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

- 姓名:张守
- 别名:字全真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常州晋陵
- 出生日期:1084
- 逝世日期:1145
- 民族族群:
张守(1084--1145),宋代文学家。字全真,一字子固,自号东山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崇宁元年进士,又中词学兼茂科。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改宣德郎,擢监察御史。建炎初,上防淮渡江利害六事,反对渡江南迁,为宰臣不悦,被命抚谕京城。三年正月,还朝,除起居郎兼直学士院,迁御史中丞,改礼部侍郎,迁翰林学士、知制诰。是年九月,同签书枢密院事。次年五月,除参知政事。御史沈与求劾其举荐失当,奉宫祠。绍兴二年,起知绍兴府,改知福州、平江府。六年十二月,再除参知政事,兼权枢密院事。八年,以与赵鼎不合,出知婺州,改洪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十年,徙知绍兴府。以忤秦桧,乞致仕归。十四年,起知建康,至镇数月,卒于任,年六十二,谥文靖。张守家贫好学,博闻强记,为文有体,《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文“具有体干,而论列国家大事,是非利害,如指诸掌,卓有经世之才”(卷一五六)。现存《经筵上殿时务札子》论立国、察言、任贤、使能、抑侥幸、破朋党,《论幸蜀札子》极言幸蜀之十不可,都卓有见识,为一时正论。诗不多见,周麟之评其《四老堂》诗“句格超诣,高压唐律”,“虽游戏皆造乎妙”(《跋张参政兄弟唱和诗》),清卢文弨谓其诗句“元非食肉封侯相,合抱遗经老玉川”(《和答诸兄弟四首》),风格苍老,源于少陵,使事精切(《书毗陵集后》)。著有《毗陵集》五十卷、奏议二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二二),原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诗文,重编为《毗陵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全宋诗》卷一六○三至一六○四录其诗二卷。《全宋文》卷三七七九至三七九五收其文十七卷。事迹见《宋史》卷三七五本传。
张守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增注唐策
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明正德丁丑新安汪灿《序》,惟言旧刊《唐策》,不知谁集,考书中魏徵作“魏证”,与《古文集成》同,则亦宋人作也。其集中所录,兼有唐人策论、书状、表奏之文,而独以《唐策》为名者,盖辑以备答策之用,从所重耳。每篇略标其要语於上方,而卷前目录又摘其所标之语於题下,中间注语有“崇曰”、“张曰”、“李曰”、“窦曰”、“董曰”诸目,“崇曰”一处作“王崇”,则是其名,而馀又皆题其姓,均莫详其所自,亦不知诸人为谁。殆当时盛行,其本互相训释,而书贾合刊之耳。所注虽简略,而所录皆唐人名作,持择颇审,非明代坊选,冗滥无序者可比,存之亦足备采择也。
任氏传
唐代传奇小说。1卷。沈既济撰。据《类说》卷28,《异闻集》中收有本篇。《太平广记》卷452题作《任氏》,不注出处。本文篇末说明是沈既济撰,看来原曾单篇传世。《虞初志》、《绿窗女史》、《唐人说荟》、《龙威秘书》、《旧小说》、《唐宋传奇集》、《唐人小说》等都收有本篇。故事叙述贫士郑六寄居于其妻族韦崟处,一日偶遇一美妇任氏,遂相随不舍,后来知是狐精,也仍爱慕不嫌弃。韦崟知道后,欲对任氏施暴,经任氏机智说理,使韦崟敬重,成为好友。郑六为官,奉调离去,欲带任氏同行。任氏预知有难而郑六坚决请求,遂冒险同行,途中果遇猎犬,任氏现原形被咬死,郑六追悔莫及。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任氏忠于爱情、不慕富贵门第、机智有谋略的形象,对其惊人的美貌有精彩描写。作者没有忘记任氏有妖和兽的属性,故帮韦崟诱拐美女,帮郑六赚钱,最终被猎犬咬死。本篇是中国小说史上较早写狐精与人相爱的故事。《聊斋志异》是在此影响下发扬光大之作。
