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指严

许指严
  • 姓名:许指严
  • 别名:名国英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武进人
  • 出生日期:1875
  • 逝世日期:1923
  • 民族族群:

许指严(1875~1923),清末民初掌故小说家。名国英,字志毅、指严(以此行世)、子年,别署甦庵、不才子、砚畊庐主、弹华阁主等。江苏武进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幼读诗古文辞。清末执教于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文坛名家李定夷、赵苕狂等皆为其高足。继受商务印书馆之聘,编写《中学国文史学讲义》,兼教该馆练习生,作家沈禹钟即出其门下。入民国,任教于金陵高等师范。后赴北京,任民国政府财政部机要秘书。两年后辞赴上海,除一度任某银行文书外,均以卖文为业,并加入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因生计窘迫,且嗜酒,曾向世界书局经理沈知方预支稿费二百元,为其杜撰《石达开日记》,销路甚好,重版数次。又为天台山农(刘青)代笔,刘署其名,许得酬资。善书法,曾标价卖字。因自幼多闻祖父讲述官场秘闻,故作品多掌故性杂记,如《清史野闻》、《天京秘录》、《三海秘录》、《新华秘记》、《十叶野闻》、《南巡秘记》、《京尘闻见录》等。所作长篇小说即达十余部,如《泣路记》、《近十年之怪现状》、《民国春秋演义》、《新华梦》、《京华新梦》、《电世界》、《模范乡》、《虿尾毒》、《劫花惨史》、《财神罪恶史》、《醒游地狱记》等,短篇小说辑为《指严余墨》、《许指严说集》、《许指严小说精华》,另有《埃及惨状弹词》等。生平事迹见郑逸梅《南社丛谈·许指严》、严芙孙《全国小说名家专集·许指严》(1923年8月上海云轩出版部出版)等。

猜你喜欢的书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是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著作。 本书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在这一系列讲座中,纪德主要的关注点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如何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他通过解读陀氏的书信和小说文本,层层剖析了陀氏的文学思想以及艺术风格。他深入到陀氏及其塑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发现了谦卑与傲慢的相互转化、人物思想的二重性等陀氏创作的主要特点。

法国革命论

法国革命论

英国政治家、哲学家埃德蒙·伯克著。全名为《打算寄给巴黎一位绅士的信中的法国革命和伦敦一些团体对这次革命的辩论感言》,于法国大革命发生的第二年——1790年出版。作者在本书中猛烈地攻击法国革命。作者所写的这本小册子完全站在英国统治阶级立场,向法国革命的解放思想宣战,暴露出当时欧洲反动势力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憎恨。本书刚一出版,立刻得到当时全欧君主王朝以及一切反对革命的人的赞赏,波兰国王曾为此赐给作者一枚金质奖章。作者反对自由、平等,认为没有政府、军队、财产安全、宗教道德等就谈不上有任何自由。

二月

二月

中篇小说。柔石著。写于1929年11月。同年11月1日由上海春潮书局初版。小说以一九二六年前后中国社会一个普通小城镇——芙蓉镇为舞台,运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深沉感人的独白,清新浓郁的文笔,真实地塑造了当时几种不同类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如愤世嫉俗,富有同情心而又缺乏斗争勇气找不到出路的肖涧秋;追求个性解放而得到的却是空虚、幻灭的陶岚;致力于教育救国,但对学校中教师的丑行听之任之的陶慕侃;将三民主义当作漂亮的空壳而终日挂在嘴边以充时髦的方谋等等。作品通过对几个各有主义、各有追求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的描写,真实地从一个小的侧面展示了风云激荡时代的生活画面,揭露了黑暗冷酷的社会现实,如实地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前后知识分子的思想倾向,提出了知识分子向何处去的社会问题。对于作品的影响和意义,鲁迅曾在《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中作了精辟的论述。“我从作者用了工妙的技术所写成的草稿上,看见了近代青年中这样的一种典型,周遭的人物,也都生动,……大概明敏的读者,所得必当更多于我,而且由读时所生的诧异和同感,照见自己的姿态的吧?那实在是很有意义的。”

后西游记

后西游记

清初长篇小说。40回。作者不详。原题“天花才子评点”,“天花才子”或即为“天花藏主人”。卷首有未署名人写的序(或认为系作者自序)。书写唐僧、孙悟空取经成正果2百年以后,唐宪宗在位时花果山又出一石猴,名齐天小圣,随僧人唐半偈再次西行,复取真经的真解。路上收伏猪八戒之子猪一戒及沙弥,并重新经历千难万险,降妖伏魔,跋山涉水,终于求得真解的故事。此书流传不广,但受到清初学者刘廷玑的好评。他在《在园杂志》卷3中说:“如《西游记》,乃有《后西游记》、《续西游记》。《后西游记》虽不能媲美于前,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若《续西游》则成狗尾矣!”本书虽是神魔小说,但对人情世道多有深含针砭之词,立意比较超脱,具体描写则入世相当深。本书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金阊书业堂刻本。春风文艺出版社于1982年2月出版了于植元的校点本,并将其编入“明末清初小说丛刊”,书后有于植元的“校后记”。

宝顺轮船始末

宝顺轮船始末

“宝顺”轮是第一艘属于中国人的轮船。在她服役的30年中,出海巡洋,剿灭盗匪,保四方海运安定,抵抗外来侵略等,立下了卓越功勋。史书曾对她有过这样的记载,“中国之舟,自宁波宝顺轮始也”。在宁波三江口的庆安会馆,树立着一块由清人董沛撰写的《书宝顺轮始末》石碑。“它既不是用来运输,也不是用来打仗,这第一艘船主要是买来打海盗的。”从咸丰三年(1853)开始,宁波北号商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海路为朝廷运送漕粮。而漕粮海运的最大危险则是海盗的劫掠。在此背景下,宁波北号商人最终耗资七万银元购买下“宝顺”轮。“宝顺轮在护运中大展神威,在短短的三四个月时间里,共击沉和俘获海盗船60多艘。”

西方发愿文

西方发愿文

一天一遍发愿文,坚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