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

李斯特
  • 姓名:李斯特
  • 全名: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罗伊特林根城
  • 出生日期:1789
  • 逝世日期:1846
  • 民族族群: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德国经济学家,历史学派的先驱,德国保护关税政策的首倡者。出生于德国罗伊特林根城的一个富裕的家庭,未入过正式学校,自学参加国家官吏考试合格,曾任符腾堡会计检查官等职。1817—1819任宾根大学行政学、政治学和经济学教授。1819年组织德国工商业者协会并出任顾问。1820年当选为符腾堡国会议员,主张政治经济改革,由于起草批评政府的文件,屡遭封建势力迫害,先后流亡于法国、瑞士和英国,继续反封建的斗争,为发展德国资本主义寻找政治方向和经济出路。1825年被迫亡命美国,在美国任记者和商人,1832年作为美国驻莱比锡领事返回德国,参加1834年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活动,1837年迁居巴黎,1840年重返德国,1846年11月30日在奥地利的边境小镇库夫斯坦因贫困失意而自杀。


李斯特的经济学代表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1827),《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1837),《农业制度小农经济和国外移民》(1842);《德国人的政治经济的民族统一》(1846)等。


李斯特的经济学说,以促进德国市场的形成和德国的统一,反对经济自由主义,提倡保护贸易,促进德国工商业的发展为中心思想。他的《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支持美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批判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论,阐述为发展生产力,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必要性。《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中已经提出经济发展阶段论这些理论,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又加以完善和系统化,被称为李斯特遗书的《德国人的政治经济的民族统一》,以“将来的科学”同“过去的科学”进行了对比,并预见到将到来的帝国主义时代必将伴随着各列强的对立。他的主要经济思想集中反映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共分绪论和四篇。第1篇历史即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篇理论,批判古典学派和生产力论;第3篇学派,批判性的经济学说史和第四篇政策,以德国为首的后进国家的保护贸易政策论。1841年出版前3篇,遭到英国舆论的攻击,剩余的政策篇又于1844年问世。


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充分反映了当时处于相对落后的德国资产阶级的要求,对德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他为从理论上论证保护政策,攻击英法古典经济学,否定劳动价值论和一般经济规律,鼓吹阶级调和,说明他的基本理论和一些基本概念是错误的、庸俗的。但是,他关于重视国情,重视智力开发以及有关保护政策的一些主张,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李斯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高常侍集

高常侍集

诗文集。唐人高适撰。十卷。适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少贫寒,潦倒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掌书记。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旧唐书》本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原集二十卷,已佚。今有《四库全书》所收影宋钞本,存诗二百余首。或反映个人早年坎坷遭遇,如《别韦参军》、《蓟中作》等;或反映人民苦难,如《封丘县》、《东平路中遇大水》等;而最为世人称道者则为边塞诗,虽为数仅占十分之一,却能深刻揭露唐代边防政策的弊病,表现出对士兵的同情,对将帅的讽刺,对战争的评价。代表作为《燕歌行》。诗多为古体,尤以七言歌行擅胜。殷璠说:“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或“岑高”,同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此编有诗八卷,分一百八十九题,二百二十五首,不分体;文二卷,其中一卷为赋、赞、记、序、祭文七篇,一卷为表九篇。该本比较精审可靠,但缺《塞下曲》(“结束浮云骏”)、《酬庞十兵曹》、《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同吕员外酬田著作幕门军西宿盘山秋夜作》、《哭裴少府》、《赠杜二拾遗》、《逢谢偃》等七首。另有明代刻本亦为十卷。卷一至卷四为赋、五言古诗,卷五为七言古诗,卷六为五律,卷七为五言排律,卷八为七律、五绝,七绝,卷九为表,卷十为赞、记、序、祭文。该本系明人在影宋钞本基础上增补而成,混有伪作七篇,另少一首真作《淇上别业》。又有明刻《唐十二家诗》本,八卷,即割取该本前八卷而成,篇目次第别无二致。又有明铜活字本八卷,明张逊业辑二卷本,杨一统辑一卷本等。适诗文向无注本。一九八一年,中华书局出版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书前有刘所编《高适年谱》,书后附有《论高适诗》。校勘精审,较可信赖。

