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承谟

范承谟
  • 姓名:范承谟
  • 别名:字觐公,号螺山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24年
  • 逝世日期:1676年
  • 民族族群:

范承谟(1624年-1676年),清初诗人。字觐公,号螺山。汉军镶黄旗人。初以父荫为侍卫,顺治九年(1652)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康熙七年(1668)出任浙江巡抚。康熙十一年,擢福建总督。到任不久即遇耿精忠起兵叛清,他被浮入狱,后因不肯依附叛军而遇害。死后追赠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谥忠贞。他的诗歌以被俘期间的作品最有名。入狱之初尚有纸笔,后被看守搜去,他遂取桴炭书于壁上,共存诗47首。这些诗主要表现了他忠于清廷、宁死不降的情怀,描写狱中生活,风格悲壮苍劲,如《绝命词》:“一笑襟间万怒平,龙兴有寺葬真卿。执旗厉鬼争前导,扫尽穿墙穴壁鼪。”此前所作诗歌,则多系赠答唱酬之作。其诗歌代表作有《百苦吟》、《画壁诗》、《句留吟》、《武彝曲》等。著有《范忠贞文集》10卷,其中有狱中诗《画壁遗稿》1卷。

范承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职方外纪

职方外纪

《职方外纪》五卷。明西洋人艾儒略撰。其书成于天启癸亥[1623年]。自序谓:利氏赍进《万国图志》,厐氏奉命翻译,儒略更增补以成之。盖因利玛窦、厐迪我旧本润色之,不尽儒略自作也。所记皆绝域风土,为自古舆图所不载,故曰《职方外纪》。其说分天下为五大洲。卷一记亚细亚洲、卷二记欧罗巴洲、卷三记利未亚洲(非洲、利比亚)、卷四记亚墨利加洲(南、北美洲)及墨瓦蜡尼加洲(大洋洲)。每洲先有洲图,次总说,次列国、各国叙述方位、风土、气候、民情、物产。卷五记东海、西海、北海、南海之方位,并述其中海岛、海族、海产、海状、海舶、海道等。书中还第一次向中国介绍哥伦布远航美洲事。又附有南舆地图和北舆地图。是较早介绍至中国的西方地理知识书之一。

洞神八帝元变经

洞神八帝元变经

洞神八帝元变经,道教经名,又作《洞神八帝玄变经》,撰人不详,盖为六朝时作品,系洞神部古经之一。明《正统道藏》录为一卷,收入正一部。经文前有作者自序称:魏永平元年(508年),有仙人传授刘助召役八帝之术,后由沙门惠宗撰文传世,神图药物不过三纸,悉改换药名,令人不识,又与本草殊为乖背。作者研磨斯文,寻访先达,得此术要诀,遂演为此书。书取《易》「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之意为名。全书分十五篇,言召役八大鬼神以预知吉凶之术,篇目依次为:提纲纪目、神图行能、论时节要、禹步致灵、服符见鬼、饵药通神、神室虚所、术人服膳、斋中供洁、布坐奠肴、征验见形、浅取轻用、持神驭伏、诫身保命、先达己验。经文称:八大鬼神皆为南斗史佐,列宿群神,各于有为直日,来下人间,遍游于世,营护学道之人远祸得福。书中有〈提纲纪目〉篇,槪述修行此术之要旨;〈神图行能〉篇,列举各大鬼神之图像、名字、职司及冠服等。其余十三篇分别叙述召役八大鬼神之法术、禁忌及其效验。所列十五篇目全书大抵阐述道教早其道术降真致灵之事,兼及具体方法,如存思、禹步、服符、饵药、服食、斋戒等。

唐宋传奇集全译

唐宋传奇集全译

唐宋文言短篇小说 选集。鲁迅编校。8卷。共集录唐宋两 代单篇传奇小说45篇,其中唐人传奇5 卷32篇,宋传奇3卷13篇。明清人汇编 小说,由于书贾牟利,往往“换头削足”, “妄制篇目,改题撰人”,以欺骗读者。 鲁迅选择可靠底本,审慎考订,辨伪存 真,恢复了作品的本来面目。书前有序 例。书末附编者所撰《稗边小缀》1卷, 辑录有关作家作品资料,考订每篇的来 源和版本,便于参证。是研究唐宋传奇 最可凭信的校录本。本次全译,严格遵从原文,基本做到对译。虽然严格对译其实比意译更难操作,并且会使行文不够简洁动人,但仍然选择这种方式,出于两种考虑:一是翻译本应当忠实于原文;二是希望能让有志于阅读文言原文的读者,省去检索之烦、推敲之累,做到对举原文与全译,即可按图索骥,一一对照。这是比较轻松愉悦地学习提升文言阅读能力的取巧法门,也是本书的一点私心。

孝经郑注

孝经郑注

郑玄《孝经注》于魏晋之际主要在民间流传,东晋元帝时始立于学官。唐玄宗为《孝经》作注,多引郑注。宋代邢昺作《孝经正义》,用唐玄宗注,郑注逐渐少见。南宋乾道年间,熊克、袁枢得郑注,刻于京口,即京口本。南宋以后,此书散佚。 对《孝经注》从事辑佚工作的,主要是清代学者。主要有:王谟辑《孝经注》1卷,见《汉魏遗书钞·经翼》;袁钧辑《孝经注》1卷,见《郑氏佚书》;孔广林辑《孝经注》1卷,见《通德遗书所见录》;陈鱣辑《孝经郑氏注》1卷,见《涉闻梓旧》、《丛书集成初编·哲学类》;严可均辑《孝经郑注》1卷,见《咫尺斋丛书》第三集;臧庸辑《孝经郑氏解》1卷,见《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一集;黄奭辑《孝经解》1卷,见《汉学堂丛书·高密遗书》、《黄氏逸书考·通德堂经解》。此外,日本学者冈田挺之也辑有《孝经郑注》1卷,见《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集、《榕园丛书》甲集。

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

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

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三卷,明智旭要解,清达默造钞并序,达林参订,莲村序,莲蕊重刻跋。

大藏一览

大藏一览

凡十卷,别有目录一卷。明代陈实撰。集录大藏经及其论释等之要义及重要文句而成。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法宝总目录第三册)。全书计有一一八一则,分八门六十品,每一门之首,皆以二文句标示要旨。就其形式、内容而言,实为当代之佛教概论。八门六十品如下:第一门,标题为‘首标大觉先容,俯为众生作则’,有八品十三则。第二门,标题为‘辨教门究竟,庶使学者知归’,有六品二十则。第三门,标题为‘果于此道可入,岂离自己本来’,有三品六十三则。第四门,标题为‘良由善恶二途,故使升沈六道’,有十六品四一九则。第五门,标题为‘天堂延以少欢,地狱待其剧苦’,有八品九十七则。第六门,标题为‘欲超三界轮回,是假三乘修证’,有六品一五三则。第七门,标题为‘功成果登正觉,相好妙用神通’,有四品四十八则。第八门,标题为‘四十九年苦口,末后一切收功’,有九品三五九则。又于各品之中,复分若干节,各节之初,均以七言二句之偈示其梗概,并列记经中重要文句,其终则注明所录经论之出处,如大藏经卷次、函次。撰者所用之大藏经为北宋东禅等觉院板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