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熹

善熹
  • 姓名:善熹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南宋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善熹(1127—1204),乃南宋“华严四大家”之一师会弟子,曾住持苏州宝幢寺、嘉兴长乐寺、杭州慧因寺等西浙名寺,为江南华严宗名僧。善熹(宋版作“喜”,二字通用)的著作经宋末战乱中土全部佚失,仅有数部存于东瀛千年古刹高山寺及该国民间藏家,可谓稀如星凤,珍若拱璧。经过有识之士的努力,《辨非集》这部天壤孤本,终得复归华土,现身西泠,堪称书林盛事。从佛教史来看,《辨非集》是一部极有特色的护法弘教之作。我们知道,《弘明集》反映的是僧俗之辩,《广弘明集》反映的是僧道之辩,这些都是对外论辨:而《辨非集》却反映的是佛教内部华严宗与天台宗的争辩,展现了佛教传播进程中的一些深刻变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维摩诘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自白马西来,中土译经繁盛,大德各有阐释,修持体验不一,八大宗派虽定局于隋唐之际,佛法教义之争却一直此起彼伏,于南宋犹烈。其间,解空可观(1092—1182)以天台宗“无情有性”论阐释佛教重要经典《金刚经》而成《金刚通论》、《金刚事苑》。善熹为维护华严宗第五祖圭峰宗密“禅教并用”的思想,仿效北宋禅宗领袖契嵩之“非韩”护法,对解空法师著作中的错误之处加以驳斥,而成《辨非集》。从目录学的角度看,“集”是诗文之集,而佛教典籍多以“经、律、论”三藏分类并命名,此处以“集”为名实属少见,大概因为善熹是分别批驳解空法师的两部注疏,前后相缀以成“集”的。善熹将华严宗与天台宗的辩论提升到“维教”、“护法”的高度,其辩词有理有据,出古入今,体现了丰富的学识。

善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霍渭厓家训

霍渭厓家训

蒙规
家之兴由子弟之贤,子弟之贤由乎蒙养。蒙养以正,岂曰保家,亦以作圣。叙蒙规三篇,第十二。

百香诗选

百香诗选

诗集,元代郭居敬撰,郭居敬除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诗》之外,尚著有《百香诗》一卷。《百香诗》在中国亡佚已久,却流传到日本,以抄本的形式存留了下来。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收藏有《新编郭居敬百香诗选》抄本一种,是郭居敬《百香诗》存世的孤本。日本抄本《百香诗选》载录了郭居敬撰写的以《琴》、《棋》、《书》、《笔》、《画》等为题的咏物七言绝句一百零一首,均为元诗佚篇。

入众日用

入众日用

全一卷。又作无量寿禅师日用小清规、日用清规、入众日用小清规、日用小清规。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系南宋僧宗寿于宁宗嘉定二年(1209)佛诞日,在江西千龟峰以百丈清规为准,说示禅林一日之规矩,使入众之学人得以日夜遵守,其内容包括:起床、洗面、着袈裟、进食、如厕、入浴、卧相乃至看经、步行等诸种法则。

阿毗昙八犍度论

阿毗昙八犍度论

凡三十卷。印度迦旃延子造,苻秦僧伽提婆与竺佛念共译于建元十九年(383)。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书乃阿毗达磨发智论之异译本。犍度,意译为聚,积聚之义。以其篇章共有八聚,故称八犍度论。

摩诃摩耶经

摩诃摩耶经

凡二卷。北齐昙景译。又称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佛临般涅槃母子相见经。略称摩耶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前半部记述佛陀升忉利天,为其生母摩耶夫人说法,令得初果。后半部记述佛陀游化诸国,后于拘尸那揭罗之娑罗双树间入涅槃,摩诃摩耶由天上降下,悲号恸绝,时佛陀开金棺与之诀别;经末记述佛悬记关于法住法灭之情形。

转法轮经

转法轮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佛在鹿野园树下,手抚飞轮,三说四谛之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