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夏

邓中夏
  • 姓名:邓中夏
  • 别名:隆勃、邓康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宜章人
  • 出生日期:1894年10月5日
  • 逝世日期:1933年9月21日
  • 民族族群:

邓中夏(1894年10月5日—1933年9月21日),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卓越领导人。又名隆勃、邓康。湖南宜章人。幼读私塾,后入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五四运动期间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曾南下上海,筹备成立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在李大钊领导下参与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9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初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后出版《劳动音》,在工人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1922年5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主任。7月出席中共二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8月和10月先后领导了长辛店铁路工人、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1923年2月又发动和领导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同年4月参加创办上海大学,任总务长。6月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4年以后以主要精力从事工人运动,筹办《中国工人》。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任秘书长兼宣传部长。6月经香港到广州,任省港罢工委员会顾问和党团书记,直接领导省港大罢工,支援北伐。1927年4月出席中共五大,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中共“八七”会议,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任江苏省委书记。1928年初任广东省委书记。6月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会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1930年7月回国,任湘鄂西特委书记和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政委。1931年底受王明“左”倾路线打击,被撤销职务。1932年在上海坚持秘密斗争。1933年任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党团书记。5月被捕。由于叛徒出卖,身份暴露,被解往南京。在狱中坚贞不屈,9月21日在雨花台英勇就义。遗著有《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猜你喜欢的书

崇古文诀

崇古文诀

文论著作。35卷。南宋楼昉编著。楼昉为文汪洋浩博,对散文鉴赏和创作的见解与吕祖谦大体相同,故于兴化军任上,以吕著《古文关键》为基础而加以扩大,选录秦汉至宋代的散文作品200余篇,编为此著。因其书篇目较备,繁简得当,所作评论既承袭师说,又时出新见,阐述更为详密,故有裨于学者,颇得时人好评。《直斋书录解题》评此书:“大略如吕氏《关键》,而所取自《史》、《汉》而下至于本朝,篇目增多,发明尤精当,学者便之。”南宋时,选编前人散文作品加以评论的著作颇多,但后世留存者仅寥寥数部,此书为其中之一,故对了解宋人在散文创作上的文学主张,很有参考价值。该书卷首有宝庆三年(1227年)姚珤序云:“四明楼公假守莆邦,积其平时苦学之力,䌷绎古作,抽其关键,以惠后学。广文陈君锓诸梓以传之,使世之学者优游而深求,餍饫而自得。”据此可知,此书在宝庆时已有刊本行世,且流行颇广。后世留存者有宋刊本、元刊麻沙巾箱本、明嘉靖吴氏刊本及《四库全书》本等。

圣武记

圣武记

清魏源撰。湖南邵阳人。该书写于鸦片战争的炮火中,于道光二十二年 (1842)初稿完成,后几经修订,于道光二十六年正式成书。全书14卷,40余万字。前10卷分开创 (第1卷5篇)、藩镇 (第二卷2篇)、外藩 (第三至第6卷21篇)、土司苗瑶回民 (第7卷8篇)、海寇民变兵变 (第8卷8篇)、教匪 (第9、10卷9篇) 6个专题,叙述爱新觉罗氏的崛起、统一东北、进攻明朝、进关、道光年间的对内对外的主要战争。后四卷为武事余记,分兵制兵饷、掌故考证、事功杂述、议武四个专题,发表作者对有关军事问题的议论。该书取材广泛,一些问题又经实地考察和作者的分析研究,其成果为后来的许多关于清史的撰述所利用。书中第3卷至第6卷,记录了蒙古、新疆、西藏及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 第七卷至第十卷记录了历次反抗清统治者的起义斗争,均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其议论部分对人、事进行褒贬,直接了当,毫不含混,鲜明体现了魏源的立场、思想和风格。另外,书中在叙述战争的前后过程中,也记有太祖至宣宗在宫中有关的言行,可为参考。是书出版前未及精审,其中一些二手三手的材料,出处、年代、史实常有舛误。在其问世以后,先有道光二十二年、二十四年、二十六年三种版本,以后翻刻印的本子很多。道光二十六年的本子经过两次修订,已比初稿增加了篇幅,改写了文字。上海申报馆根据此本翻印时,又增加了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下篇。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排印本,也是以道光二十六年此本为底本,并参校他本校勘而成。

燕京乡土记

燕京乡土记

民俗丛书,邓云乡著。该书分为岁时风物略(上、下)、胜迹风景谭、市廛风俗志、艺苑风烟四个部分。全书以叙风物乡俗为主,包括衣食住行、岁时节令、人情往来、士仪物产以至各种风味小吃、技艺杂谈、庙市商情、小贩的叫卖、北京特有的景致等京城习俗的各个方面。叙事翔实,笔墨爽利,记述中多联系历史变迁和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所运用的小品笔调富有情致,引人入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乡土民俗读物,对于京都民俗的研究也极有其价值。

中国哲学十讲

中国哲学十讲

李石岑著。1935年2月世界书局初版。该书是作者于1932年在福建教育厅暑期讲学会上的讲演稿。书中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探讨了中国哲学各主要流派的思想特点,认为儒家的哲学思想偏重于伦理,孔子实际上是个伦理学家,孟子、荀子都绍述孔子的伦理思想;认为墨家的主要思想是其尚同说及其实践精神,墨家把一切都看成是平等的、划一的,这种思想博得后世的好评;认为中国哲学只有道家的体系最完备,它的认识论、宇宙观、人生观都是从一个体系中演绎出来的,自然主义与辩证法是道家哲学的神髓;认为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注重概念,把概念的能动性故意夸大,使之和事实分离,专在概念上维持其思想体系,专为他们观念上的“一”辩护。作者说《中庸》是儒家哲学思想的基础,其主要思想是论“诚”与论“中和”,二者是一贯的。“诚”充满在天地间,全靠人生去表现出来,表现得最圆满的就和“诚”合而为一了,这是一种最高的境界。认为朱熹的思想是融合儒、道、释三家思想而成的,又为周、张、二程诸人思想之集大成者,在中国思想界确实是个有数的人物。指出王夫之哲学是体用一源论,“体”是指的大自然的本体而言,在本体的大自然当中,一切事物之所以能够产生的原因,完全是由于“用”的关系,“用”离开了“体”就无从发生,“体”若没有“用”也就不能显其存在,体和用实际上是一种东西。指出戴震的“生的哲学”颇受王船山、颜元的影响,而为反对宋明理学最有力的一员,“因气化而有生生,因生生而有品物”,是戴震全部思想的缩影。

入定不定印经

入定不定印经

一卷,唐义净译。妙吉祥问菩萨之退行不退行。佛言:有五种之行:一羊车行,二象车行,三日月神力行,四声闻神力行,五如来神力行。前二种有退,名为不定。后三种不退,名为入定。即入定与不定之法印也。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一卷,不空译之理趣经外,异译之理趣经也。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依梵本于中天译,与《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同。而诸心明。皆佛自说。