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米亚京

- 姓名:扎米亚京
- 全名: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扎米亚京
- 性别:男
- 国籍:前苏联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84.02.01
- 逝世日期:1937.03.10
- 民族族群:
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扎米亚京(Евгений Иванович Замятин,1884.02.01—1937.03.10),白银时代作家。 苏联作家、造船工程师。是十月革命后对苏维埃文学具有巨大影响的作家之一,以其风格独具的民间口语叙述文体和幽默讽刺的笔墨驰誉文坛。
扎米亚京出生在俄罗斯帝国坦波夫省列别姜(目前隶属利佩茨克州),距离莫斯科300公里(186英里)。他的父亲是东正教牧师和学校校长,母亲则是音乐家。扎米亚京在1922年回忆说“你会看到一个非常孤独的孩子,没有同年龄的同伴,他的母亲演奏肖邦时会跑到钢琴下面。”
1902年进入彼得堡工学院攻读造船工程学,其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两次被流放。叶扎米亚京毕业后,担任俄罗斯帝国海军的工程师。1912年,扎米亚京发表了《外省小城》,备受文学界关注。1914年创作了《老远的鬼地方》却遭查禁。
1916年,他被派往英国监督破冰船建造,住在泰恩河畔新堡一段时间。
扎米亚京后来回忆说“我在英国建造船舶,看过城堡废墟,听过德国齐柏林飞船投掷炸弹的重击声,并创作《岛民》。我很遗憾没有看到二月革命,只知道十月革命。这好像我从未谈过恋爱,但是在一个早上醒来后发现自己已经结婚十年了。”
他把这种集象征、幻想、现实于一身的手法,称为“新现实主义”。1917年秋,他回国追随高尔基投人革命后的文化建设工作.
扎米亚京在1917年俄国革命后,编辑几种刊物,并编辑杰克·伦敦、欧·亨利、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和其他作家的俄语翻译作品。扎米亚京最初支持十月革命,但反对紧随其后增加的审查制度。
他的作品越来越讽刺苏联共*党。虽然他支持他们的思想,但之后扎米亚京逐渐反对他们的政策,特别是关于审查制度。扎米亚京在1921年散文中写道“我很害怕,真正的文学只能依靠狂人、隐士、异端、梦想家、叛乱分子和异议分子来创作而存在,而非通过政府官员,但。” 1920年代,这种态度使他的地位遭遇困难。1923年,扎米亚京安排小说《我们》的手稿走私到纽约市。之后《我们》被翻译成英语,于1924年出版。
然后,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扎米亚京在1927年走私俄文文本给斯洛尼姆(1894-1976)、布拉格的俄罗斯流亡期刊和出版社编辑。扎米亚京与西方出版商的交易引起苏联政府大规模挞伐他。因此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扎米亚京在家乡被列入黑名单。
《我们》经常被视为针对苏联极权国家的政治讽刺,然而还有许多其他看法出现。赫胥黎在1962年写给克里斯托弗·柯林斯的的一封信说,赫胥黎创作《美丽新世界》是受到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反乌托邦小说的影响。《我们》在1994年获得自由意志论者未来主义协会普罗米修斯奖。
扎米亚京也创作一些短篇小说,内容包含对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讽刺、批判。有些故事情节与英国作家杰罗姆·克拉普卡·杰罗姆作品非常相似,他的作品于1917年前曾3度于俄罗斯出版。
扎米亚京的不少作品如《岛民》《我们》和《洞窟》等均可归入科幻小说之列。而最成功之作便是“白银时代丛书”所要介绍给读者的他的《我们》(1920)。作品运用象征、荒诞、幻想、意识流等手段,描写一个发生在一千年后的幻想故事,敏锐地涵纳着对人类未来的深沉思考,被世界文坛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
扎米亚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自杀论
法国杜尔凯姆(EmileDurkheim,1858~1917)著,于1897年发表。该书的中心思想是,表面上与他人无关的自杀现象最终都可以通过社会结构和其扩散功能加以解释。杜尔凯姆在书中指出自杀率不是个人事实,而是社会事实,因此他首先否定了将自杀归咎于非社会因素的观点。自杀率是随着社会整合程度不同而变化的,从而自杀可分为3种类型:利己性自杀、失范性自杀和利他性自杀。对前两类自杀来说,自杀率与社会整合程度成反比,即整合程度越低,自杀率越高;后者与社会整合程度成正比。他认为,自杀与生理、天象无关,而与家庭、政治、经济社团、宗教组织等社会现象有关,从而认为每个社会都有一种集体自杀倾向,它反映了个人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结构,因此所有改良方法都必须到社会结构里去寻找。该书为社会学实证研究树立了典范,是现代最早在社会调查中始终并严格地使用统计方法的论著之一,同时也是杜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吴梅村全集