合浦珠
四卷十六回。清徐震撰。长篇小说。叙明天启年间姑苏书生钱兰与赵素馨、范梦珠、白瑶枝三位女子的悲欢离合故事。钱兰早负才名,立意非才色双全的佳丽不娶。妓女赵素馨姿容出众,且通琴画诗赋,钱与其两相爱悦。兵部尚书之子亦倾慕赵素馨,恨怨钱兰,与魏忠贤势力勾结诬钱兰为东林党,陷其下狱。钱兰被朋友救出后去金陵,结识并爱慕范梦珠,而范梦珠曾得异人相告:必持有明月珠之人方能嫁。钱兰出外寻珠,途中又与通诗达文的酒家女白瑶枝相悦。后范梦珠家亦遭陷害,逃往姑苏;又遇强豪子弟渔色,被劫持,几番历险。最后钱兰娶了赵、范、白三人,官至侍郎,富贵而美满。该书叙事不出才子佳人俗套,但在主人公爱情波折中结合描写了明末魏忠贤专权的黑暗,对时代有一定的揭露批判。叙事情节中刻意构设曲折波澜,但以明月珠为定亲条件以至作为情节线索,则显雕琢纤弱。该书有清初写刻本,藏大连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又有康熙间刊本,藏日本东野大学狩野文库。
台案汇录壬集
本书分四卷,为清代台湾关系档案汇录第九集,称为「台案汇录壬集」。书中一共辑录四十件档案,大体均与「抚番」有关。卷一收录七件,内四件为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五年间殷立番屯之奏议及其关系清册、一件为闽浙总督伍拉纳等报告带领「生番」进京奏折,另二件为道光与同冶年间地方官示谕。卷二收录九件、卷三收录二十一件,均为光绪初年因同治末年日兵侵台所引起之「开山抚番」事项;前一卷为沈葆桢、王凯泰、丁日昌等奏折及其关系文件,后一卷为中路「开山抚番」负责人记名提督吴光亮之案稿。卷四收录三件,一件为光绪十年拟添埔裹社抚民通判奏疏、一件为十一年所给番地垦照、一件为十二年谕编新港社各番丁姓氏郡名堂名事。本书所有文件,分由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题为「通台奏遵案件册」、「台湾理蕃古文书」、「台湾奏稿」、「台湾中路开山抚番案稿」四种抄本采入,惟另有一件系据「明清史料」戊编录出。
王文正公遗事
一卷。宋王素(1007—1073)撰。王素字仲仪,莘县(今属山东)人。王旦之子。举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本书记述其父王旦遗事。王旦谥文正,故名。真宗时,王旦任宰相,对真宗搞封禅、“天书”等活动从不反对,故能久安其位,甚为时人所议。本书在这件事上暗为之开脱。然所载其他事,虽难免有扬诩之词,却也大抵与史书相近。本书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四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一卷,可知南宋中已非完本。今有《历代小史》本;《百川学海》本;《周氏师古堂所编书》 (韩王二公遗事合本) 等。
清德宗实录选辑
本书(二册三○六面一八三、六○○字)系选自「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光绪朝在台湾割地前对其所作设施之纪录。在光绪建元至二十一年(一八六五~九五)间,初受同治十三年日兵侵台事件之刺激,着手筹办开发经营。其见于改革行政区划者,初设恒春县,继建台北府县;见于治理措施者,废除从前不准内地人民渡台各例并弛贩卖铁、竹之禁,实施「开山抚番」。十年,又因中法之战,法兵侵台;因受此一事件之刺激,筹防建设更趋积极。十三年建省,再度改革行政区划,分设台湾、台南、台北三府及台东直隶州;并送行清赋、开矿、筑路、通商、抚垦等工作。至二十一年,又因中日之战,日兵攻估澎湖;马关和款成,台湾却沦为日本殖民地。本书所见,大致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