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芾

吴芾
  • 姓名:吴芾
  • 别名:字明可,号湖山居士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仙居(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104
  • 逝世日期:1183
  • 民族族群:

吴芾[fú](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仙居(今属浙江)人。绍兴二年进士,为温州乐清尉,调平江府录事参军。除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迁秘书省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出通判处州,历婺州、绍兴府。秦桧卒,得知常州,改处州。三十一年,召为监察御史,除殿中侍御史,权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改知绍兴府,充两浙路安抚使。召对,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不越月改吏部侍郎。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充两浙西路安抚使。以出使金军事不协罢职,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乾道三年,起知太平州。五年,改隆兴府,充江南西路安抚使。六年,以年老请祠。淳熙元年致仕,时年七十一,十年卒。芾富于文才,《宋史》本传称其属文不事雕刻而“豪健峻整”,指意明白。其诗早年笔力雄健,“往往澜翻泉涌,出奇无穷”,而无粗率颓唐之习(《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八),古体长诗《哭元帅宗公泽》为这一时期之代表,“排奡纵横,自成一格”,为时人传诵。晚年诗风趋于平淡,周必大以为“意远而辞达,使人读之萧然有出尘之想”(《湖山集序》),以《和陶》诸诗为晚年代表之作,具有闲适清旷风格。著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周必大《湖山集序》),又有《和陶诗》三卷、《当涂小集》八卷(《宋史·艺文志》七)。原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为《湖山集》十卷。近人有补遗。《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五录其诗十卷。《全宋文》卷四三五○收有其文。事迹见朱熹《龙图阁直学士吴公神道碑》(《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八)、《宋史》卷三八七本传。

吴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鹅湖集

鹅湖集

明代诗文别集。龚敩著。据《明史·艺文志》、焦竑《国史·经籍志》记载,《鹅湖集》6卷,但流传甚少。程敏政《明文衡》、黄宗羲《明文海》搜采极博,均不及其名姓,可知亡佚已久。《四库全书》编者裒集《永乐大典》所收的龚敩诗文,依原目仍定为6卷。《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文说:“诗虽多沿元季余波,而清婉谐畅,亦自琅琅可诵。文则原本经术,结构谨严,实不愧于作者。”集中佳句如“眼前此景不易得,客里好怀先自开”;“雨昏湖口生春水,天入江东有暮云”;“梦熟池塘春晚后,酒醒窗户月来时”,殊自轩爽,颇堪讽诵。此集对考稽史事,也有裨益。《四库全书总目》举例云:“其《送周倬、张溥使高丽序》,称洪武十八年,命倬等往封国王,而《明史·高丽传》失载其事;又《赠刘叔勉奉使西洋回序》,称洪武二年春,诏叔勉使往,三年夏才至西洋,而《明史·浡泥传》乃称三年八月,命御史刘敬之往使,阅半年始抵其国,年月参错不合,自当以敩所记为符其实,是亦足以资参证也。”

六研斋笔记

六研斋笔记

笔记。明李日华著。四卷,又《二笔》四卷、《三笔》四卷,共十二卷。《四库全书总目》谓:“日华工于书画,故是编所记论书画者十之八。词旨清隽,其体皆类题跋。盖锦贉玉轴,流览既久,意与之化,故出笔皆辄肖之也。其他所记杂事,亦楚楚有致。”大要为小品散文。如卷一二则:“甲子冬十二月四日,春波旧居,改构落成。移居之前二月,搬运大都书画十之九,床、几、琴、砚、奇石、古敦彝十之五,而他物仅足用,先君宝器,多破裂者,不忍弃也。赵子昂句云:‘贫尚典衣贪购画’……余所贻后人者,书画二事,虽未能精丽,然亦粗足备玩索矣。”又:“文衡山先生《寒林》,捎空戳云,有从地一涌而出者。断不可以手追。焚香默坐,对之如在荒江野岸,维舟霜柳之下而已。”至于考证,则每有所失。提要已指出,并云:“大抵工于赏鉴,而疏于考证。人各有能,有不能,取其所长可矣。”有崇祯间初刻本,前有天启六年(1626)其门人刘日羲序及崇祯三年(1630)陈懋仁、王起隆序、鲁得之序,崇祯七年江元祚序多篇。嗣后有清乾隆中刊本、《四库全书》本、上海有正书局本、《国学珍本文库》本、《李竹懒先生说部丛书》本。

伤寒括要

伤寒括要

伤寒类著作。明李中梓撰。二卷(另有三卷,方二卷本)。中梓有《内经知要》已著录。李氏曾撰有《伤寒授珠》十卷,毁于兵燹,后将其内容删繁去重,择其精萃,十存其二,而无遗漏,名曰“括要”,撰成于清顺治六年(1649)。首列总论,示人分六经、辨阴阳、审表里、察虚实辨治之要。继则以证为纲,分门别类,详析辨治之法。后则以方例证,简言临床应用之法,探究制方精义,末附杂方五十六首。阐发仲景奥旨,采诸家之长,条目清晰,立论公允,简明扼要,切于实用。后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有清朱二然校白鹿山房活字本,一九八五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刊《珍本医书集成》本。

草山残梦之十一:上帝无灵

草山残梦之十一:上帝无灵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写于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从蒋介石逃离大陆写起,直至蒋客死台湾,描写了蒋家父子及蒋氏家族在台湾复杂环境中的种种活动及心理状态。《草山残梦第十一集 上帝无灵》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蒋介石及其追随者在面对一系列挫折和困境时,对自身命运和信仰的怀疑与挣扎。他们曾经寄希望于上帝或其他外部力量来拯救自己,但在现实的残酷面前,发现一切都无济于事,凸显了他们内心的绝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也暗示了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已经失去了所谓的 “神助”,走向覆灭是不可避免的。

玉涧杂书

玉涧杂书

笔记。宋叶梦得(1077—1148)撰。原十卷,存一卷。梦得有《石林燕语》已著录。叶氏见长于文学,一生著述甚丰。收集日常所记典故趣闻而成此集。故其条目内容,既有前人著述,又有叶氏文采。大致可归纳为前人轶事、当代趣闻、叶氏杂感等。叶氏崇拜陶潜、杜甫,述其轶事以隐居避世、同情民间疾苦为主,取材以前人诗文佳句居多。余皆借题发挥,或申述诗文理论,或讲求措词造句,或讨论文章规范。颇能代表宋代一派文风。有《说郛》本,《古今说部丛书》本。

净土二藏二教略颂

净土二藏二教略颂

全一卷。日本了誉圣冏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三册。又称净土略颂。即立二藏二教二顿之教判,论净土宗之教相为相顿教。谓一代佛教分声闻、菩萨二藏,菩萨藏分顿、渐二教,略颂各教之要义。其中顿教分性顿、相顿,判定净土教为相顿,乃本书之创倡。全篇计由一百六十六颂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