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敬

- 姓名:胡思敬
- 别名:字瘦篁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西新昌(今宜丰)人
- 出生日期:1869
- 逝世日期:1922
- 民族族群:
胡思敬(1869—1922)字瘦篁,一字瘦唐,亦作漱唐,号退庐,一号艮庐居士。江西新昌(今宜丰)人。祖父官贵州镇远知县,太平天国时为贵州起义苗民所杀。少以“忠节之后”自励,好文词,有名于时。光绪二十年(1894)会试中式,次年补殿试,成进士,选庶吉士,二十四年散馆,改吏部主事。宣统元年(1909)荐补监察御史。时清政府方行“预备立宪”,三年内上疏四、五十,反对立宪,皆被置之,乃“自劾”去官。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命。1917年张勋复辟,“授副都御史”,急驰赴“任”,中道闻张勋败而返。隐于家乡问影楼中,潜心宋朱熹、二程等五子书,“以四书五经为身心性命之根”。1922年出游,卒于南昌。少时以文章意气自豪,入仕后不甚措意。庚子事变时作七绝纪事大型组诗《驴背集》,体制同贝青乔《咄咄吟》,每首咏一事,每诗一注,自义和团兴起始,至签订和议终,于八国联军劫掠残杀多所揭露,或称“史诗”。又作小说《救劫传》一六回,诋义和团。晚岁诗作,多咏闲居生活寓遗老故国之思。为文“识议卑浅”(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著有《退庐文集》七卷、《退庐诗集》四卷,《驴背集》四卷,《戊戌履霜录》四卷等。事见刘廷琛《胡公漱唐行状》(《碑传集补》卷一○),陈毅《副都御史胡退庐墓表》(汪兆镛《碑传集三编》)
胡思敬的主要著作有:《退庐疏稿》四卷(附《附录》一卷)、《驴背集》四卷、《丙午厘定官制刍论》二卷(附《附录》一卷)、《戊戌履霜录》四卷、《王船山〈读通鉴论〉辨正》二卷、《盐乘》十六卷、《国闻备乘》四卷、《大盗窃国记》一卷等。《〈古文辞类纂〉补》、《圣武记纂误》、《鲁论六要类释》,《问影楼舆地丛书》(共十五种、四十四卷);《问影楼丛刻初编》(共九种、三十六卷);《豫章丛书》(共收唐宋以来江西历代名人著作经、史、子、集一百零三种、六百九十四卷、二百六十六册)。 还有《退庐诗集》4卷、《驴背集》4卷、《盐乘》16卷、《王船山读通鉴辨正》2卷(由南昌退庐全书本,刊于1913年)。共五种。此外,尚有《退庐文集》7卷、《陟岵集》2卷、《陟屺集》2卷、《莱舞集》2卷、《问影楼藏书目录初稿》3卷、《续稿》2卷、《退庐疏稿》4卷、《补遗》1卷、《丙午厘定官制刍论》2卷、《附录》1卷、《戊戌履霜录》4卷、《审国病书》1卷、《九朝新语》16卷、《十朝新语外编》1卷、《国闻备乘》4卷、《大盗窃国记》1卷、《理学类编校勘记》1卷、《年历考》2卷附《校勘记》1卷、《藏一话腴校勘续记》1卷、《拾遗录校勘续记》1卷、《文标集校勘记》1卷、《云台编校勘记》1卷、《舍人集校勘记》1卷、《宗伯集校勘记》1卷、《朝散集勘校记》1卷、《曲阜集校勘续记》1卷、《王魏公集校勘续记》1卷、《溪堂集校勘补遗》1卷、《飘然集校勘续记》1卷、《野处类稿校勘记》2卷、《应斋杂著校勘记》1卷、《诚斋策问校勘续记》1卷、《云庄集校勘记》1卷、《义丰集校勘记》1卷、《自鸣集校勘记》1卷、《格斋四六校勘记》1卷、《云坡舍人集校勘续记》1卷《〈后记〉》1卷、《碧梧翫芳集交勘记》1卷、《须溪集校勘记》1卷、《芳洲集校勘续记》不分卷、《松巢漫稿校勘续记》不分卷、《揭文安公集校勘记》1卷、《乐庵遗稿校勘续记》1卷、《仅存集校勘续记》不分卷、《范德机诗集集校勘记》1卷、《芳谷集校勘记〉1卷、《山窗余稿校勘记》1卷、《寓庵诗集校勘续记》不分卷、《静居集校勘续记》1卷、《春雨轩集校勘续记》不分卷、《岂山文集诗集校勘记》1卷、《髻山文钞校勘续记》1卷、《朱中尉诗集校勘续记》1卷、《四照堂文集诗集校勘记》1卷《校勘记补》1卷、《耻夫诗钞校勘记〉1卷、《怀葛堂集校勘续记》1卷、《畅谷文存八卷附校勘记》1卷、《寒夜录校勘续记》1卷、《豫章诗话校勘记〉1卷等;还有《古文辞类纂补》、《圣武记纂谈》、《鲁论方要类释》、《明人小史八种》、《九宋人集》、《元二大家集》等。并辑有《三家易说》三种4卷、《问影楼舆地丛书》15种46卷。
胡思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孤独旅者
《孤独旅者》是凯鲁亚克一些已出版的和未出版的小说片段的合集,这些文字均关注这样一个主题:旅行。描写了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人和城市。与凯鲁亚克以数字般的精确再现都市人的孤独。在他笔下,工业化社会中“单向度的人”的生活使每个人都如机械一般准确。在这部松散的遗作中,“流浪者宣言”,制度、法律、婚姻都是人类因为害怕孤独而做出的无奈的选择;愤怒则是一种对此充满了进攻性和欢乐的力量;互助、友爱、平等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而商业、科技、管理都只是获取幸福生活的工具。
