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衍

冯衍
  • 姓名:冯衍
  • 别名:字敬通
  • 性别:
  • 朝代:汉代
  • 出生地:京兆杜陵(陕西西安)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冯衍,汉代辞赋家。字敬通。京兆杜陵(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西汉末至东汉明帝时。少有奇才,20岁即博通群书。王莽时,被荐举,辞不肯仕。王莽末,农民起义军蜂起,派更始将军廉丹往山东镇压,廉丹辟他为掾,他劝廉丹“屯据大郡,镇抚吏士”以观时变。廉丹不听,战死。他亡命河东。更始二年(24),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安抚北方。他献计言事,鲍永纳其策,任他为立汉将军,领狼孟长,屯太原。后降于光武帝,光武帝怨他归降太晚,仅任为曲阳令。后转迁司隶从事。因与外戚交往,免官归里。建武末,曾上疏自陈,终因前事而不被任用。汉明帝时死于家中。


《后汉书》本传说他“所著赋、诔、铭、说、《问交》、《德诰》、《慎情》、书记说、自序、官录说、策五十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冯衍集》5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冯曲阳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清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得冯衍佚文27篇(有些已残缺),编为1卷。


冯衍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晚年所作的《显志赋》。这篇赋抒发了他“久栖迟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的抑郁牢落之感。赋用骚体形式写成,赋中大量借用故实及儒、道、神仙之说,并颇多采撷化用屈宋华词,曲折尽情地刻划出一种意欲超脱而仍然不能忘怀世务的矛盾心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怨恨情绪。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赋同冯衍的其他作品如《上疏自陈》、《说廉丹》一样,多用骈偶辞句,整齐缛密,对魏晋六朝骈俪文风产生了较大影响。

冯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戴东原集

戴东原集

十二卷。《札记》一卷。《年谱》一卷。清戴震撰。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思想家、学者。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曾师事婺源江永。乾隆三十八年 (1773) 奉诏任 《四库全书》纂修官。第二年,特命与会试被录取者一起廷对,授翰林院庶吉士。在馆五年,劳累而逝。戴震通晓天文、历算、史地、训诂、音韵、考据,为一代大师。其人一生著述宏富,其中《孟子字义疏证》是平生得意之作,思想精髓尽粹于此。另著有《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等。后人将其平生著作悉编入《戴氏遗书》中。此文集所收戴震考据文章涉及《诗经》、《尚书》、《周易》、《尔雅》诸论,及天文、地理、术学诸学科,包括其散篇论著、论学书信、及序跋等。戴震文集原有《戴氏遗书》十卷,乾隆五十七年(1792)由其弟子段玉裁重排刊印,改名为《戴东原集》,增为十二卷,即所谓“经韵楼”本。此集卷首有段玉裁序,并附段玉裁著《戴东原先生年谱》、《复校札记》。此书有宣统二年(1910) 刻本,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据宣统原版重印。1980年,中华书局以 《经韵楼本》为底本,整理出版 《戴震文集》。

妇女双名记

妇女双名记

一卷。明李肇亨撰。李肇亨字会泰,嘉兴(今属浙江)人。本书所录古今妇女双名共六十七人。书中自序谓王元美《弇卅卮言》、张睿父《琅琊代醉编》、陈无功《析醉漫录》中皆有所载,而彼此未备,暇日偶有所睹,即随手录出,又兼三书考其出处云。

薛氏湿热论歌诀

薛氏湿热论歌诀

温病类著作。清王泰林撰。不分卷。泰林另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已著录。王氏推崇薛雪《湿热论》“独具卓识,立言明简,而用药精奇”。但不立汤名,难于记诵,遂编成歌诀,于同治元年 (1862) 撰成是书。按薛氏湿热论篇目之序,将原三十五条,稍加变动,并撮论中大旨,编为总诀,概言其要,下附简明注释,内容简要,通俗易读,便于应用。有一九二○至一九三四年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诗集传

诗集传

《诗经》研究著作。二十卷,后并为八卷。南宋朱熹注。淳熙四年(1177年)成书。本书八卷,其中《国风》三卷,《雅》四卷,《大雅》、《小雅》各二卷,周、鲁、商三《颂》为一卷。末附《诗序辨》一卷。本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音。有注同音字,注反切音及注叶音三种方式。注叶音又有叶同音与叶反切音两种情况。二、标注赋、比、兴三体,并对此三种表现手法加以简单评论。三、解释字义、训诂章句及诗旨。这是本书主体,杂采《毛传》和《郑笺》,间用三家诗义,以己意为取舍,对理解诗义,多所发明。本书特点首先在于对《毛诗序》即《大序》和各诗《小序》的摒弃不录,对《诗经》各篇背景、主题等的了解上,不再受《诗序》约束和影响,而是另外得出自己的结论。其次,在字句解释上,虽较多沿用毛、郑,也有不少较为恰切的新说,简明易懂,至今仍是研究《诗经》的入门之书。其缺陷在于,阐释诗旨仍然多以伦理教化为说,往往陷于迂腐穿凿,例如把许多优秀爱情诗说成是“男女淫泆”之说,就充分表现出理学家的主观臆断与偏执。但本书作为与“汉学”对立的“宋学”代表,在后世影响极大。宋以后学《诗经》者,大多以本书为宗。本书版本极多,朱熹《朱文公政训》等已著录,《宋史·艺文志》作二十卷,拜经楼藏有二十卷残存八卷本,明司礼监本,明吴勉学刊本。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湖北官书处刊本,通行八卷本,北京图书馆藏有宋刻明印本。中华书局一九八五年据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刊本经校正排印出版,附校记。《四部备要》本为二十卷,《四库全书》本八卷。本书是《四书五经》之一种。

楞严经直解

楞严经直解

楞严经直解,十卷,明广莫直解,李太冲序,马正初序,李云龙赞。亦称《楞严经直解》。佛典注疏。明代广莫撰。是唐般剌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作者认为《楞严经》是“方等中圆教所摄”。其正文释经分为三分:序、正宗、流通。“正宗”又有五分:理分、行分、证分、结经名、绪馀。本书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印行流通。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

又名《大无量寿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中国佛教净上宗所依三部主要经典之一。三国魏康僧铠译。二卷。北图有霜28等近十号;俄、日、英、法亦有数十号。此经主要叙述法藏菩萨四十八愿,并称该法藏菩萨后修行成佛,即为阿弥陀佛,又名无量寿佛。他所许的四十八愿亦一一成就。四十八愿的主要内容是要成就无上佛身,建立一个极乐净土和接引一切虔信弟子进入西方净土永享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