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慎思

- 姓名:林慎思
- 别名:字虔中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福州长乐(今福建闽侯)人
- 出生日期:844
- 逝世日期:880
- 民族族群:
林慎思(844-880)唐学者、思想家。字虔中,自号伸蒙子,福州长乐(今福建闽侯)人,后人称其为“吾闽千古不朽之高士”。初读书于稠岩山中。咸通五年应礼部进士试,不第。乃退居槐里,初著《儒范》七篇,次年撰《伸蒙子》三卷。后又作《续孟子》二卷。咸通十年,登进士第。官授校书郎、尚书水部郎中,僖宗时以累疏切谏出为万年令。为官清正,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要求他与义军合作,不允而死。他的思想杂采儒、道、法诸家,而又独成一家之言。他政治观宗儒家,历史进化论承袭法家,自然观与荀子相通,又从道家吸取了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儒家学说是治国的指导原则,“其言式万代,其政训百王,譬日月不可掩,山川不可迁也”,并且认为统治阶级的奢侈、酷暴、荒淫等行为违背儒家学说,是导致亡国的因素。他虽处处以是否符合儒家学说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但却不死守儒家信条。他认为治民须用“恩刑”两手,而且两者相比,其利又是“刑最”。在科举上,他主张唯贤是举,只有这样,才能“不阻四方之士也。不阻四方之士,则四方之心归焉”。在历史观上,他继承了先秦法家的社会进化论历史观,否定了儒家天人相应的天命观,和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脉相承。同时,在他的《伸蒙子》中,可以看出他吸收了祸福相依这一道家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并看到了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到了矛盾朝对立面的转化。
猜你喜欢的书
笑面人
长篇小说。法国雨果著。以克伦威尔起义被镇压后的英国社会为背景。主人公英伯伦原为克伦威尔的追随者克朗查理勋爵之子。按国王密令,自幼就被拐卖儿童的骗子带走,并遭毁容摧残,成为丑怪畸型的“笑面人”。不久被善良的老年流浪艺人乌尔斯收为义子,并与其收留的瞎眼姑娘杰娅相爱,以卖艺为生。后因偶然机会恢复了他的勋爵爵位。他借此机会,在议会发表揭露贵族的丑恶和预言革命将要到来的激昂演说,同时拒绝接受爵位,回到患难与共的伙伴中,在杰娅病重去世后,投海而死。小说赋予主人公以强烈的反抗意识,并将杰娅的纯洁善良与公爵夫人约瑟安娜的残暴凶狠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作者申张正义、否定黑暗现实的浪漫主义激情。
绿野堂遗稿
诗文集
弟子规译注
清康乾年间新绛人李毓秀作。初版时称《训蒙文》,浮山贾木斋修订为《弟子规》。辗转翻印,流传甚广,以其便于诵读和切于实行,成为清代与民国年间通用的儿童启蒙读物。共360句,1440字。以浅近的文字、三字经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处世做人的道理和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前8句为总叙;第9句至108句主要讲“入则孝,出则悌”;第109句至312句主要讲“泛爱众,而亲仁”;313句至结束主要讲“读书法”。通篇文风质朴,言简意赅,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一定影响,对社会文化规范的建树起了一定的作用。其中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人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等等,都可谓至理名言,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
不题撰人。经中称玄武,盖撰于唐末五代。标题及篇首七言诗称真武,盖后人篡改。本书鲜见其他传本。内容为紫微大帝述真武神通、问世、事迹、天符妙用及报应等。
学佛知津
本书提供基本的佛教常识,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一窥佛教究竟。圣严法师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化解一般人对佛教名相典故的疑团。篇篇都是学佛者不可不知的常识,例如:原始佛教,怎样做一个居上?怎样修持解脱道?为什么要做佛事?等等,并为好奇的读者解惑:神通的境界与功用、神鬼的科类、佛陀的生灭年月、僧人的姓名源流、舍利考原等等。透过本书,可以以清楚原始佛教的成立过程与思想,具体掌握修持的要领,并且了解许多佛教典故由来,丰富你的学佛人生。本书是从“佛教是什么”、“佛教实用法”、“璎珞”的三本旧书中选辑而成。也就意味着这是那三本书的精华。可为读过“正信的佛教”的缁素大德,提供更多的佛教常识,名之为“学佛知津”。
月灯三昧经
梵名Sama^dhi -ra^ja 。凡十卷。高齐那连提黎耶舍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记述佛陀为月光童子说由平等心、救护心、无碍心、无毒心及因地所修之无量三昧,或由如实了知一切法之体性而证得菩提;成就施、戒、忍等法,则得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又说菩萨应成就善巧,住不放逸,修神通本业,行财施与舍身,亦说自身于因位中行施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