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敬

- 姓名:胡思敬
- 别名:字瘦篁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西新昌(今宜丰)人
- 出生日期:1869
- 逝世日期:1922
- 民族族群:
胡思敬(1869—1922)字瘦篁,一字瘦唐,亦作漱唐,号退庐,一号艮庐居士。江西新昌(今宜丰)人。祖父官贵州镇远知县,太平天国时为贵州起义苗民所杀。少以“忠节之后”自励,好文词,有名于时。光绪二十年(1894)会试中式,次年补殿试,成进士,选庶吉士,二十四年散馆,改吏部主事。宣统元年(1909)荐补监察御史。时清政府方行“预备立宪”,三年内上疏四、五十,反对立宪,皆被置之,乃“自劾”去官。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命。1917年张勋复辟,“授副都御史”,急驰赴“任”,中道闻张勋败而返。隐于家乡问影楼中,潜心宋朱熹、二程等五子书,“以四书五经为身心性命之根”。1922年出游,卒于南昌。少时以文章意气自豪,入仕后不甚措意。庚子事变时作七绝纪事大型组诗《驴背集》,体制同贝青乔《咄咄吟》,每首咏一事,每诗一注,自义和团兴起始,至签订和议终,于八国联军劫掠残杀多所揭露,或称“史诗”。又作小说《救劫传》一六回,诋义和团。晚岁诗作,多咏闲居生活寓遗老故国之思。为文“识议卑浅”(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著有《退庐文集》七卷、《退庐诗集》四卷,《驴背集》四卷,《戊戌履霜录》四卷等。事见刘廷琛《胡公漱唐行状》(《碑传集补》卷一○),陈毅《副都御史胡退庐墓表》(汪兆镛《碑传集三编》)
胡思敬的主要著作有:《退庐疏稿》四卷(附《附录》一卷)、《驴背集》四卷、《丙午厘定官制刍论》二卷(附《附录》一卷)、《戊戌履霜录》四卷、《王船山〈读通鉴论〉辨正》二卷、《盐乘》十六卷、《国闻备乘》四卷、《大盗窃国记》一卷等。《〈古文辞类纂〉补》、《圣武记纂误》、《鲁论六要类释》,《问影楼舆地丛书》(共十五种、四十四卷);《问影楼丛刻初编》(共九种、三十六卷);《豫章丛书》(共收唐宋以来江西历代名人著作经、史、子、集一百零三种、六百九十四卷、二百六十六册)。 还有《退庐诗集》4卷、《驴背集》4卷、《盐乘》16卷、《王船山读通鉴辨正》2卷(由南昌退庐全书本,刊于1913年)。共五种。此外,尚有《退庐文集》7卷、《陟岵集》2卷、《陟屺集》2卷、《莱舞集》2卷、《问影楼藏书目录初稿》3卷、《续稿》2卷、《退庐疏稿》4卷、《补遗》1卷、《丙午厘定官制刍论》2卷、《附录》1卷、《戊戌履霜录》4卷、《审国病书》1卷、《九朝新语》16卷、《十朝新语外编》1卷、《国闻备乘》4卷、《大盗窃国记》1卷、《理学类编校勘记》1卷、《年历考》2卷附《校勘记》1卷、《藏一话腴校勘续记》1卷、《拾遗录校勘续记》1卷、《文标集校勘记》1卷、《云台编校勘记》1卷、《舍人集校勘记》1卷、《宗伯集校勘记》1卷、《朝散集勘校记》1卷、《曲阜集校勘续记》1卷、《王魏公集校勘续记》1卷、《溪堂集校勘补遗》1卷、《飘然集校勘续记》1卷、《野处类稿校勘记》2卷、《应斋杂著校勘记》1卷、《诚斋策问校勘续记》1卷、《云庄集校勘记》1卷、《义丰集校勘记》1卷、《自鸣集校勘记》1卷、《格斋四六校勘记》1卷、《云坡舍人集校勘续记》1卷《〈后记〉》1卷、《碧梧翫芳集交勘记》1卷、《须溪集校勘记》1卷、《芳洲集校勘续记》不分卷、《松巢漫稿校勘续记》不分卷、《揭文安公集校勘记》1卷、《乐庵遗稿校勘续记》1卷、《仅存集校勘续记》不分卷、《范德机诗集集校勘记》1卷、《芳谷集校勘记〉1卷、《山窗余稿校勘记》1卷、《寓庵诗集校勘续记》不分卷、《静居集校勘续记》1卷、《春雨轩集校勘续记》不分卷、《岂山文集诗集校勘记》1卷、《髻山文钞校勘续记》1卷、《朱中尉诗集校勘续记》1卷、《四照堂文集诗集校勘记》1卷《校勘记补》1卷、《耻夫诗钞校勘记〉1卷、《怀葛堂集校勘续记》1卷、《畅谷文存八卷附校勘记》1卷、《寒夜录校勘续记》1卷、《豫章诗话校勘记〉1卷等;还有《古文辞类纂补》、《圣武记纂谈》、《鲁论方要类释》、《明人小史八种》、《九宋人集》、《元二大家集》等。并辑有《三家易说》三种4卷、《问影楼舆地丛书》15种46卷。
