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永仁

- 姓名:嵇永仁
- 别名:字匡侯,改字留山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无锡(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637
- 逝世日期:1676
- 民族族群:
嵇永仁(1637~1676),清代诗人、戏曲作家。字匡侯,改字留山,号抱犊山农。无锡(今属江苏)人。明诸生。性情豪纵,重气节,与瞿式耜、张同敞等为友。曾入闽浙总督范承谟幕为宾客。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范承谟被执,永仁也在押,迫降不从。康熙十五年承谟被害,永仁自缢。康熙四十七年追赠国子监助教。永仁现存的诗,多为狱中与难友唱和之作。如《憔悴吟》、《颠倒歌》、《拟古诗》等。或叙心志,一抒怀抱。或记狱中杂事。或抨击、讥刺时政。早年所作的诗,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如《京口讯潘江如》:“乱后家园在,天留处士贫。入城看败瓦,居巷寂无邻。”描写战乱造成的一派萧条景象。有些作品抒发了诗人离乡游子的凄凉心态。如《红桥庄歌行》,情意缠绵,十分动人。他的诗充满撼动人心的真情,诗风淳朴,不假雕饰,能以情取胜。
永仁亦擅杂剧、传奇。杂剧《续离骚》作于狱中,由《刘国师教习扯淡歌》、《杜秀才痛哭泥神庙》、《痴和尚街头笑布袋》、《愤司马梦里骂阎罗》四折短剧组成。剧中多有寄寓,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如《痴和尚街头笑布袋》,借痴和尚之口,骂倒世人的蝇营狗苟,卑劣龌龊。《刘国师教习扯淡歌》以演唱《扯淡歌》引发对古往今来盛衰兴亡的感慨。永仁杂剧以写悲愤之情见长。他在引言中说:“歌哭笑骂,皆是文章。仆辈遘此陆沉,天昏地惨,性命既轻,真情于是乎发,真文于是乎生。”另有传奇《扬州梦》32出,《双报应》30出。《扬州梦》取材于唐传奇小说《扬州梦记》,写杜牧与湖州女的爱情故事。《双报应》属公案戏。他的传奇作品曲辞尚本色,科白生动,情节安排颇具匠心。著有《抱犊山房集》6卷(前3卷为狱中所作,4、5两卷为入狱前诗,第6卷是同难王龙光、沈天成二人的诗文)。医书《东田医补》12卷。戏曲作品《百苦吟》、《游戏三昧》今不存。
嵇永仁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朝花夕拾
散文集。鲁迅著。原名《旧事重提》。北京未名社1928年9月出版。收有1926年在北京和厦门写的散文十篇,曾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鲁迅在编集时作了《小引》和《后记》各一篇。这些作品都是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从童年家庭生活和私塾生活的片断写到从家乡到南京、到日本留学和回国教书的种种经历,表现了他追随时代步伐,顽强奋进的革命精神,洋溢着对良师挚友的怀念,对黑暗世界的针砭和北洋军阀走狗文人的抨击。在艺术方法上,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记事为主,又有浓郁的抒情;既有逼真的描写,又有精辟深刻的议论;既有形象,又有哲理;语言朴素自然且富有文采。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元朝道士卫琪注。书成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1)。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全书前二卷为论,后八卷为经文和注释。作者立论注经,皆不取原经劝善度人之宗旨,而博采儒释道三家之说,「本之以道学性理,参之以丹诀禅机」,重在述内丹易学原理。注文称:「文昌乃一部《周易》也」;「大洞即易太极也」。认为《文昌大洞仙经》之宗旨,「即自己金丹之道」。此说与经文本意大相迳庭。
金粉世家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原载1927年2月14日至1932年5月22日北平《世界日报》。上海世界书局1933年2月出版单行本。书前有《自序》。作品以北伐战争前夜为背景,描写了内阁总理金铨一家悲欢离合的盛衰史。小说女主人公冷清秋,其父早死,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一日,国务总理兼某银行董事长金铨的四公子金燕西,偶遇清秋,即被她清新、素雅的气质和超群的姿色所吸引,于是软硬兼施,使清秋终于和他结婚。由于金过去的情人白秀珠的嫉妒,引起金的二嫂王玉芬的不满,在妯娌之间谗毁清秋,并在经济上左右金,挑拨他们的夫妻关系。而金也因占有欲已得到满足,便将清秋当成一个负担,甚至大加挞伐。清秋悔恨交加,一气病倒。金对她的病却毫不关心,为解决自己的出国问题,想借助白氏哥哥在军界的势力,复又醉心于追求王玉芬的表妹白秀珠了。冷清秋忍受不了受歧视与侮辱的生活,终于逃离金家,隐姓埋名,自谋生路。而金家在金铨死后,便陷入一片混乱。后更遭一场大火,家产烧毁大半,从此金府衰落、崩溃。而依仗白兄势力出国的金燕西仍旧习不改,学业未成,使白秀珠离开了他,最后成为一个流落异国、无人过问的浪子。全书通过金燕西和冷清秋恋爱、结婚、反目、离散的线索,真实地写出了封建官僚的腐败。但人物描写有较多的自然主义倾向,所描写的官僚形象还不能深刻反映出官僚的反动社会本质。作品发表后曾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
景川和尚语录
凡二卷。全称本如实性禅师景川和尚语录。又作景川录、大龟录。日本临济宗僧景川宗隆(1425~1500)撰,古文校正,日本宝历八年(1758)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辑录景川宗隆于兴云寺、大德寺、妙心寺、瑞泉寺、龙安寺等十三会之开堂、上堂、小参、示众、拈香法语,以及偈颂、道号、真赞、佛事、送亡、行状、附录等。
楞伽补遗
楞伽补遗,一卷,明德清撰,出梦游集卷四十四,古本卷二十八。本藏甲三二梦游集存目。
现果随录
凡四卷。清代戒显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系记述撰者所见所闻之因缘故事。共一○三则。内容大多为明末清初湖州、杭州、抚州等江南地方僧俗间之善恶果报故事。书中特别强调念佛功德,此外有关净土往生之思想亦极浓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