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烽

马烽
  • 姓名:马烽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山西省孝义县人
  • 出生日期:1922年6月8日
  • 逝世日期:2004年1月31日
  • 民族族群:

马烽(1922年6月8日—2004年1月31日),当代作家。原名马书铭。曾用阎志吾、孔华联、莫韵等笔名。山西省孝义县人。出身贫农家庭,幼年丧父,7岁随母寄居汾阳县东大王村娘舅家中。16岁时,高小未及毕业即参加八路军,从事文化宣传工作。1938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1940年至1942年在延安“鲁艺”附设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及部队艺术学校学习。1942年9月,以马烽笔名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处女作《第一次侦察》。1943年初回晋绥边区做文艺工作。此后曾相继担任《晋绥大众报》主编。《晋绥日报》文艺副刊编辑、晋绥出版社总编辑。1945年6至8月,他和西戎合作,在《晋绥大众报》上以连载方式发表了长篇章回小说《吕梁英雄传》。这部小说由一系列生动的战斗故事联缀而成,刻画了雷石柱、孟楞楞等农民抗日英雄形象,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语言通俗流利,深受读者欢迎。1947年后,他根据参加土改运动所获得的感受,写出了《村仇》、《金宝娘》等中、短篇小说。1949年赴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被选为文联委员、作家协会理事。1951年到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兼任副秘书长。1954调作家协会创作组,后任青年部副部长。此间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反映农村新生活的短篇小说如《一架弹花机》、《结婚》、《饲养员赵大叔》、《韩梅梅》等,并与西戎合编了电影文学剧本《扑不灭的火焰》。1956年后他返回山西定居、长期深入农村生活,写出了《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个上级》等受到广泛好评的短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此外还发表了传记体小说《刘胡兰传》。“文革”期间,马烽饱经磨难,曾举家下乡插队。1976年重返文坛后,在坚持创作的同时,还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席团委员、全国文联副主席、山西省文联主席。1990年初调任中共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在新时期出版了《马烽短篇新作》,其中《结婚现场会》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与孙谦合写的电影文学剧本《新来的县委书记》(摄成影片后改名《泪痕》)受到热烈欢迎。马烽作品多取材于山西农村,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语言朴实诙谐,地方色彩浓郁,风格鲜明独特。他是公认的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的重要作家。1987年,创作短篇小说《葫芦沟今昔》,该小说叙写对葫芦沟的采访过程,表明了客观评价改革前后农村历史的实事求是态度,获得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8年,与孙谦共同担任剧情电影《黄土坡的婆姨们》的编剧;同年,出版电影剧本集《马烽、孙谦电影剧作选》。1996年,出版小说选集《马烽小说选》。1997年,创作现代小说《袁九斤的故事》。2004年1月31日,马烽因病在太原逝世,享年82岁。

马烽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八卦拳学

八卦拳学

孙禄堂编著。出版时间不详。《自序》日期为1916年11月。全书共分二十三章。其中第六至第十七章图解说明了八卦掌起势、单换掌、双换掌、狮子掌、返身掌、顺势掌、队掌、平托掌、背身掌、风轮掌、抱掌等基本掌法的具体练法。作者在书中首次总结提出“初学入门三害”和“入门练习九要”。这些见解被后世八卦掌和形意拳习传者奉为准则。书中以易理参解拳理,并以卦数、卦形和卦名比附于人体与掌法,将八个基本掌法依卦取象为狮形、麟形、蛇形、鹞形、龙形、熊形、凤形、猴形。

萧何月夜追韩信

萧何月夜追韩信

元杂剧剧本。简名《追韩信》。金仁杰撰。末本。此剧仅有曲文,科白不全,第四折并有缺页。剧情由《史记·淮阴侯列传》敷衍而成。剧演韩信大雪天归来,受到妻子的奚落,烦恼出门。又遇恶少仗剑相欺,韩信忍辱三穿其胯下。后来漂母怜其饥寒,以一饭相赠。韩信初投楚霸王项羽,楚王不用;改投汉王刘邦,亦不被重视,于是决意离汉他奔。丞相萧何得知,月夜追来,晓以大义,韩信复回汉营。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将。樊哙不服,韩信喝令行刑,被汉王救下。韩信为刘邦分析楚汉形势之优劣,分兵遣将,定计逼项羽自刎。第四折项羽乡人吕马童向刘邦讲述了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情形。剧本将结束时,韩信、刘邦都出场,当有封官庆赏等情节,但已残缺。本剧正末前三折扮韩信,第四折扮吕马童,复扮韩信。曲文雄浑雅健,佳句时见。第二折月下追韩信的情节,在舞台上颇为流行,至今京剧、昆曲仍在演出,曲词差别亦不大。现有版本仅《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一种。

学山诗话

学山诗话

“方略新奇古未闻,黄中编入羽林军。汉中米贼全烧堞,帐下萧娘(原注:粱临川王宏)尚册动。碣石夜飞键户牝,玉河朝罨入烽云。檀萝蚁斗南柯内,肉搏三旬未解纷。”“漫长将成八月凶,既非横策又非纵。国书祈请三牛耳,(原注:羚国电三与俄、英、日本,请执牛耳,与各国排难解纷)。尘拂驱除几马蜂。(原注:时相云:‘群夷大马蜂耳,蝇拂子驱之足矣’)。妖术并无五里雾,岩关已失一九封。徒然遵养时之贼,(原注:陶侃骂王导语)。桂观兰池满夕烽。”右袁爽秋太常昶咏史诗,绿自其《庚子日记》中,前一首六月初十日作,后一首十二日作。爽秋太常,光绪庚子拳匪之乱被害三忠之一也。是月初五日记,载《上荣中堂(禄)略园书》云:“再密陈者:大羊异族,罪恶滔天。自道光庚子粤东烧烟土案,直接此次烧夷馆,始知惩舰,首尾适一甲子。天道好还,网恢不失,此殆自然之理数,岂人力所能为耶?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认畜交。此次决战,宜提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日本经圣慈柔远闳谟,前派刘学询、庆宽聘问,订有密约,煞费周旋,久钦宫廷妙用。俄自圣祖仁皇帝,命内大臣索额图,订《尼布楚互市约》后,乾隆中,特开恰克图市场,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且未尝失和。丙申年,大学士李鸿章,又密承庙谟,与俄君主订立密约。一决裂,则新盟顿寒,前功尽弃。此应分别办理,一也。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煽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撰,历史学著作,首次刊行于1981年。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书名虽为万历十五年,然而其内容却俯瞰了整个明朝的兴衰,并且告诉我们与以往历史书中不同的海瑞、张居正……读黄仁宇的书,你会深刻体会“历史给人以智慧”! 这本《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念佛三昧宝王论

念佛三昧宝王论

凡三卷。唐代僧飞锡撰。书成于天宝元年(742)。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飞锡以念佛三昧为诸禅三昧中之宝王,遂倡导万善同归、三世通修之念佛。内分三大门,即:念未来佛、念现在佛、通念三世无不是佛等,其次再细分为二十门,如: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门、无善可择无恶可弃门、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门、无心念佛理事双修门等。本书所广为援引之经论包括:观无量寿经、法华经、大品般若经、大宝积经、大集经、十住毗婆沙论、大乘起信论、安乐集等。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1608),智旭将本书收入净土十要卷五。

菩提道次第摄颂

菩提道次第摄颂

大科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回向分。
初又分二:初、敬礼师承;二、明所诠殊胜。
初又分五:初、礼敬释迦大师;二、礼敬慈氏文殊;三、礼敬龙猛无着;
     四、礼敬阿底峡尊者;五、敬礼一切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