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达

- 姓名:向达
- 别名:字觉明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溆浦人
- 出生日期:1900年2月19日
- 逝世日期:1966年11月24日
- 民族族群:土家族
向达(1900年2月19日—1966年11月24日),现当代史学家、敦煌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土家族。湖南溆浦人。1924年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30年经赵万里介绍到北平图书馆任编纂委员会委员。1935年秋去英国,在牛津大学任交换馆员,先后赴欧洲各地图书馆查阅敦煌遗书、壁画等文物和太平天国史料。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大教授兼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导师。1942年至1944年先后两次到西北考察敦煌文物。抗战胜利后,一直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校务委员会委员、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66年11月24日逝世于北京。
向达一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对敦煌文物十分重视。早在1930年,翻译《斯坦因敦煌获书记》,1936年又翻译《西域考古记》,向国内介绍敦煌及西域文物被盗的经过。1937年以后,又陆续发表《记伦敦的敦煌俗文学》、《伦敦所藏敦煌卷子经眼目录》、《敦煌学导论》等文章,初步介绍斯坦因劫藏敦煌遗书内俗文学作品40多篇,为俗文学研究提供许多难得的资料和线索。向达对敦煌俗文学研究的突出成就,一是《论唐代佛曲》(《小说月报》20卷10期)的发表,文章提出“佛曲”发源于印度北宗说,如长达数万言的叙事诗《佛本行赞》、孝子董永、季布歌等是从佛教文学蜕演出来的,至于俗文、变文之类作品大约也是模仿佛教的体裁,散文即是佛经中的长行,韵语即是佛经中的偈,从而主张敦煌发见的俗文学是受外来的影响,佛曲也与变文无关。二是《唐代俗讲考》,该文最先发表于《燕京学报》,10年后又据新获材料重新改写发表于《文史杂志》,文章通过对唐代俗讲仪式、话本及其源流的探讨,论证中国的白话小说在唐代已经建立起来,为中国小说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1954年,他又参与《敦煌变文集》的辑校整理工作,该书于1957年出版后,一直是汇萃敦煌变文的丰富辑本。
向达在学术上的贡献,还表现在中西文化交流史及边疆各地方史的研究上。早在1926年就开始对印度佛教及佛教艺术之东传进行专题研究,完成《龟兹苏祗婆琵琶七调考原》。特别是1933年发表的《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以充分的史料论证唐代的音乐、舞蹈、绘画以及唐人的文化生活与西域民族间有着亲密交往关系,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的《中西交通史》、《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史》、《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以及《蛮书校注》等论著,均赢得学术界的好评。1957年汇集出版的《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内收23篇论文),更是蜚声中外的名作。
向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明天的学校
《明天的学校》是对当时正在实验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新型学校进行的革新所作的详细记录,主要包括约翰逊夫人的“有机学校”,梅里亚姆教授领导下的密歇根大学初等学校等。 这样一部著作,仅仅作为记录20世纪初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资料已经很有意义,杜威在书中还运用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培尔、蒙台梭利以及他自己的教育理论来论证了这场发生在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使本书更具研究价值。
省愆集
二卷。明黄淮撰。黄淮,字宗豫,浙江永嘉人。洪武三十年 (1397)进士。除中书舍人。建文入文渊阁,升翰林院编修。累进右春坊大学士,辅皇太子监国。永乐十二年 (1414),为汉王高煦所谮,坐系诏狱十年。洪熙初复官,终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少保。卒谥文简。事迹具 《明史》本传。著有《退直》、《入觐》、《归因》等集。其诗文创作,颇有台阁气,舂容安雅。黄淮当革除之际,身事两朝,不免为白圭之玷。史又言黄淮性颇隘,同列有小过,辄以闻。解缙之死,黄淮为有力者。人品亦不甚醇。然通达治体,多所献替。其辅导仁宗,从容调护,尤为有功。虽以是被谤获罪,而赐环以后,复跻禁近。迨至引年归里,受三朝宠遇者,又数十年。遭际之隆,几与三杨相埒。其文章舂容安雅,亦与三杨体格略同。此集乃其系狱时所作,故以省愆为名。当患难幽忧之日,而和平温厚,无所怨尤,可谓不失风人之旨。故特存之,以见其著作之梗概。至其退直、入觐、归田三稿同编为《介庵集》,门径与三杨不异。此集四库已存目。
五字鉴
《五字鉴》是一部几百年来流传较广的蒙学读物,原名为《鉴略》,李廷机根据我国古史资料所写。此书大略是以五言诗句韵文的形式,按时代顺序将我国上自远古传说,下至元明的社会历史,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总述和概括。所以,可以说这是一部专述我国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蒙学读物。 全书仅万余字,行文言简意赅,叙事条理分明,赢得了旧时读书人的喜爱,并成为蒙馆中与《三字经》、《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并列的蒙学读物,且被称之为《五字鉴》。
宋宫十八朝演义
许慕羲专著的《宋朝宫廷秘史》取材于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的内容,在深刻地描写了帝王的感情世界同时,也对宫闱生活做了细致地刻画。真实地再现了深宫密地的帝后生活,对于喜爱追寻历史的读者也提供了一定的线索。本书运用生动的笔法,再现宫廷中帝后臣妃的悲欢离合和宠辱浮沉,暴露封建宫廷的荒淫糜烂和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富兰克林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富兰克林》孙毓修著。富兰克林, 美国政治家、科学家。1731年在费城建立北美第一个巡回图书馆。1743年组织美洲哲学会,后协助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独立战争时参加反英斗争,当选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结法美同盟(1778年)。又代表美国与英国谈判,1783年签订和约,英正式承认美独立。1787年为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废除奴隶制。科学上发明避雷针,在研究大气电方面作出贡献。
班马异同
南宋倪思撰。三十五卷。又名《班马异辞》。作者以班固《汉书》因《史记》之旧而增损其文,乃取两书逐字逐句加以比较,以参得失。明朝许台仲又因此书加以厘正,改名为《史汉方驾》。《班马异同》是对《史记》与 《汉书》作对比研究的著述。旧题宋倪思撰,刘辰翁评点。有明永乐刊本,万历刊本。关于《班马异同》的撰者,历来有不同说法,有的题为宋刘辰翁撰。此说实不可取,因为此书最早著录于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而这时刘辰翁尚未降世,或正处孩提时代,所以 《班马异同》“使果出辰翁,则陈振孙时何得先为著录?是固可不辨而明矣。”思以班固《汉书》多因司马迁《史记》之旧,大抵务趋简严,然或删而遗其事实,或改而失其本意,乃考其字句异同,以参观得失。二书长短,较然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