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佶

林佶
  • 姓名:林佶
  • 别名:字吉人,号鹿原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福建侯官县人
  • 出生日期:1660
  • 逝世日期:1720后
  • 民族族群:

林佶(1660-1720后),字吉人,号鹿原,别号紫微内史、麓原子、鹿眠庵。清朝福建侯官县人。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十七年(1660年)生;少从王士祯、王琬、陈廷敬学;圣祖(玄烨)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年)中举人,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年)钦锡进士,授内阁中书,世宗(胤禛)雍正年间卒,年六十余岁。


林氏藏书很多。藏书室名“朴学斋”。徐乾学为纳兰性德辑刻《通志堂经解》、朱彝尊选《明诗综》时,皆就朴学斋传抄;朴学斋抄本多用黑格,版心下刻“朴学斋钞本”五字。


清代的写刻精本,起始于康熙,盛于乾嘉。这一时期出现许多精本佳椠,都是由名家精心缮写付梓的。吉人善书法,精校勘,手迹尤为至宝。曾手写汪琬撰《尧峰文钞》、陈廷敬撰《午亭文编》和王士祯《渔洋精华录》、《古夫于亭稿》,手写上板,写、刻、印俱精,被文坛和藏书家誉为“林氏四写”,世称精刻本,为公私藏家所重视。


林氏长子正青得鳌峰徐兴公(明末福建有名藏书家,所著、藏书很可贵,遗书五十余种,录其目与跋寄至京邸,吉人一见大喜)随作诗以记其事。诗云:“平生爱书癖,垂老未能释,譬如饕餮人,流涎嗜肥炙,又如聚敛者,铁锱务捃摭;自哂炳烛暮,时光如驹隙,何苦獭祭劳,甘此蠹龁册,结习顾难除。把卷欣然适,每尝语儿辈:胸次勿迫窄,学当贯古今,义须本经籍。圹观前辈贤,孰不典坟索;吾乡海溃隅,见闻终捍格,若非事诗书,何由展寻尺;曩哲谢(肇制)与徐(兴公),勤录肆探赜,精骑裒万余,秘本购千百,市朝忽改移,签帙旋遭厄,瓿(bù)覆图堪虞,部分亦足惜;予是丁盛年,志欲奋大翮,念惟富缥湘,始足淰论核。适有宛羽(徐渤[兴公]的藏书楼)遗,许有十城易,亟脱汝母剑,佐以古玩剧,煌煌二册余,奕奕充余宅,贫儿暴得富,匹夫竟怀壁,环堵古香丛,插架文光射,终藉此先资,乃竟成丽泽,廿年容京华:不至迷阡陌,策勋固在兹,诒谋讵用,儿能绳父志,好尚无颇僻。所敦在芸编,光阴恐虚掷,每当奇书来,老父尝哑哑;昨复致二纸,快意说新获,书是徐氏遗,字是鳌峰迹,图印识收藏,题跋详细释;四十七种书,百十年间隔,一旦归书囊,如揖重来客。老夫闻之喜,懽酌双浮白,遗金纵满籝(竹笼),何如万卷积;久宦辄伤穷,颖秃不耐画,惟有教儿孙,冀永书香脉,儿解藏书好,自受读书益;长林蔚松揪,藤间纷萝薜,老夫怀归来,展书乐晨夕。”从这篇长诗里,可以看出林氏对于爱书藏书的情况,并以遗书胜遗金来鼓励儿孙辈也要爱书。


有四子:正青、在衡、在峨、玉衡。


长子林正青,字洙云,以贡生任小海场盐大使、内阁中书。1962年夏,北京中国书店访得明末刊《读杜诗寄卢小笺》上下两卷,为林正青旧藏。书末有题识云“己亥七月七夕得于叶氏旧书坊,”钤“正青之印”(白方)、“林洙云氏”(朱方小印记)。另有枚如(棋山庄主人)跋云:“洙云姓林,名正青,以贡生任小海场盐大使,内阁中书,佶之子也。予从友人刘筠川处见其瓣香堂(正青藏书室名)未刻残集一巨册,录二十余篇存于筐,盖其中有关闽中掌故者。洙云著述甚多,身后率不及传。”正青亦精于书法,其字体结构,流丽遒劲,酷似乃父之手笔。著有《榕城旧闻》、《榕海诗话》、《小海场志》、《瓣香堂集》等。

