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秀

赵师秀
  • 姓名:赵师秀
  • 别名:字紫芝,号灵秀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 出生日期:1170
  • 逝世日期:1219年
  • 民族族群: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太祖八世孙。绍熙元年进士。庆元元年,为上元主簿。嘉泰三年,为瑞州推官(《正德瑞州府志》卷七)。入江东安抚司幕(翁卷《送赵紫芝为江东从事》),官终知天台(释永颐《悼赵宰紫芝甫》)。后病寓临安,嘉定十二年卒,年五十(苏泂《寄赵紫芝》“同年今半百,同病半年赊”、薛师石《寄题赵紫芝墓》“辛未联诗别,九年成恍惚”)。工诗,宗贾岛、姚合,与徐照、翁卷、徐玑合称“永嘉四灵”,而在四人中成就最高。尝选姚、贾诗为《二妙集》,所选以五言为主。又编《众妙集》,自沈佺期以下,共选七十六家,不收杜甫诗,而选刘禹锡诗最多。自作诗也多取唐人为法,或沿其句法,或袭其意趣,如《送真玉堂》诗“每于言事际,便作去朝心”,即用唐人林宽《送惠补阙》成句;《寄赵昌父》诗“忆就江楼别,雪晴江月圆”,用无可《同刘升宿》“忆就西池宿,月圆松竹深”诗意;《瓜庐》诗“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罗大经谓其取唐人诗句合为一联(《鹤林玉露》乙编卷三),黄异以为取姚合《送宋慎言》“驿路多连水,州城半是云”语意(《诗人玉屑》卷一九引《玉林诗话》)。其诗取姚合、贾岛诗句为多,故刘克庄称其“诗语往往有与姚、贾相犯者”(《后村诗话》新集卷三)。其诗崇尚白描,追求“野逸清瘦”的风趣,以矫江西派“资书以为诗”之失,讲究“于狭见奇,以腴求瘠”(林希逸《方君节诗序》),因此往往以“一联一句擅名”,而不能“通体皆工”,自称“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未如之何矣”(刘克庄《野谷集序》)。长于五律、七绝,其中写景状物的警句,如“楼钟晴听响,池水夜观深”(《冷泉夜坐》),“瀑近春风湿,松多晓日青”(《桐柏观》),“禽翻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呈二友》),“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每为人所称引。《直斋书录解题》卷二○著录有《师秀集》二卷,别本《天乐堂集》一卷,已佚。今存《清苑斋集》一卷,有明潘是仁辑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本、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全宋诗》卷二八四一至二八四二录其诗二卷。事迹见《弘治温州府志》卷一○。

赵师秀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特利斯当与伊瑟

作者是[法] 贝迪耶,译者是罗新璋。《特利斯当与伊瑟》是法国中世纪骑士文学中一部不朽的杰作。作品讲述了一个生相爱、死相随的动人故事。特利斯当是中世纪的传奇人物,为国王去异域求金发公主为后,返航途中,与金发伊瑟一起误饮了药酒,便突发一种奔腾放肆、势不可御的激情。作品以骑士的冒险经历开头,主要表现特利斯当对王后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和不避风险的追求。骑士这种“风雅之爱”,开创了对女性的诗意的崇拜。文章家施康强称:翻译这本书,相应要求译者使用一种现代汉语有别的白话,造成时间上的距离感;译者的这一努力是成功的。

王应震要诀

清王应震著,该书首论四十四字要诀,为王氏临证经验之总结,颇切实用;再列润脾阴汤等五方,亦具新意;后收医案二十三则,擅长补益而重肺脾肾三脏;末附程绍南医案八十七则,理法方药亦颇精当,有一定临床价值。现存清光绪间傅颜庄抄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太上救苦天尊说消愆灭罪经

太上救苦天尊劝人为亡人建道场,礼拜地狱十王,以求超度。地狱十王之称,始自唐末。本经于王号之后又加真君号,其出现当更迟于唐。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长飞纲司命大箓。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言飞步南斗六星法术,配以符图。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神符类。以符箓飞升之法。绘南斗六真、南斗玉女像及南斗符。

电网外

叶紫著。原题《王伯伯》。发表于1933年《文学新地》1卷2号。王伯伯是个安份守己的农民,当反动派军队为了对付周围红军的阻击而在他家乡架设起电网时,他留恋家土,不肯随儿子到红军那里去。结果被敌人抓去,在三天里经过无数次的盘问和拷打,终因“并非乱党”,被赶出“行辕”。回到家时,房子被反动派烧掉,儿媳被敌人杀害。在绝望中他企图自杀,但想到在红军的孩子和一群向往着“穷人打天下”的弟兄,终于离开茅棚,勇敢地走向那有太阳的地方去。作品通过王伯伯的遭遇,愤怒抨击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革命“围剿”中的血腥统治,表现了老一代农民的觉醒。描写王伯伯由对敌人抱幻想到开始觉醒的思想转变过程,真实动人。小说曾被鲁迅称为带有世界性的战斗的作品。

观佛三昧海经

梵名Buddha -dhya^na-sama^dhisa^gara-su^tra 。凡十卷十二品。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又称观佛三昧经、观佛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此经系佛于迦毗罗城尼拘楼陀林中,为父王阅头檀、姨母憍昙弥等所说,教以住观佛三昧,并谓此三昧功德深广,能得解脱。此经凡十二品:(一)六譬品,(二)序观地品,(三)观相品, (四)观佛心品,(五)观四无量心品,(六)观四威仪品,(七)观马王藏品,(八)本行品, (九)观像品,(十)念七佛品,(十一)念十方佛品,(十二)观佛密行品。又开元释教录卷十四单译阙本录举出鸠摩罗什译之观佛三昧经一卷,然其与此经之异同则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