诗至宋末,已见式微,到了明清易代之际,出现了多若繁星的诗人群,开展三百年诗坛的盛局。其中最重要的诗人,便是吴伟业。他身历亡国之痛,却又不得不屈节出仕异族,所以他的诗感慨兴亡,音节浏亮,尤以叙事歌行,足以继美长庆,风格遒上,自成“梅村体”。他在艺术是多面手,诗、词、文、曲以及书法绘画,无一不工,过去刊行者,多限于诗集,本书则于诗之外,其他作品,无不搜罗。《吴梅村全集》以宣统三年董氏诵芬室刻梅村家藏稿为底本,增收梅村乐府3种,以原长乐郑氏藏顺治刻本为底本,参校了康熙九年卢·刻本梅村集四十卷、康熙十一年慎墨堂刻本郑汉仪辑诗观初集、顺治元年长洲朱隗辑本明诗平论、民国三十一年董诵芬室翻刻康熙中邹式金杂剧三集通天台、临春阁等31个版本。竖排繁体字。是吴集最完善的版本。
书史会要
九卷。附补遗一卷。明陶宗仪撰。此书载历代能书之人,上起三皇,下至元代。各卷所记如下:卷一,三皇至秦。卷二,汉与三国。卷三,晋。卷四,宋、齐、梁、陈、北齐、隋。卷五,唐与五代。卷六,宋。卷七,元。卷八,辽、金、外域。卷九,书法 (书法理论)。总之,此书几乎将三皇时期至元代的各朝代能书之人包揽无余,总计四百五十人,堪称我国古代的一部书人大全。其记人体例是先记该人主要生平及其性情特点,然后记其书法风格,擅写书体等等。所记或详或略,多则洋洋数百言,少则只言片语,也有只录其姓名而不知其事者。此书记能书人及书体等多有精当的考证。如“仓颉”条中论蝌蚪文:“书文象虾蟆子形,故曰科斗。今人不识,乃巧画形状,失本意矣。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此书不仅有汉字书史,又于卷八设“外域”部分,记天竺、日本及我国少数民族如西夏、大理、回回等书史,特别是还列举不少天竺古字母的写法。此书后又有陶氏补遗一卷,摭采至为繁富。其体例仍从三皇始,补历代遗漏书人。此书版本有明朱统鉷重刊《书史会要》合刻本,此本将其父朱谋垔撰《书史会要续编》(参见该条)续陶氏之书,并题为卷十,移其次于陶氏补遗之前。其它版本有元刊巾箱本、明洪武九年(1376)刊本、明崇祯八年刊无续本、明抄本、八千卷楼有抄本、清抄本、《百川学海》本,无卷数。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本、上海书店1984年据明洪武本影印本。
曲洧旧闻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朱弁撰。《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杂家类,作十卷。 《直斋书录解题》、 《文献通考》入子部小说家类。现常见有《丛书集成》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本书以大量篇幅记录北宋君臣的言行,对宋太祖、仁宗以及王安石变法时的有关人员记载特多,苏东坡轶事尤为瞩目,间及民情物理、珍奇特产、名山异泉、诗文考证等,内容驳杂而陈述皆简明可读,亦有生动如见者。建炎元年使金,被扣留长达十七年之久,约当绍兴四年(1134)前后成此书。书中有少量志怪小说,余皆北宋君臣趣闻佚事。所载王安石变法,蔡京生平事迹尤详。
因果可转变
李炳南老居士讲,林看治居士笔记。我们大家要明白,这些痛苦是从何处来的?凡事不离因果,过去造了八苦的因,现在就要受八苦的果,了知因果的关系,就知道刀兵劫也是一种果报。可是有一部份人,是不相信万法皆有因果之说,因为他没有研究佛法,所以就不相信因果的道理!既然不信因果,那么刀兵劫是什么原因?且请汝说说看!好,我们就来追求到底,看看刀兵劫的原因是什么?
从容录
凡六卷。南宋万松行秀撰。又称万松老人评唱天童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系将天童山宏智正觉禅师所作颂古百则附加示众、着语、评唱而成。从容,为万松行秀晚年所居庵名。本书所以作成,初系行秀之门人耶律楚材,因随从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悲于远离其师,遂屡致书请师评唱天童颂古。行秀乃于燕京报恩寺从容庵撰此书,命侍者离知笔录,元太祖八年(1223),送往西域予楚材,翌年楚材作序。其中各则均分为示众、本则(公案)、颂古(文中附加短评─着语)、评唱等四部分,示众相当于碧岩录之垂示,系说明一则之宗旨;本则为古则公案,叙述先人证悟之因缘;颂古为宏智以偈颂拈提,说明本则之宗旨;着语为将本则、颂古之语句加以解说短评;以评唱部分为本书重点。本书与碧岩录并称禅门二大宝典,碧岩录属临济宗系统,本书则属曹洞宗系统。注疏有默绍之从容录颂解一卷、松云之从容录事略十七卷、鼎三之从容录接觜录二卷、梵丁之从容录笔削一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