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时敏

管时敏
  • 姓名:管时敏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华亭(上海松江)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管时敏,生卒年月不详,明代诗人。初名讷,以字行。华亭(上海松江)人。9岁能诗,长师杨维桢,友袁凯,其诗艺大进。洪武九年(1376),征拜楚王府纪善。洪武十四年,从楚王就藩武昌。后升左长史。洪武十五年,他以“朝回不放寸阴间,十日工夫画一山”诗寄陆闿,可见其勤奋。洪武十九年,从征古州少数民族,并作《军屯十万坪》诗炫功。永乐元年(1403),所著《蚓窍集》10卷在武昌刊行。永乐五年,卸长史职,留居武昌,筑室黄屯山,命曰全庵。他的诗歌创作,力求体制严整、语调清峻,着意学习唐音。如《秋夜》:“不寐耿长夜,揽衣徒歔欷。阴虫吟近砌,凉飙动疏帏。素抱殊未释,清欢念多违。岂惟南飞鹊,兹夕无所依。”《四库全书》馆臣认为:“时敏学诗于杨维桢,而不蹈袭维桢之体。所作舂容淡雅,多近唐音。”实际上,他的诗作远逊于杨维桢,关键在于缺少创作个性。其著作除《蚓窍集》外,还有《秋香百咏》、《还乡纪行》。

管时敏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早期上清派符箓,约出于东晋南朝。《三洞奉道科戒仪范》着录「上清太上琼宫灵飞六甲箓」,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言存思六甲玉女,吞服六甲神符之术。其内容与《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一书大体相同,唯文字和符图稍有差异,盖系同一道书之不同版本。

青龙传

青龙传

叙述刘墉之孙参劾国戚黄士功兄弟,道光帝微服私访的故事。

远志斋词衷

远志斋词衷

词话。一卷。清邹祗谟撰。邹祗谟,生于明崇祯年间,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晚年广为交际,与王士禛过从甚密。工词,有《丽农词》二卷。《远志斋词衷》共六十三则,着重论述词的体制、词牌、声韵以及风格特色诸方面,并对前人论词之语多所阐述。作者强调作词要求神似,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宋词至白石、梅溪,始得个中妙谛。”主张咏古词须有寄托,说:“词至咏古,非惟著不得宋诗腐论,并著不得晚唐人翻案法。反复流连,别有寄托。”评价辛弃疾词也颇中肯,说:“稼轩雄深雅健,自是本色,俱从南华冲虚得来。然作词之多,亦无如稼轩者。中调、短令亦间作妩媚语,观其得意处,真有压倒古人之意。”“词至稼轩,经子百家,驱斥如意。”对豪放词的态度与浙西词派的看法很不一样。此书有若干则论述诗词的不同特色,从体裁、格调、用韵等方面加以阐述,也颇有见解。其辨调名原起,认为“宋人词调不下千余,新度者即本词取句命名,余俱按谱填缀,若一一推凿,何能尽符原指。安知昔人最始命名者,其原词不已失传乎。且僻调甚多,安能一一傅会载籍。”“大率古人由词而制调,故命名多属本意。后人因调而填词,故赋寄率离原辞。曰填、曰寄,通用可知。”都较有说服力。有《赐砚堂丛书》本、《词话丛钞》本。近人唐圭璋编入《词话丛编》,1986年中华书局版。

论语孟子集注考证

论语孟子集注考证

宋金履祥撰。凡17卷。包括《论语集注考证》10卷,《孟子集注考证》7卷。金履祥事详见《大学疏义》条。本书是论孟章句集注之疏,因为前已有赵顺孙《四书纂疏》(《提要》中已著录),避而改题《考证》。朱熹《四书集注》注重发挥义理,而疏于名物训诂;又立言简奥,词约意广,故读者难以领会其精义。金氏此书,于人物事迹、名物典故考证甚详。又宋、元诸儒注《四书》大多不详及地理,金氏独于此有功。清阎百诗著《四书释地》,引此书十余条,甚为推崇。履祥于《四书》文义详明者不复赘言,但仿《经典释文》之例,摘其疑难者疏之。朱子持论有未定抵牾者,履祥皆折衷归一。对集注中的错误,金氏有所订正,但有的集注不误,如公刘为后稷之曾孙条,金氏定为误,此其暇疵。论孟集注考证合刻,为十七卷,卷首有许谦序,后有吕迟跋。传世版本有《率祖堂丛书》本、《金华丛书》本,浙江馆等有藏。

般若心经贯义

般若心经贯义

般若心经贯义,一卷,附大般若经受持功德,明弘赞述,嘉附前目。

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一卷,赵宋法天译。文殊师利赞一百八名之梵颂也。先有偈,次梵赞十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