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骃

- 姓名:裴骃
- 别名:字龙驹
- 性别:男
- 朝代:南朝
- 出生地: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裴骃[yin],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南朝著名史学家,与父亲裴松之、孙子裴子野,并称“史学三裴”。继承家学,博览宏识,官至南中郎将参军。著有《史记集解》,成为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裴骃为《史记》作注而垂名于中国史坛。他反复研究《史记》,作《史记集解》,在其序中引用班固话语来评价《史记》:“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博采经传百家及先儒学说,凡对作注有所裨益,便广而录之;凡所注引,务必去其浮言游辞,取其精旨要义;如各家说注不同,则兼收并蓄,不肯偏弃;如有未详之处,宁缺不议,不凭臆想,妄加解说。终成《史记集解》八十卷不朽之作,成为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与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合称“史记三家注”。
裴骃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群星灿烂的年代
《群星灿烂的年代》是俄国作家伊·伊·帕纳耶夫的一部文学回忆录,也是一部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纪实文献,诗人、作家被流放西伯利亚,农民运动风起云涌,阶级力量急剧分化,文学流派也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是一部翔实的俄国文学史和社会思想史史料。 作者帕纳耶夫出生于十九世纪初期,活跃于十九世纪三十至六十年代的俄罗斯文坛,这一时期,正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星光璀璨的“黄金时代”,普希金、莱蒙托夫、赫尔岑、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大师都在这一时期在文坛盛名远扬或崭露头角,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先进知识分子也在这一时期确立了革命民主主义观点,倡导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巴纳耶夫处于这一时期的文学圈子中心,同他们关系密切,十分熟悉,通过回忆与这些文学家及知识分子的交往,向我们还原了那个群星璀璨的黄金时代的文坛日常,也记述了这些文学大师们不为人知的生活及创作细节。
岭海兰言
区金策编著的《岭海兰言》,对养兰之理法研究颇深,说理贴切,含意精深,读之如含橄榄回味无穷。每章每节均有精妙之理。“序言”首句:“天下之理,一而已”。养兰如能真正明白“一”的道理,可谓精矣。
金陵琐事
明代笔记杂著。4卷。周晖著。焦竑在序中论本书:“上关典常,复及俶诡,包前修之往行,具名流之嘉话。下而街谈巷议,与圣人所不语者,往往在焉。读之可以辨风俗,徵善败。国史郡乘,或裨其阙,非徒小说之靡而已。”是书所记政坛趣闻、里巷俗议、名人逸事,多有风趣。文字长短不一,风格或庄或谐。其专记文学者有曲品、诗话等名目。“曲品”论述了金陵20个戏曲家,如陈铎、徐霖、金銮、张四维等,并对他们的曲作成就进行了评论。“诗话”则对诗人马湘兰、徐霖等人做了评介,还引述了他们的名篇名句。“画品”还介绍了金陵画家。这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金陵社会风俗的写照,也是金陵地方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该书有明刊本,民国“国学珍本文库”第一集)排印本。
太上济度章赦
《太上济度章赦》,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出于唐代。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表奏类。上卷、中卷辑录奏章三十二篇,有延生解厄章、谢上安宅章、谢罪祈雨章、祈嗣章、祈禄章、禳火灾章等,用于各种斋醮祈禳法事。另有祈禳通用诸章官式十六条,用于祈请神灵保蚕、保胎、逐盗、保六畜、除官讼、除颠邪、保远行、解冤愆等等。下卷收入玉清大赦,青玄大赦、玉皇上帝徽号宝赦等三种启奏文,用于修斋度亡,祈请神灵赦免死者罪愆。
春秋简书刊误
二卷。清毛奇龄撰。此书是清人校勘《春秋》经文取得成绩之第一部。毛氏认为,《春秋》经书是依据鲁史简书修成,而《左传》则是依据各国史记之策书而作。《公羊》、《穀梁》“两家杜撰,目不见策书,徒以意解经,故经多误字,而《公羊》且复以里音市语谰謱其间,其所存圣经已非旧矣”。故其书以《左传》为主,而附载《公羊》、《穀梁》之异文,辨正其谬。其书舍《左传》之经文而从《公羊》者,只有襄公十二年“卫侯出奔齐”一条。毛氏认为,《公羊》、《穀梁》是口耳相传,未见策书,而口耳相传必然会产生“声转之误”,此为毛氏考证的基点之一。如隐公元年《经》“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公》、《穀》“蔑”俱作“昧”;隐公四年《经》“卫州吁弑其君完”,《穀》“州”作“祝”,毛氏皆认为是声转之误。他如考定会袲不当有齐侯;单伯送王姬,不应作逆;公伐齐纳子纠,不应无“子”字;齐人歼于遂,不应作瀐;襄五年救陈,有郑世子华;栾书救郑,不应作侵郑;齐栾施不应作晋栾施;叔孙婼不应名舍;卫赵阳不应作晋赵阳之类,皆有根据。至于经书“冬,宋人取长葛”,《左传》却作秋,毛氏但知经传不符,不知《左传》记宋事用商正,商正之秋正当周正之冬;庄公六年《经》“齐人来归卫俘”,而王传皆作“宝”,毛氏引《尚书》序“俘厥宝玉”,认为囚人曰俘,而取宝亦曰俘,不知宝古文作,经文之俘,乃隶定时之讹,三传不误而经文误,如此之类,不免白璧之瑕。现存《西河合集》本、阮刻《经解》本。
般若心经发隐
般若心经发隐,一卷,明正相解并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