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

- 姓名:归有光
- 别名:字熙甫,号项脊生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昆山(江苏昆山)人
- 出生日期:1507年1月6日
- 逝世日期:1571年2月7日
- 民族族群: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明代散文作家。字熙甫,号项脊生,又号震川。昆山(江苏昆山)人。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少年好学,9岁能作文,20岁时尽通五经三史和唐宋八大家文。35岁时,乡试中举。但以后8次会试都未及第。嘉靖二十一年(1542)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四川乐山),读书讲学,远近从学者常达数百人,故人称“震川先生”。直到60岁时,才中进士,初任浙江长兴县令,因得罪豪门与上司,调任顺德、(河北邢台)通判,管理马政,后被大学士高拱推荐,隆庆四年(1570)以荐授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世宗实录》。次年卒于任上。
他是唐宋派的中坚,在《项思尧文集序》中抨击复古派道:“盖今世之所为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钜子,争附和之,以诋排前人。韩文公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无乃一二妄庸人为之钜子,以倡道之欤!”他以自己的散文创作对抗复古派,发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倡言复古的王世贞也称赞道:“风行水上,涣为文章。当其风止,与水相忘”;“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自明季以来,学者知由韩、柳、欧、苏沿洄以溯秦汉者,有光实有力焉。”他的散文创作,最为出色的是一些叙述日常生活的篇章,以笔致疏淡而一往深情。如《项脊轩记》,通过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穿插对亲人的深情回忆,抒发了物在人亡的伤感和叹喟。王锡爵《归公墓志铭》中指出:“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又如《寒花葬志》,仅以一、二细节就表现出作者对婢女的眷念之情:“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黄宗羲在《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中说:“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这类作品具有“于不要紧之处,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神疏淡”的优点。归有光深于经学,长于议论。董正位在《归震川先生全集序》中评论说:“余读先生之《易图论》、《洪范传》,知其经学深邃。于《马政志》、《三途并用》诸议,知其世务通达。而濬吴淞江、三吴水利诸书,今方行其说,殆东南数百年之利。至其自述令长兴时,以德化民,又汉代之循良也。今国家偃武修文,广厉士子以通经学古,而科目之士亦将学后入政,则是集行世,其亦昌明文运,造就人才之一助乎。”他的散文虽有迂腐之见,但也有不少精警之所在。不少论文夹叙夹议,表现出归有光精于章法的艺术功力,常常为文评家们推重。著有《震川先生集》40卷。
猜你喜欢的书
人·兽·鬼
短篇小说集,1946年第一次出版。中国作家钱钟书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有《上帝的梦》、《猫》、《灵感》、《纪念》四篇小说。《上帝的梦》写上帝创造了人,但后来因某些原因而加害于人类,想要人类彻底臣服于他。但人类意志坚定,宁可饿死也不屈服于上帝,上帝惊诧。文章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又有虚幻的意味。《猫》以一只黑猫为线索,用一种近乎描写状物的方式介绍了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引人深思的人物,标志着钱钟书的文章由此进入了一个更高一些的境界,手法更娴熟,描写更精辟。《灵感》写一名蹩脚作家生前写了大量的枯燥呆板的文章,把其中的人物写得死板呆滞,结果因文章中的人物向阎罗控告而在自己的办公室内直落入地府。其间一个个人物相继控诉,这也是文章很精彩的一部分,最后以一个极尽幽默的方式“判决”了作家,但在投胎时又引发了令人惊奇的事,令人啼笑皆非。
世无匹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16回,分风、花、雪、月四卷。无名氏撰;题“古吴娥川主人编次”。每回后有题“古吴青门逸史(或青门逸客)”的点评。又有学憨主人的《世无匹题辞》。有坊刻本流传。此书为《生花梦》的二集。第一回有类似话本入话的一段文字,写江宁秀才权一庵忘恩负义,终遭报应的故事。正文则叙述明初干白虹救危济困和陈与权以怨报德的经过。广东南雄干白虹性格豪迈,仗义疏财。一日雪中救活冻馁几死的淮南书生陈与权,并供他读书,成家,为他花费万金捐买监生、举人,又因替他报仇而自遭流放。但陈与权不思报答,反而趁干白虹流放在外,赶走其妻金丽容和幼子干浚郊,侵吞了干家的全部财产。浚郊成年后千里寻父,在京应试,进士及第。又赖干白虹义弟曾九功之力惩办了陈与权。干氏父子得以还乡,合家团圆。作品通过干、陈二人的恩恩怨怨直写人心善恶和世态炎凉,以达到“使人勇于为义,速于去非,知善之可嘉,恶之当改,人人做个忠厚长者”(第一回)的劝戒醒世目的。尽管小说对世情的描写还失之肤浅,但在艺术上确有可观之处,尤其在人物刻画上,时有生动、形象之笔。
卓异记
笔记小说集。旧题唐陈翱著。然据后人考证,以为作者之名及书中之序皆不足凭信,乃晚唐五代时人作。内容记唐君臣功业盛事二十七则,其中记帝王三则,将相大臣二十四则。所叙事迹多为朝政进退,官场变动,往往以“自古未有”、“无有伦比”标榜奇特,称其人事升降,可读性不强。《新唐书·艺文志》题陈翱撰,并注曰: “宪、穆时入”。《郡斋读书志》载: “《卓异记》一卷,右唐李翱撰,或题云陈翱记唐室君臣功业特异并其美事二十七类。”《直斋书录解题》记载与《郡斋读书志》大致相同。《宋史·艺文志》作陈翰,注曰: “一作翱”。《卓异记》记事最晚到昭宗,可见作者不是宪、穆时的陈翱。李翱在唐书中有传,他的生年不能详考,但卒於唐武宗会昌中。也不可能知道昭宗事。
李亚仙花酒曲江池
简名《曲江池》、《李亚仙》。杂剧剧本。元石君宝作。四折一楔子,旦本。本事出唐白行简《李娃传》传奇。写洛阳府尹郑公弼之子郑元和辞别父亲,进京赴试。三月三,至长安曲江池游春,与京都名妓李亚仙相遇,一见钟情,遂倾囊耗资宿于李家。及资财荡尽,被鸨母赶走,沦落凶肆以为人出殡唱挽歌谋生。郑府尹闻知,赶到京师,痛打元和殆死而去。亚仙闻讯赶到,救活元和;而鸨母又赶来,强拖亚仙归家。亚仙后于风雪寒天与沦为乞丐之元和相遇,救之回家调养,并以积蓄自赎从良,与之另赁房宅同居,勉其刻苦攻读。逾年,元和应试中状元,授洛阳县令,亚仙亦凤冠霞帔。元和按例参见上司洛阳府尹,郑府尹欲认子,元和拒之。终因亚仙以死调劝,父子方得相认。有《元曲选》本、顾曲斋本。元高文秀有《郑元和风雪打瓦罐》,已佚;明朱有燉《曲江池》杂剧及薛近兖《绣襦记》传奇,皆据此改编。
金刚经中道了义疏
北平法界学院慈舟述,此经三十二分,大概多显人空、法空、而不住有。唯第二十七分,显空空,而不住空。三空空已,翻成空有不碍之中道,而亦不住。如船师: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而亦不离彼此中流,常度众生。我佛即体之般若妙用,亦复如是。
摄大乘论章
摄大乘论章,卷一,首尾缺,编号二八〇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