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守正

- 姓名:沈守正
- 别名:又名迂,字允中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明浙江钱塘人
- 出生日期:1572
- 逝世日期:1623
- 民族族群:
沈守正(1572—1623),明浙江钱塘人,又名迂,字允中,更字无回。万历三十一年举人。官都察院司务。工画,擅诗文。《杭州府志》生有秀表,下笔千言立就。康熙《仁和县志》守正高才博学,诗文隽爽,喜为苏白体。直指李公按浙时,折柬咨询,守正益自发舒。所条上诸议,多采择施行。所著《四书丛说》十七卷、《雪堂集》、《浚河仿倭议》行世,他作遭毁散。《栖水文乘》曹菽园曰:守正居栖里,而志钱塘者,大抵籍在钱塘学也。
沈守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交错集
《交错集》是梁宗岱翻译的唯一一本小说集,包括里尔克、鲁易斯、贺夫曼、泰戈尔等作家的小说与戏剧作品,曾于1943年在广西华胥社初版。梁宗岱在题记里介绍道:“原作的风格既各异,译笔也难免没有改变。但它们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它们的内容,既非完全一般小说或戏剧所描写的现实;它们的表现,又非纯粹的散文或韵文;换句话说,它们多少是属于那诗文交错底境域的。如果人生实体,不一定是赤裸裸的外在世界;灵魂的需要,也不一定是这外在世界底赤裸裸重现,那么这几篇作品足以帮助读者认识人生某些角落,或最低限度满足他们灵魂某种需要,或许不是不可能的事。”
百正集
诗别集。南宋末连文凤撰。三卷。文凤字百正,号应山,三山(今属福建)人。入元,改姓名为罗公福,为“月泉吟社”中人,相传:至元二十三年,吴渭邀谢翱、文凤等,举月泉诗社,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征诗四方,得二千七百余首,文凤名列第一,余未详。其集久不传,清修《四库全书》时,据《永乐大典》所载,辑成是编,厘为三卷。卷一、二为诸体诗百余首,卷三为赋三篇,序、记各二篇,说、传各一篇。《四库全书总目》评云:“观其所佛,大抵清切流丽, 自抒性灵,无宋末江湖诸人纤琐粗犷之习”,“文格雅洁,亦不失前民矩矱”。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知不足斋丛书》、《四库全书》本。今人栾贵明自现存《永乐大典》中又辑得六条。见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四库辑本别辑拾遗》下册。
五代诗话
诗话。清郑方坤撰。十卷。方坤有《全闽诗话》已著录。王士禛晚年作《五代诗话》,未及成书,门人弟子即把这未竟草稿传抄出去,遂引起宋弼和郑方坤分别对其进行删补。但“弼所续入,务求其博,体例遂伤冗杂,殊失士禛之初意,而挂漏者仍复不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而郑方坤删补后的《五代诗话》体例取舍较为精赅得当。王士禛原本十二卷,共六百四十二条,郑方坤删去无关诗歌者和无关五代者二百十六条,实存四百二十六条,又补入七百八十九条,于乾隆十三年最后成书。此书不仅较为齐全地汇集了有关五代的各类诗歌资料,而且从“诗之馀”的角度,将五代词人的有关资料也加以收辑,颇能体现五代踵唐诗启宋词的时代特色。不过取舍标准也有可议之处。如以“人品高尚”为由将唐人司空图、韩偓等收入;以“咏五代之事”为由将苏轼、晁补之等宋人的作品收入,颇乖该书之时限。分卷以国别为主,凡“国主、宗室”一卷,“中朝”、“南唐”、“前蜀、后蜀”、“吴越、南汉”、“闽”、“楚、荆南”六卷,另有“宫闺、女仙鬼、缁流”、“羽士、鬼怪”和“杂缀”各一卷,共十卷。因北汉等国“无一诗人可纪”,未全十国之数,故仍以原题“五代”名书。有书目文献出版社点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本。
庚溪诗话
诗话。宋陈岩肖撰。二卷。岩肖字子象,金华(今属浙江)人。官至兵部侍郎。此编分上、下卷。首记宋代及前代帝王之作,次论唐宋诗人作品。记帝王诗事,评帝王作品,不盲目诵圣,有一定见解。记唐宋诗事多翔实,且时辨证。上卷先记宋代与汉、唐帝王诗语,后言及杜甫、苏轼。下卷则泛记宋代诗人诗作,一些“遗篇佚句”正赖其免于湮没。《庚溪诗话》二卷,八十一则,亦有作一卷者,不全。据书中称高宗为“光尧寿圣太上皇帝”,称孝宗为“今上皇帝”,称光宗为“当今皇太子”,知该书成于孝宗淳熙(1174—1189)年间,当为其晚年之作。该书以记述诗歌本事为主。
光绪朝东华续录选辑
不分卷,据清季朱寿朋纂「东华续录」(光绪朝)选辑而成。所辑史事,适始於同治十三年日兵侵略牡丹社事件之後,中经法、越一役法兵之入浸,以讫光绪二十一年台、澎之沦日,其间「开山抚番」、筹防建省之经营,不啻为清季台湾开一创局;可惜甲午中、日战争结果,台、澎竟罹割地之变。一番惨淡经营之结果;却以悲剧收场。前辑第二六二种「东华录选辑」及第二七三种「东华续录选辑」原书均本於各朝「实录」为主(详见前两种篇),本书原书则出於邸抄、京报并兼采当时新闻纸所载,自有其独特之处;亦因如此,却又不及官书(「实录」及其他官纂史书)之严整。
楞严经精解评林
楞严经精解评林,三卷,明焦竑纂,王畿释教总论,王凤洲译经便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