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承谟

- 姓名:范承谟
- 别名:字觐公,号螺山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24年
- 逝世日期:1676年
- 民族族群:
范承谟(1624年-1676年),清初诗人。字觐公,号螺山。汉军镶黄旗人。初以父荫为侍卫,顺治九年(1652)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康熙七年(1668)出任浙江巡抚。康熙十一年,擢福建总督。到任不久即遇耿精忠起兵叛清,他被浮入狱,后因不肯依附叛军而遇害。死后追赠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谥忠贞。他的诗歌以被俘期间的作品最有名。入狱之初尚有纸笔,后被看守搜去,他遂取桴炭书于壁上,共存诗47首。这些诗主要表现了他忠于清廷、宁死不降的情怀,描写狱中生活,风格悲壮苍劲,如《绝命词》:“一笑襟间万怒平,龙兴有寺葬真卿。执旗厉鬼争前导,扫尽穿墙穴壁鼪。”此前所作诗歌,则多系赠答唱酬之作。其诗歌代表作有《百苦吟》、《画壁诗》、《句留吟》、《武彝曲》等。著有《范忠贞文集》10卷,其中有狱中诗《画壁遗稿》1卷。
范承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群星,我的归宿
本书是第一届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得主阿尔弗雷德·贝斯特最著名的长篇科幻小说,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至今仍有不少科幻作家表示,《群星,我的归宿》是他们一生的至爱。此书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仍屹立不倒,评论家称颂贝斯特的想像力“远远走在了时代的前面”。《群星,我的归宿》是一部想像瑰丽壮观,情节惊心动魄,同时又发人深思的杰作。贝斯特在书中构筑了一个人们能依靠思维进行瞬间移动的生动未来,呈现了一个被遗弃的人在那样的特定环境中艰苦而又疯狂的复仇之路。故事充满了太阳系中各种势力的角力斗智,还隐藏着一个关乎地球存亡的重大秘密,真是步步悬念,扣人心弦。
湘西
沈从文著。商务印书馆1938年初版,收入散文8篇。本书一名《沅江流域识小录》,与《湘行散记》风格大致相似,但更偏重于风俗人情的记载,而且此书是作者1938年取道湘西去云南时在沅陵住了约4个月,因有感于时局和社会人事的变异而写的,故而对故乡人民的感情和希望更见殷切,诚如《题记》所述:“当我拿笔写到这个地方种种时,心情实在很激动,很痛苦。觉得故乡山川风物如此美好,一般人民如此勤俭耐劳,并富于热忱与艺术爱美心,地下所蕴藏又如此丰富,实寄无限希望于未来。”首篇《常德的船》即别出心裁,以船喻人,船人一体,写出了地处湘西交通咽喉地带的那些各具个性的船只与船民,介绍了种种古风犹存且奇崛多姿的人生现象,观之令人耳目一新。《沅陵的人》记述沅陵地方带有神秘性的环境中各色人等,抒发对于湘西民族纯朴强健特征的赞扬、对于愚蒙迷信人生悲剧的哀叹。《白河流域几个码头》、《泸溪·浦市·箱子岩》、《沅水上游几个县分》等文,介绍与描述了湘西独特的物产、景观、风俗、民情,亦肯定民众生活与自然契合的纯朴强健之处,又昭示必须设法加以改造,以免与自然一同衰亡。《辰谿的煤》披露了一个矿工家庭的悲剧,指出这种家庭在当地是很普遍的,人们“永远用血和泪在同样情形中打发日子,地狱俨然就是为他们而设的”。《凤凰》中描述该地多有因封建迷信摧残而致心理变态的妇女,或放蛊,或行巫,或落洞,不是发疯、就是惨死,令人耳不欲闻、目不忍睹。至于所谓“苗民问题”,也完全是外来统治者滥施暴力苛征所导致。作者回溯历史、记叙往今,均与现实人生紧密相关;揭露军阀官绅的腐败糜烂,同情百姓的悲苦遭际,又寄托了变革现实的真切希望。但是,他常于描绘自然胜景、赞叹奇妙人事时追寻一种崇尚原始、返朴归真的理想,则与现实矛盾相悖,显得空泛无力。叙事多用笔记体,将风景、地理、民俗与传说、神话、现实有机地融合,构成一幅幅充满魅力的人生图画,其“文字魔术师”的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道有黄素神方四十四诀」;《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一卷」,皆指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无上秘要》、《云笈七签》等书亦多引此经。经文乃太上道君命诸神撰集,分作四十余条。内言道士诵习上清诸经,传经修道之法。所习道法有存神、唸咒、养生、吐纳、礼拜神灵、斋戒醮祭等等。据称修道者用此治身,必有神验。
紫微斗数
紫微斗数,撰人不详。三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言占星算命术。分作十节:一定时刻、二起八字、三立格局、四排星辰、五立坐命、六起大运、七起大限、八书化曜、九书喜忌、十排吉凶。又有紫徽、天杖等十二星官图,每星后附彖语,用于占验吉凶。算命时大抵以某人出生之年、月、日、时干支配合为「四柱八字」。按生年安紫微星宫、按生月安天杖星宫、按生日安身宫、按生时安命宫。谓人之身命上系天星,下得地时。按其生辰八字排流年,定运限,即可占卜人之吉凶祸福,穷通寿夭。其具体推算方法颇为烦杂。
道德真经注疏
原题顾欢撰,实误。蒙文通考证疑本书是唐开元间陈廷玉《老子疏》。但其中两引“陈曰”,均见宋陈象古《道德真经解》,或后人掺入,或本书为宋人所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引《老子》注释22家,即河上公、严遵、何晏、郭象、孙登、罗什、卢裕、顾欢、松灵仙、裴处恩、杜弼、《节解》、张凭、刘进喜、蔡子晃、成玄英、车惠弼、唐玄宗、《想尔》、陈象古、王玄辩和李荣。除严遵、李荣、成玄英已见前说以外,仍有不少属于佚文。
周世宗实录残本
北宋王溥等撰。四十卷。记周世宗一朝历史。建隆元年(960)宋太祖诏修是书,参预纂修的有扈蒙、张澹、王格、董淳等,宰相王溥监修。扈蒙、张澹均参与修撰《旧五代史》。所书实录共有40卷,记载五代时周世宗一朝的事迹。周世宗 (954—959在位),名荣,原为圣穆皇后的兄长柴守礼之子,后为周太祖收为养子。显德元年 (954) 登皇帝位。以后“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又“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在宫廷内外很一番励精图治的作为。他虚心听纳,用人不疑,留心政事,朝夕不倦。史称其“神武雄略,乃一代英主”。是书用40卷篇幅详细记录了世宗的经历和这些政绩,为新、旧《五代史》 的修撰提供了依据。是书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晋阳王溥监修、范阳扈蒙撰,40卷。但现已很难见到全帙,《四库全书》也没有著录,只《烟画东堂小品》收有1卷(辑本),自显德二年十一月李榖为淮南道记起,至显德五年十月,命许文缜、边镐、周廷构等并归江南止,使世人得见此实录全貌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