林佶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燃烧的法庭

燃烧的法庭

《燃烧的法庭》是著名推理小说作家约翰·狄克森·卡尔非系列经典杰作之一,与H.M.爵士探案系列的《犹大之窗》、菲尔博士探案系列的《三口棺材》并称为卡尔三大神作。《燃烧的法庭》不仅有卡尔一贯的精妙密室诡计,更糅合了推理、惊悚、超自然、心理悬疑等元素,谜面富有吸引力,结尾急转直下,不失为约翰·狄克森·卡尔最棒的小说之一。编辑史蒂文斯看到新书稿中的照片,不禁震悚无比:数十年前已被处决的毒杀犯,竟和他妻子长得一模一样!前不久,他的邻居老迈尔斯病逝,症状却如同中毒。管家太太声称曾在其逝世当晚,看见一名盛装女子从卧室中穿墙而过。怀疑者决定验尸,可棺材中的尸体竟不翼而飞,仅留下一段九结绳。到底是过去的亡魂归来作祟,还是有人故弄玄虚?当“不可能犯罪”蒙上哥特的面纱,我们将得到怎样的解答……

古庙集

古庙集

散文集。章衣萍著。上海北新书局1927年出版。有作者《小序》。收散文29篇,大多为文艺随笔。其中有关于诗词的漫评,如《记濮永昶的词》、《记石鹤舫的词》、《感叹符号与新诗》等;有关于作家的印象记,如《鲁彦走了》、《高尔基及其他》等;有为诗歌、小说、散文集写的序跋,如《〈平民诗选〉序》、《〈深誓〉自序》、《跋〈情书一束〉》、《〈断片的回忆〉小序》和秋野社刊物《秋野》的发刊词等。

名山诗话

名山诗话

诗话著作。近人钱振锽撰。此书一卷,七十三则,上自《诗经》、《楚辞》,下迄钱谦益、袁枚,皆有所道及。然作学究之陋语多,谙诗道之行话少,如反复一“实”字,先谓:“君子之言,真实不妄,诗虽小道,亦言语之一种,多为不实之言,徒为人所轻耳。”此处之“真实”,乃“事实”之转语,故其即据以责老杜“老柏二千尺”、太白“白发三千丈”等句为“滑稽”,尤不解李贺之浪漫诗风为何物。千古诗人,遂只剩一白居易合其规则。然反观此书,恰正好作大言,过激语多而“老实话”少,如世讥明七子摹仿,彼反恨“其摹仿未至,若能摹仿得工,好诗必不至此”,其言过甚,一至于此。有《名山六集》本。

资治通鉴直解

资治通鉴直解

《资治通鉴直解》原名《通鉴直解》,是明代两朝帝师、首辅张居正同翰林院讲官给年仅十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此书以《资治通鉴》为主,其他史书如《通鉴外纪》、《续资治通鉴》、《宋元通鉴》等为辅,从中选取了一些重要片段与事件加以讲解,一方面通俗易懂,一方面也融入了张居正等人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以及对重大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先读经,后读史,是历代帝王必修之大纲。《资治通鉴直解》是明朝隆庆六年,由两朝帝师张居正给万历小皇帝日讲的宫内读本。《资治通鉴直解》以最通俗的白话文写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还融入了大政治家张居正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当年为皇帝讲解《资治通鉴》,意在教育皇帝如何做一名圣明之君。即使在今天,此书对各级管理者与读者大众,依然可资借鉴,更可从中读出立身处世的智慧光辉。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

天竺三藏菩提灯 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上人于1971年应弟子之请开讲本经,惜未讲完。现就当时所存之录音带整理成文刊出。

永源寂室和尚语录

永源寂室和尚语录

凡二卷。又作寂室录、圆应禅师语录、圆应录。日本临济宗僧寂室元光(1290~1367)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辑录偈颂、佛祖赞、小佛事、说 、书简、法语、遗诫、遗偈、江州永源寺开山圆应禅师行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