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昱

- 姓名:张昱
- 别名:字光弼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吉安庐陵(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张昱,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吉安庐陵(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元末明初。年轻时从虞集学,得其诗法,又为张翥所知。曾在江浙行省左丞杨完者幕下参谋军事,迁杭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当时天下用兵,社会动乱,藩府官员多侵官怙势,但张昱以诗酒自娱,超然物外。杨完者死后,弃官不出,张士诚礼聘,不从。居西湖寿安坊,赖友人捐资建屋,朋友说他“诗名优于张籍,生计劣于陶潜,囊无一钱之留,家徒四壁之立”(《西湖游览志馀》卷一一)。他曾在酒间对瞿佑说:“我死,埋骨湖上,题曰‘诗人张员外墓’足矣。”元亡,被元太祖征召至京,太祖怜他年老,说“可闲矣”,厚赐使还,于是自号可闲老人。在西湖山水间终老,年八十三卒。生平所作诗,当时便散亡不少,杨士奇搜集他的遗稿,序其诗说:先生之诗,气宇闳壮,节制老成,而从容雅则。其诗有雄浑悲凉之风,七古《过歌风台》是他的得意之作,曾亲自以界尺击桌,为瞿佑朗诵,瞿称此诗“豪迈跌宕,与题相称”。从总体看,他的律诗最佳,其中有豪放之作,如《五府驿代杨左丞留题》;也有含蓄缠绵之篇,如《饮吴令家》,这是表现亡国之痛的作品。他的某些七律如《湖上漫兴》、《无题》(灼灼庭花露未收)、《春闺词》等当时便在杭人中传诵。他的《辇下曲》一百零二首,《宫中词》二十一首,主要写宫闱中事,不出前人窠臼,但可资史家考证,因为“一代之典礼存焉”(《辇下曲》小序)。著有《张光弼诗集》,有二卷本和七卷本两种,别本作《可闲老人集》四卷,《元诗选·初集》选入他的诗,题为《庐陵集》。生平事迹见《一笑居士传》(《羽庭集》卷六)、《(正德)松江府志》卷三一、《(正德)华亭县志》卷一五、《两浙名贤录》卷五四、《列朝诗集小传·甲前集》、《元诗选·初集》小传、《明史》卷二八五、《新元史》卷二三八。
张昱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高上玉宸忧乐章
《高上玉宸忧乐章》,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之手。一卷,收入《续道藏》。本篇言诵章仪法。内载五言颂诗五首,题作「步虚忧乐慧辞」。道士行醮步虚时歌诵此章,可以感召五帝护卫,成仙飞升。《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一书中有《高上玉晨曲素忧乐慧辞》。本篇内容文字与之大致相同,当系后人节录该书改编而成。《上清诸真章颂》亦收录本篇。
白骷髅
《白骷髅》是民国作家还珠楼主所著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全书共八章。
人生的三路向
本书是对梁漱溟关于宗教、道德与人生问题研究的一次全面梳理。 《人生的三路向》是梁漱溟先生实践的结果,是他关于人生问题的最终思考。他对人生本质的做了透彻的分析,提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并对世人面对问题的应对态度进行综合分析,洞若观火,直指世人万象。梁先生系统讲述了他所选择的人生观:活在当下,一任直觉。这是对儒家思想汲取又反哺的结论,也是针对中国人今日惶惶不可终日生活状态的点醒。 梁漱溟以儒家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毕生追寻人生的真味。他对人性生动立体的剖析和对人生全面透彻的解读,无不体现了一代国学大师的卓绝智慧;他自由无束缚的思想和开豁通达的人生观,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给今天的我们以极大的启示。
印光大师法语撷录
此录系丁亥年九月十九日灵岩山 印光大师塔院落成。举行灵骨奉安典礼。诸弟子辑其法语书于壁端。谨此附注。
天目中峰广录
中国禅宗语录。简称《中峰和尚广录》。三十卷。元代慈寂编。慈寂(生平不详),中峰和尚的门人。中峰(1263—1323),俗姓孙,法号明本。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县)人。为临济宗僧人,又称智觉禅师、普应国师。幼时即于天目山参谒高峰玄妙,二十四岁时随其出家,为嗣法弟子。其后居无定所,自称幻住道人。因其德行高超,僧俗共相瞻礼,被誉为江南古佛。元仁宗曾召请入内殿,固辞不受,仅受金襴袈裟及“佛慈圆照广慧禅师”之号。至治三年(1323)圆寂,世寿六十三岁。此书为慈寂等所集中峰和尚之语要,其内容包括示众、小参、山房夜话、信心铭辟义解、楞严徵心辩见或问,别传觉心、金刚般若略义、幻住家训、拟寒山诗、东语西话、杂著、偈颂等。在这些语要中,中峰广泛运用各种经典要旨及诸宗师的话头。其中经典有《华严》、《法华》、《圆觉》、《维摩》、《楞伽》等经,宗师的话头有达摩、慧能、临济、黄檗、百丈、沩山、洞山等人的言语。中峰在此书中,融合各家之说,主张禅净合一、禅教一致。收录于《卍正藏经》。
末利支提婆华鬘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从《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出,佛在祇园,因舍利子问,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