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慎思

林慎思
  • 姓名:林慎思
  • 别名:字虔中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福州长乐(今福建闽侯)人
  • 出生日期:844
  • 逝世日期:880
  • 民族族群:

林慎思(844-880)唐学者、思想家。字虔中,自号伸蒙子,福州长乐(今福建闽侯)人,后人称其为“吾闽千古不朽之高士”。初读书于稠岩山中。咸通五年应礼部进士试,不第。乃退居槐里,初著《儒范》七篇,次年撰《伸蒙子》三卷。后又作《续孟子》二卷。咸通十年,登进士第。官授校书郎、尚书水部郎中,僖宗时以累疏切谏出为万年令。为官清正,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要求他与义军合作,不允而死。他的思想杂采儒、道、法诸家,而又独成一家之言。他政治观宗儒家,历史进化论承袭法家,自然观与荀子相通,又从道家吸取了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儒家学说是治国的指导原则,“其言式万代,其政训百王,譬日月不可掩,山川不可迁也”,并且认为统治阶级的奢侈、酷暴、荒淫等行为违背儒家学说,是导致亡国的因素。他虽处处以是否符合儒家学说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但却不死守儒家信条。他认为治民须用“恩刑”两手,而且两者相比,其利又是“刑最”。在科举上,他主张唯贤是举,只有这样,才能“不阻四方之士也。不阻四方之士,则四方之心归焉”。在历史观上,他继承了先秦法家的社会进化论历史观,否定了儒家天人相应的天命观,和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脉相承。同时,在他的《伸蒙子》中,可以看出他吸收了祸福相依这一道家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并看到了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到了矛盾朝对立面的转化。

林慎思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医学碎金

医学碎金

四卷,明代医家周礼著。撰于1415年。卷一概述人之孕育胚胎、五脏主五窍、五邪所乱、五劳所伤、五劳之疾等5卷二介绍人身之表里病见、治病举纲论、五脏四时更病、病机十九条等5卷三为五运化生、标本运气歌、五郁之发、五运主病等,卷四为诊脉法、诊四季脉法、七方十剂等内容。

庄子内篇注

庄子内篇注

解析《庄子·内篇》的著作。清光绪十四年(1888)金陵刻经处刻本,4卷。明释德清注。各篇篇首有题解,然后分段释义,句下出注。题解及各段释义均深入细致,时有新意。《逍遥游》题解云:“此便是立言之宗本也。逍遥者,广大自在之意,即如佛经无碍解脱。”释德清是明末四大名僧之一,学通内外,主张三教一理,三圣同体,调和儒、佛、道思想,故往往以佛理注《庄子》。《序言》称:“全书三十三篇,只内七篇已尽其意。”将《内篇》视为《庄子》一书的主体,故注解限于七篇而已。《序言》又云:“《庄子》一书,乃《老子》之注疏。”虽间有援《庄》入佛处,但大体本于《老子》。大旨继承林希逸之说,且有进一步发明处。

黑脸鬼

黑脸鬼

“哎哟!真的!霍先生,这真是一个鬼——一个黑脸鬼!要是在这样子下去,我准会发疯!……霍先生,我怕煞哩!请你救救我!”

稽山承语

稽山承语

朱得之字本思,号近斋,直隶靖江(今属河北)人。贡为江西新城丞,邑人多称之。从学于王阳明、著有《参玄三语》,学近老氏,倡治学贵自得为宗。从小读书不拘泥于文字,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读《中庸章句》有疑,不能自解,嘉靖四年八月,偶然读到《传习录》,连夜阅罢,即奔越师阳明。朱得之随侍阳明约一年半,其《稽山承语》记录了这段时间在阳明身边的所见所闻。

释迦文尼佛金刚一乘修行仪轨法品

释迦文尼佛金刚一乘修行仪轨法品

释迦文尼佛金刚一乘修行仪轨法品,一卷,失译,略云释迦文佛金刚一乘修行仪轨,尾题释迦文佛法。

拈八方珠玉集

拈八方珠玉集

凡三卷。全称佛鉴佛果正觉佛海拈八方珠玉集。宋代僧祖庆重编,理宗宝祐五年(125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系佛鉴太平慧翘、佛果圜悟克勤、正觉方庵宗显、佛海石溪心月等四人,对禅门八方珠玉集内之古则、公案三一九条,各作拈提,揭示参玄捷径,以开学人正眼。然禅门八方珠玉集今已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