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屋清珙

石屋清珙
  • 姓名:石屋清珙
  • 俗姓: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江苏常熟人
  • 出生日期:1272
  • 逝世日期:1352
  • 民族族群:

石屋清珙(1272—1352),元代高僧,临济宗第十九世禅师。江苏常熟人。俗姓温,字石屋。生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 年),卒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 年),年寿81。湖州道场寺及庵信禅师之法嗣。幼依本州(苏州)兴教崇福寺之惟永法师出家。20岁落发后,23岁受具足戒。首参天目高峰原妙禅师,经三年。后嗣法于高峰和尚之法眷及庵信禅师,经六年。为及庵信禅师所器重,曾被誉为“法海中透网金鳞”。 元顺宗至正年间,诏赐金襕袈裟。后频出入吴越,弘扬禅风,广结善缘。曾应请住当湖(今浙江平湖东门外)福源寺,后退居霅溪(浙江湖州别称)之西天湖,前后共四十余年。

石屋清珙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浮生漫谈

浮生漫谈

作者是民国三大博士之一,曾经与胡适并列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最年轻的两个教授,在中国,他第一个把卢梭的《忏悔录》译成中文,第一个提出逻辑学的概念,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第一个在中国展开了爱情大讨论,提出了“爱是有条件的、爱是可比较的、爱是可迁移的、夫妻是朋友的一种”的“爱情四定则”,轰动京城,同时也因其惊世骇俗而开始了坎坷的一生。 本书是作者三部自传体散文集《浮生漫谈》、《十年情场》、《爱的漩涡》的合集,讲述了他个人的情史、性史和生活史,表达了他“痛快地生活,情感地接触,愉快地享用”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代学人最为驳杂的人生档案,也是一位怪杰最为丰瞻的精神秘史。

还丹破迷歌

还丹破迷歌

气功著作。刘海蟾著。主要阐述单纯行气、闭气、叩齿等法不能成丹。只有抽铅添汞,龙虎交媾才能成丹。

方珍珠

方珍珠

五幕话剧。老舍编剧。北京晨光出版公司1950年11月出版。剧本采用新旧社会的对比手法来描写北京一群说唱艺人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命运。抗战胜利以后,鼓书艺人破风筝与养女方珍珠从内地回到北平。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受到了种种迫害。富商、特务要抢方珍珠为妾,军警、流氓不断上门骚扰,弄得他们无法谋生。北平解放以后,艺人获得新生。他们成了国家的主人,开始组织起来,经常到工厂、农村为群众演出,到处受到欢迎。方珍珠也进学校读书,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剧本塑造了两代艺人的生动形象,表现了方珍珠一家在新旧社会的不同境遇。此剧对于艺人在旧社会受到迫害反映相当深刻,是老舍建国以后话剧创作的起点。

周礼详解

周礼详解

四十卷。宋王昭禹撰。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昭禹未详何人。王与之作《周礼订义》,类编姓氏世次,将王昭禹列于杨时之后,并记其字光运,其它皆不详。《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王昭禹应为北宋末徽钦时代人。《周礼详解》皆宗王安石《周官新义》,并多引其《字说》,“五官”皆不载《叙官》。其中有与王安石一致的,如解:“匪颁之式”、“惟王建国”、“鲍鱼”、“”、“司徒”,皆宗于王安石《字说》。也有与王安石不一致的,如在阐述《周礼》旨义上,解“泉府以国服为之息”,则与当时社会有所隐喻。有纠订旧注之误者,如“载师里布屋粟”,则不从前儒,属新发之说。亦有解前人未发之言者。宋陈振孙《书录解题》对其多引王安石《字说》深为不满,则与宋政事有关,颇为偏颇。总体而论,《周礼详解》虽在文字训诂上,宗于王安石,但经文诠释却能自辟新径,不囿前人之说,多有发明,于《周礼》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后世学者如宋王与之《周礼订义》、林之奇注《周礼》释《周礼》多引其说。朱申作《周礼句解》,则从其“五官”,不载《叙官》之体例。版本有宋刊本、钞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妙法莲华经释文

妙法莲华经释文

妙法莲华经释文,三卷,日本中算撰。编号二一八九。

无能胜大明心陀罗尼经

无能胜大明心陀罗尼经

一卷,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成就一切吉祥事业,消除众罪,寿命延长,远离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