鹅湖集

鹅湖集

明代诗文别集。龚敩著。据《明史·艺文志》、焦竑《国史·经籍志》记载,《鹅湖集》6卷,但流传甚少。程敏政《明文衡》、黄宗羲《明文海》搜采极博,均不及其名姓,可知亡佚已久。《四库全书》编者裒集《永乐大典》所收的龚敩诗文,依原目仍定为6卷。《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文说:“诗虽多沿元季余波,而清婉谐畅,亦自琅琅可诵。文则原本经术,结构谨严,实不愧于作者。”集中佳句如“眼前此景不易得,客里好怀先自开”;“雨昏湖口生春水,天入江东有暮云”;“梦熟池塘春晚后,酒醒窗户月来时”,殊自轩爽,颇堪讽诵。此集对考稽史事,也有裨益。《四库全书总目》举例云:“其《送周倬、张溥使高丽序》,称洪武十八年,命倬等往封国王,而《明史·高丽传》失载其事;又《赠刘叔勉奉使西洋回序》,称洪武二年春,诏叔勉使往,三年夏才至西洋,而《明史·浡泥传》乃称三年八月,命御史刘敬之往使,阅半年始抵其国,年月参错不合,自当以敩所记为符其实,是亦足以资参证也。”

国学概论

国学概论

现代钱穆著。讲述中国两千多年学术思想发展演变的著作,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前八章专言经子,内容包括孔子与六经、先秦诸子、秦之焚书坑儒、两汉经学今古文之争、晚汉之新思潮、南北朝隋唐之经学注疏及佛典翻译、宋明理学等,扼要叙述上自春秋孔子,下至晚明心学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及其变迁轨迹。第九章专论清代考证学。将清代学术分成清初诸儒之学、乾嘉考据之学和晚清今文经学三个阶段,反对把有清一代的学术思想笼统地概括为考证学。在论吴学、皖学的治学风格时,称“吴学务反宋,而转陷尊古。皖学初本阐宋,后乃为诤宋。吴以革命始得承统,皖以承统始而达革命”。最后一章为最近期之学术思想,叙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东方文化派、学衡派、科玄之争、戴季陶论孙中山三民主义等。收入台湾出版的《钱宾四先生全集》。

清微元降大法

清微元降大法

清微元降大法,撰人不详。书中所列清微派传承谱系,止于元初黄舜申,故应为元代道士编集。原书二十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为宋元清微派道法汇编。全书内容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叙述道法源流,包括〈元始清微应运〉、〈师承集要宗会〉、〈道原〉等篇。本书宣称清微道宗上承元始、上清、灵宝、道德、正一诸派,而会于一。后半部汇集清微派各种道法,以雷法为主。包括清微通玄秘法、元始一炁神玄策法、上清摄山五雷法、西梵碧落五雷法、上清五元五雷法、清微龙光内法等,共计五十种。诸雷法皆先列本部雷神将帅之姓名、冠服及其相貌,然后列举本部雷法所用天经、玉章、灵药、神咒,并概述其功用。全书末附〈道法枢纽〉、〈清微道宗〉二篇。其中〈道法枢纽〉综述清微道法要旨,大略以先天之道为符法之本,以内修心性为书符行法之要。认为一念不生,万物俱寂乃道中之道,符图咒诀皆为末焉。道法无存想、无造作、无叱喝,无祝赞,唯以一点灵光通天彻地,以我之精神合天地万物之精神,精精相抟,神神相依,方能以符召神。本书融合道教内丹派及佛教禅宗、儒家理学心性修炼之说,标志道教符箓术在理论上达到完备的成熟。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

戏曲论著汇编。张江裁(次溪)编。正续两编,1934.年正编收入“双肇楼丛书”,由北平邃雅斋书店排印出版,收吴元长《燕兰小谱》、小铁笛道人《月下看花记》等戏曲论著、史料三十八种。续编收冒广生《云郎小史》等戏曲论著、史料十三种,1937年由北平松筠阁书店排印出版。198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重版,分上下两册。全书蒐集广博,拾遗补阙,共辑录清代有关戏曲著述五十一种,对当时的戏曲演出活动、班社沿革、名优传略,乃至梨园掌故搜罗备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上起《燕兰小谱》,下迄编者本人的《燕归来簃随笔》,历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以及民国初年,大体上反映了二百馀年间北京戏曲活动的历史面貌,是一部重要的清代戏曲演出史料的汇编。书前有顾颉刚、郑振铎等的序九篇,赵元礼等的题辞数篇及编者所撰的“著者事略”。

道安法师念佛赞

道安法师念佛赞

敦煌写本。P.t.1253。首部残,共二十九行,四百二十四个音节。可与S.2985、P.3190、台北中央图书馆004724号汉文写卷对勘补残正误。但有部分字句现存汉文写本无。此卷由英国西门华德比定出来,并做了部分转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