老泉文钞
十卷。宋苏洵撰,明茅坤选评。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文学家、藏书家,曾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二苏文钞》四十八卷并加评语刊行于此。是本也坤所选编并加评语,红黑二色套印本,盖万历年间所刊。计书、状14篇,论37篇,记4篇,说2篇,引2篇,序1篇。
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明汤显祖作。论述了戏剧的产生与发展、戏剧的力量和作用、演员的修养和表演诸问题。认为“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因此,戏剧起源于“情”。指出戏剧的力量和作用,在于表现人生、表现历史的极大可能性,能够“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万物之途,攒古今之千变”,从而说明戏剧可以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突破现实时空的限制,在舞台上创立一个意象中的世界;还指出戏剧具有感发人情、陶冶性灵、启迪良知的伟力。总结了表演艺术的规律性,即要求演员全身心献于艺术,“一汝神,端而虚”,“绝父母骨肉之累,忘寝与食”;注重平时的生活积累与艺术修养,“动则观天地人鬼世器之变,静则思之”,“少者守精魂以修容,长者食恬淡以修声”;有求真而传神的艺术表演,“微妙之极,乃至有闻而无声,目击而道存”;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引起联想,进入完全忘我的境界,“舞蹈者不知情之所自来,赏叹者不知神之所自止”。载于《汤显祖诗文集·玉茗堂文之七: 记》。
易象图说
六卷。元张理撰。此书分内外两篇,篇各三卷。内篇有《本图书》、《原卦画》、《明蓍策》三卷; 外篇有 《象数》、《卦爻》、《度数》三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该书“于元会运世之升降,岁时寒暑之进退,日月行度之盈缩,以及治乱之所以倚伏,理欲之所以消长,先王制礼作乐、画井封疆,一切推本于图书”。作者认为图、书是天地阴阳之象,《易经》之所以能 “成变化而行鬼神”,原因全在于图、书之象与数。所以,本书以朱熹《周易本义》所附之九图为基础,推衍为十二图,以明阴阳、刚柔、奇偶之象。其中对圆图、方图的解释,皆与道教易相吻合。此书可谓《皇极经世》之支流,陈抟、邵雍图书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此书已为“道藏”所录,有 《正统道藏》刻本,《四库全书》本等。
杨文忠公三录
明杨廷和著。8卷。书前有明嘉靖六年(1527)著者序、万历三十一年(1603)温纯序,另有乔宇序,年分不详;“辞谢录”前又有明嘉靖元年(1522)林俊序。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纪昀等校后发抄,集于国立故宮博物院所藏清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史部内。著者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弘治二年(1489)进修撰,改左春坊左中允,侍皇太子讲读,拜左春坊大学士,充日讲官。正德二年(1507)由詹事入东阁属典诰勅,改南京吏部左侍郎,迁南京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后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再加光禄大夫柱国,迁改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进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卒谥文忠。本书辑著者历任诸职所作奏疏。书名三录,实分四部:(1)题奏前录,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间所上; (2)题奏后录,明世宗嘉靖(1522—1566)年间所上;(3)视草余录,明武宗正德年间至明世宗嘉靖年间任职内阁时所作;(4)辞谢录,正德、嘉靖年间所上。“题奏前录”与“题奏后录”内有自劾不职乞赐罢黜以答天遣疏、请遵祖训以光圣德疏、请处决重囚疏、论紧急贼情疏、议处反贼疏、议处反贼第二疏、请慎重调理疏、请正大狱疏、论大婚诰谕疏、论大婚诰谕第二疏、请一法令以息群议疏等目。“视草余录”记朝廷奏对之言及政事可否之议。“辞谢录”辑辞职谢恩诸疏。
大部妙玄格言
大部妙玄格言,二卷,宋善月述,外题妙玄格言,内题大部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