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衍

冯衍
  • 姓名:冯衍
  • 别名:字敬通
  • 性别:
  • 朝代:汉代
  • 出生地:京兆杜陵(陕西西安)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冯衍,汉代辞赋家。字敬通。京兆杜陵(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西汉末至东汉明帝时。少有奇才,20岁即博通群书。王莽时,被荐举,辞不肯仕。王莽末,农民起义军蜂起,派更始将军廉丹往山东镇压,廉丹辟他为掾,他劝廉丹“屯据大郡,镇抚吏士”以观时变。廉丹不听,战死。他亡命河东。更始二年(24),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安抚北方。他献计言事,鲍永纳其策,任他为立汉将军,领狼孟长,屯太原。后降于光武帝,光武帝怨他归降太晚,仅任为曲阳令。后转迁司隶从事。因与外戚交往,免官归里。建武末,曾上疏自陈,终因前事而不被任用。汉明帝时死于家中。


《后汉书》本传说他“所著赋、诔、铭、说、《问交》、《德诰》、《慎情》、书记说、自序、官录说、策五十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冯衍集》5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冯曲阳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清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得冯衍佚文27篇(有些已残缺),编为1卷。


冯衍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晚年所作的《显志赋》。这篇赋抒发了他“久栖迟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的抑郁牢落之感。赋用骚体形式写成,赋中大量借用故实及儒、道、神仙之说,并颇多采撷化用屈宋华词,曲折尽情地刻划出一种意欲超脱而仍然不能忘怀世务的矛盾心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怨恨情绪。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赋同冯衍的其他作品如《上疏自陈》、《说廉丹》一样,多用骈偶辞句,整齐缛密,对魏晋六朝骈俪文风产生了较大影响。

冯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止园医话

止园医话

医话,三卷,罗止园著。卷一生理学合参:介绍了中西医对人体生理的阐述,包括脑、血液、皮肤、消化器、循环器、呼吸器、排泄器、神经系、五官器等方面。西医部分详细讲解了各个器官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如大脑主知觉、小脑主运动等;中医部分则论述了五脏六腑、营卫、腠理、筋骨、脑髓、经络等概念和生理功能。 卷二病理学合参:依据发热、咳嗽等症状、证候,探讨中西医之病理。内容涵盖了热、痛、血、呕吐、谵语、泻、肿胀、汗、头痛、喘、厥逆、心悸、呃逆、口干、二便不禁、炎症等多种病理表现,对每种病理的病因、症状特点、分类等进行了详细分析。 卷三病症论治:收录了伤寒、温病等外感热病六篇,血崩、胃溃疡、胁痛、肿胀等内伤杂证十篇,并载验案四十则。详细记录了各种病症的诊断、治疗过程和用药方法,每个医案均详析其病证及治疗特点,后胪列方药若干条,辨证精当,审脉确切。

太上修真玄章

太上修真玄章

太上修真玄章,撰人不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全书分十章,言内丹家修炼性命之道。其说祖述张伯端金丹论,兼采宋儒之性气说,殆出于宋元道上之手。大旨以人身性命原理为立论之本。谓神为性,气为命,顶门泥丸为性根,脐中丹田为命蒂。性命皆有先天与后天之分。修道者于性命不可偏废,修性不修命则形难固,修命不修性则神不明,故须性命双修,而性先命后。又称:「炼金丹者以形譬鼎器,气喻药物,神喻火功。」修炼之要在于忘机绝虑以定鼎器,摄心归一以采药物,神不外驰以调火功。「忘形以养炁,忘炁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所谓忘者,非懵然无知,而是圆活澄湛,内外贞白,「纵之不逸于外,制之不拘于内,胸次间常虚豁豁地」,是谓真忘。总之以虚心无心为要,能虚无其心,「一念不动」,则神归炁复,自然相应。「迨夫脱胎神化,身外有身,聚则成形,散则成炁,则与虚无同体矣。」其说颇受司马承祯、吴筠等唐代道士影响。

谈新诗

谈新诗

诗论集。冯文炳(废名)著。1944年11月新民印书馆出版。被列为“艺文丛书”第五种。该书的内容有:一,尝试集;二,“一颗星儿”;三,新诗应该是自由诗; 四,已往的诗文学与新诗; 五,沈尹默的新诗;六,扬鞭集;七,鲁迅的新诗;八,小河及其他;九,草儿;十,湖畔;十一,冰心诗集;十二,沫若诗集。系30—40 年代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讲义,其中前十二章 1944年曾以《谈新诗》为书名由北平新民印书 馆出版。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作者抗战 胜利后续编的四章并入,仍用原书名出版。论 列胡適、沈尹默、刘半农、鲁迅等近20位诗人 及其作品,关注中国诗既成传统对新诗的制 约,坚持新诗的“新”在“内容”,并不在“形式”。 “新诗的诗的形式并没有”,为当时突出的一家 之言。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

二卷。唐释道宣撰。《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撰于唐贞观八年(634),二十一年(647)重修。撰述此书的目的在于,用以结示僧众和合作事之规范。共有十篇,一是集法缘成篇,二是诸界结解篇,三是诸戒受法篇,四是衣 受净篇,五是诸说戒法篇,六是诸众安居篇,七是诸自恣法篇,八是诸衣分法篇,九是诸罪忏悔篇,十是杂法住持篇。在一篇中集八种羯磨(羯磨为梵文,汉文译为业)为三科,共有一百八十一法。其余九篇共有一百二十多法,均为择其与当时僧众日常所用密切相关内容而录,所以,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卷末附有乞畜杖络襄文,畜杖络襄文、十诵律三十九夜文、受残夜文、僧祇律二十七事讫文、结小界文。从而,弥补了南山律宗撰《四分律》疏唐人写本,宋人写本所无。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现有天津刻经处刻本。

陀罗尼毗奈耶经

陀罗尼毗奈耶经

密教经典。唐代失译。一卷。初见于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六。是持明密教律典,广说持明律法,并说供养、结界、印言、曼荼罗、梦相等法。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一卷,元魏菩提流支译。与大乘流转所有经同本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