道用,是为性命双修」。此种主张符合元代全真道内外双修功行两全的教义。

求野录

求野录

一卷。原题客溪樵隐编,即明邓凯撰。《求野录》记永历覆亡时事,自永历十二年(1658年)起,迄于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帝被俘于昆明遇害止。首述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等人事,既而述永历帝亡入缅甸,后被新缅王献于吴三桂之史实。于李定国苦心支撑,力图恢复之事记载较详。书用纲目体。《求野录》与《也是录》均为记述桂王由滇入缅事,起迄年月相同,叙事相近,而《求野录》中叙李定国军中事较详细,为《也是录》中不载。作者身历其境,记叙应不失实。但全祖望认为《求野录》于李定国责之太过,似过于苛求。李念慈、傅以礼等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求野录》即《也是录》作者邓凯所撰,最初提出这一看法的是《南疆逸史》的作者温睿临。近人夏定域先生则认为客溪樵隐似为永历朝湖广巡抚胡钦华所撰,因明亡后胡钦华即隐居于贵州余庆县之客溪,且认为《求野录》即胡所作《天南纪事》之别称。《求野录》有《明季稗史汇编》本、《三异词录》旧抄本、《明末十家集》本、《八家集》抄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法华经大成科

法华经大成科

法华经大成科,一卷,清际庆排录,惟铉序。

偃溪广闻禅师语录

偃溪广闻禅师语录

偃溪广闻禅师语录,二卷,宋广闻说,如珠、光从、道鑑等编,尤焴序,汤汉序,有遗表、塔铭,附拾遗,又云佛智禅师语录。南岳下第十八世,嗣浙翁琰。宋开庆元年(1259)序刊。又名《偃溪和尚语录》、《偃溪佛智禅师语录》、《径山偃溪佛智禅师语录》。主要辑录其住净慈、智度、万寿等禅寺的语录、普说、法语、偈颂、佛祖赞、自赞、小佛事、题跋、遗表、塔铭等。收入《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六套。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一卷,唐实叉难陀译。普贤菩萨说见佛之法。佛在如来神力所持之处,普贤大众之所围绕。有十大菩萨,各与眷属忽集。众问普贤,此诸菩萨从何国来?普贤令其入定观察,竟不能知。三番请问,普贤示以观察之法,乃见皆在如来身中广大国土佛道场内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