胡思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台海见闻录
本书凡四卷-今存二卷,董天工撰。天工字典斋;福建祟安人。清雍正癸卯(元年)拔贡,乾隆十一年任彰化教谕。十五年秩满忧居,为答友朋之询问,尝就在台见闻,征诸文献,编次成书。首有「自序」,对其内容略作提纲云:「首山川、建置以及官爵、武备、田赋输将、备考条例,次风俗、物产、名贤、烈妇,至于词赋诗歌择咏台风土者录之,名曰「见闻录」;分卷为四,以为笔谈』。此书于乾隆十八年刊,台湾省立台北图书藏有前二卷,缺卷三、卷四。卷一有山川、建置、官制、营制、武备、船政、田赋、盐课、水陆饷、官庄诸目,卷二有汉俗、番俗及台卉、果、蔬、木、竹、草、禽、兽、鳞等纪载;至后二卷虽无目可稽,然按「自序」所云,当属贤良、节烈等人物传述与词赋诗歌之选录。
吴氏中馈录
宋代浦江 (今浙江义乌) 吴氏撰 (佚名)。全书内容分脯鲊 (以动物为主的菜肴)、制蔬(素食)、甜食 (面点和小吃) 3类,共70多个品种。对每个品种的选料、加工、调味、火候等具体操作程序均有详细记叙,通俗易懂。该书涉及不同的烹饪原料与调味品115种,烹调、加工、选料的方法与原料加工后的形状有120多种,其中有许多名词术语至今仍在使用,对研究中国烹饪技术的发展和演变有参考价值。
伤寒微旨论
北宋·韩祗和撰。韩氏为宋哲宗时人, 对《伤寒论》研究颇深, 乃于元祐元年(1086) 撰成此书。原书早佚, 而《永乐大典》内散见颇多, 王好古《阴证略例》中间引其文。《四库全书》纂集者乃“采掇荟萃, 复成完帙, 谨依原目, 厘为上下两卷”。上卷内容为伤寒源、伤寒平脉、辨脉、阴阳盛虚、治病随症加减药、用药逆等八篇。下卷内容为总汗下、辨汗下、药力轻重、温中、大小便等七篇。全书共十五篇,间附方论。书中强调伤寒不可早下, 重视时辰季节对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影响。但祗和“纯以温暑作伤寒立论, 而即病之伤寒反不言及, 此已是舍本徇末, 全不能窥仲景蕃篱”。(王履《伤寒溯洄集》)。本书对仲景旨意多有发挥。现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1914年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等。
传家宝
《传家宝》乃清代文人石成金编著。石成金字天基,号惺斋,扬州人,生于清代顺治十六年,卒于乾隆初年。《传家宝》分为四集,每集八卷,共计三十二卷。此书虽非儒、释、道大乘之作,亦非《菜根谈》之类的禅机妙语,但却有以事论理之功。本书着重于世事人伦之道,诸等根智,皆可阅读受益。对于修道者,有助于修身养性;对普通人,可利于平泰安康;对愚顽执迷者,可起规劝教诲之用。本书作者,性情慈善,聪颖才智,《传家宝》一书对世俗民风不无教化作用,对人心不无裨益,故应被后人所尊重。最后本人要说的是,本书既然不属于正宗的理学书籍,读者也就大可不必拘其理、论究竟,只要随其心,或消遣、或舒怀、或惕厉而已矣。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两卷,圆瑛大师著。
学佛考训
十卷,清净挺辑。读书难读佛书尤难不博通不旁览遂呶呶于是非得失之间盖鲜有合也俍亭和尚于学无不窥著书满家已卓卓自命矣虽然犹有虑今所称禅学者皆闇于绿字赤文者也经生之家守其师说又不习禅典奈何于是取三古以来百世而上华梵语言及其行事探逸集微判为十部碎金积玉一无所遗大要足以赞空王延慧命扶庶类正人伦一览之间儒佛毕备矣俍和尚之心何其广且大也息波道人见而善之充厥篇章更为诠次用投贝叶之林将补贯华之义余欢喜踊跃敬题其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